2020-06-01社会心理服务师二期(9)

第九课作业:

前三节从宏观上到微观讲了三个理念:

1.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

2.信则灵。

3.哲学原理:对立统一,相关的矛盾的两个方面,量变质变。

今天的理念是从科学或从心理学,或者说具像心理学。

第四个理念:症状就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本节课并分为4个部分,

第1个部分是注重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也是第4个理念

第2个部分是用求助者的思维解决求助者的问题是无效的,是第5个理念。

第3个问题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第4个问题是要有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的大脑。

现在来说,第1个部分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对于强迫的理解是这样的,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这样做,

强迫症共分为两种,

一种是强迫思维,1=1为什么=2呢?知道不该这么想,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又一遍。知道门已经关好了,忍不住不得不反复检查。抽屉反复打开关上,洗手洗一遍又一遍,强迫和反强迫是同时存在的。

第二是强迫动作。之所以强迫,是因为有了冲突形成了反强迫。

求助者,不知道自己强迫,求助是希望帮助他消除重复。但他不知道他重复是因为形成了强迫。

咨询师需要做的是帮助求助者消除,打掉或者减缓他的强迫 。怎么做就是解除他内心的冲突。

消除强迫也就是把对方意识当中的不应该、忍不住的的冲突消除。

案例:7,8年前,一位女性乘公交车恐惧,她觉得不该害怕她又控制不了害怕。诊断:就是恐惧症。

恐惧症分为三种,

一种是对人的恐惧,

一种是对物恐惧,比如猫,狗,刀,我们见了不害怕,她害怕。

另一种对场所害怕,人密集的地方害怕,密闭的空间恐惧,还有社交恐惧

是恐惧症中的场所恐惧,咨询师不能做病例诊断,求助者带着医院诊断。

工作辞了,求助,希望敢于乘坐公交车

消除不应该忍不住的冲突,可以把小王分成有病的小王和正常的小王两部分。有病的小王坐公交车害怕是正常的。既然是正常的,那么就要学会去坐公交车,体会这个害怕。

当小王接受了自己有病时,他就开始改变了,一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不接纳自己的症状,他就会越折腾,越痛苦。因为心理遵循的是减多原理。

治好背后的原理,首先是理念,接受自己的问题,这点极为重要。

记住:接受就是改变之始。

这在心理学上背后隐藏的原理是满贯疗法也叫冲击疗法,也叫暴露疗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系统脱敏疗法

而消除强迫症状的第2种重复,我们可以让他们开门关门,达到一定的次数,这样对方冲突就会少很多。

解决心理问题,科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先搞明白是什么,然后知道为什么最后就会懂得怎么办了。

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办?

几乎所有有心理问题的人,之所以问题解决不了,就是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办?但是解决心理问题不能从怎么办开始,而是首先去思考,首先去判断,你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一旦搞清楚了,你就会接受,为什么你也会自动找出一个托词,一个理由,那么怎么办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举例: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到底哪一个重要。

《咕咚来了》的例子。

妈妈觉得孩子不学习的重复。

帮他解决孩子不学习是什么?三天不学习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体会:症状,什么是症状就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什么是强迫,就是知道不应该这样,又不得不这样,不得不想,不得不去做,重复就是不止一次。

要看到一个人的表现形式,一个是强迫一个重复,要看到内心的冲突。

第5个理念就是: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名言:用造成问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身,那肯定是解决不了的。

思考:求助者的思维方式是什么?然后才是怎样有效的完成目标。有效一定是跟目标相结合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个人之所以不能达成目标,往往跟他的思维方式有关,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缘木求鱼。有心理问题的人总是坐在树上钓鱼,他觉得应该钓上来鱼,于是他的代价就会太大,每天钓每天钓,这就是强迫性重复。

作为咨询师如果也跟求助者爬到树上,那么一定是解决不了他的问题的,为什么一个人有病,家里其他的人就会不断的安慰他,却没有效果呢,因为大家都跟这个求助者在求同,却没有人跟他求异。只要咨询师不保持觉察,先让这个求助者东西南北都可以去的。

起码的要求:不能跟着一起上树。咨询当中不能轻易回答问题。只要能够把他从树上拉下来就已经帮助他了。

举例:实习咨询师与求助者:强迫性思维,1+1为什么=2。

问题延续典型案例:祥林嫂似的说,是因为有一个人在认同她说话的方式,因为对方在听。简单说是听才造就了祥林嫂的说。

祥林嫂一说就不言语,给对方造成挫折,心理问题才能解决。心理才能成长。

相信:不能求同只能求异。只有差异才是信息。

咨询师要具有寻求差异的能力差异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所有的信息跟我们获得的是一样的,那么这些信息也是无用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异。

举例:一家三口来咨询。妈妈是抱怨者,只所以会抱怨,是因为付出和获得不成比例,我付出的多了,我得到的少了,如果我付出的少了,我得到的多了,当然就不抱怨了。爸爸是受益者,孩子是受害者的例子。妈妈觉得孩子天天上网,爸爸却觉得跟没听到一样,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孩子哭,妈妈觉得不应该上网,守着咨询师吵起来,吵架就是不一致,给咨询师提供了大量信息,先找出来三口之家的差异点,浑水摸鱼鱼才能上来。

别的咨询师用的什么办法?走不通用另一种方法

失眠的例子。问发生什么事,就是认同失眠的事实,如果问什么是失眠,对失眠求差异。

认为孩子是早恋导致了学习下降的例子。

另一理念:在心理服务过程中,有效比正确更重要。目标是最重要的。这是第六个理念

有效就是完成目标当一个人说很顺利的时候他的方向感一定非常明确,他的目标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当一个人说不顺的时候,我们先要问一问他你想去哪儿。没有方向感就没有顺风。顺风就是跟方向一致的风。心理问题上,没有正确不正确之分,只有健康不健康之分。

我们会意识到,很多人其实是没有目标的,每天忙忙碌碌却是在做无用功,在原地打转。

医务工作者和教师,正确比有效更重要。打针的例子。

在心理问题上,很多时候有效和正确是冲突的。

孩子学习的例子。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由学习过程决定的,学习过程是由学习状态决定的,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状态,就会维持这样一个长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是由学习兴趣决定的。如果你对一个电视剧感兴趣,提前坐那儿复习,进入状态,开始演两集的过程,非常专注。那学习兴趣跟什么有关系呢?兴趣谁都关注,谁都关注也就是谁都不关注,全就是无。学习兴趣是由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才有可能喜欢上这门学科,先从关系下手。而让一个孩子跟老师搞好关系,这是男的这犹如让一个平民跟国家主席搞关系一样难,可是让老师给孩子搞好关系,这却是简单的,“就因为在人群在多看了你一眼。”难就难在老师要跟上百个孩子搞好关系,这个时候如果可操作,家长就可以介入进来,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

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一定是我们的目标。就好像是叫魂一样,叫魂总是很有效,但并不能说这是正确的,田忌赛马当中正是因为有人知道了他们的目标是要赢对方,所以才会调整方法。

第四大部分即第七个理念:要具有爱因斯坦而非牛顿的大脑。

牛顿的大脑是三维的,而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四维的,四维是三维加上了时间。因为爱因斯坦考虑到了时间,就是相对论。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只有变是不变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举例一:一不小心脑袋撞了门,额头鼓起包,不动两三天就好了,如果三天之后仍然有个大包,一个可能是不可能只有撞了皮肤了,可能脑部有问题,更有的可能是,每天揉它,就把包维持下来了。

一般孩子的问题不用关注,时间会解决它,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关键是家长维持了这个问题。

例子二:一位男性因为心因性性功能障碍变成生理性性功能障碍的故事。

心理咨询师不是因果论者,而是目的论者。不是今天决定明天,昨天决定今天,而是今天决定着昨天未来决定的今天,这就是加上了时间的维度。

交臂非故,时间会改变一切。

情绪也是按照时间来分类的,恐惧是指向现在的,焦虑是指向未来的恐惧,抑郁是对过去的悔恨。

不是过去决定今天,是今天决定未来。因为我们不是因果论者,我们是目的论者。而是今天决定了昨天,明天决定了今天。这个理念特别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今天不学习,明天不学习,后天不学习,他就是不学习,调皮捣蛋,然后将来他因为某一个方面的特长很成功,你会怎么来评判孩子的过去呢?你就会发现过去的那些不学习不是缺点而是优点,你就会说这个孩子从小跟别的孩子不一样。那如果这个孩子不学习,他将来做事情没有那么成功,你就会说,他从小就是不愿学习,就决定他人下人的结果。是由结果决定你对原因解释的,是由今天决定了你的昨天的。更重要的是未来决定今天的,而不是今天决定未来,这些理念都是将来我们社会服务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直接聚集技术。

比如说:很多女性找你咨询说,你说我离婚还是不离婚呢?

当然离婚不离婚是个具体问题,是个现实问题,是个法律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探讨啊,怎么探讨?我们会这样说,你离婚不离婚不取决于你现在离还是不离,我要问你离了婚后你会怎样?如果你离了婚之后过的日子比现在不离婚好很多,那说明,今天你选择离婚才是对的,那反过来说,你离了婚之后过的日子还不如不离婚呢,那就别离婚。是由未来你什么样子决定今天你怎么做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指向未来的,你今天好好学习,你是为了今天学习而学习吗?不是,你是为了未来有个更好的生活,有个更好的专业,有个更好的发展,你才今天来学习的。

有了这个理念,就不要局限于眼前的这些,更不要动不动就原生家庭,现在很多人张口闭口原生家庭,总是在过去那些东西里走不出来,然后就是今天给你培训让你哭,明天让你闹,这些东西行,不是说不行,但你要知道,心理学,社会心理服务永远指向六个字,叫“积极、正向、阳光”,原生家庭,你的父母过去对你怎么样,你找出这个原因之后,是否有利于你今天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你目标的实现,那么你可以找,你找多少原生家庭原因都可以,如果找来之后对你没有实质性的,除了愧疚,除了愤怒,除了负性情绪之外,不利于你的成长,又没有给你力量的话,那你这些归因又有什么用处呢?这是需要我们来思考的。所以,时间这个概念是头脑当中要牢牢建立起来的。时间会给我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都会看到一些过时的人,这些过时的人就相当于他的手中拿着一张地图,比如你10年之前,你曾经去过上海,你在上海生活的时候,你买了一张上海地图。10 年之后你再拿这个地图去上海,我相信这地图中绝大部分你是找不到的,为什么,因为这10年当中,上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的地图没变,但是现实已经发生变化了。

因为头脑中有太多这些固化的概念,处理问题还是用老方法处理新问题,也就是才脑筋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当然就会问题解决不了。错在哪儿,就是头脑中没有时间的概念,或者用当下比较时髦的词就是,你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例子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必须得黏黏糊糊的例子。

例子四:刻舟求剑的例子。(会讲这个故事,深刻的文化烙印,引起共鸣)强调时间和空间


例五,博士生非处女女友的例子。

例六:削足适履(普罗克拉斯蒂之床,铁床匪)。

回顾:理念(前三个是宏观,后四个是微观。)

1.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

2宗教:信则灵,

3.哲学:对立统一一

4科学:微观,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5.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诊断)

6.心理层面,有效比正确更重要。.咨询(怎么帮助,怎么服务)

7.爱因斯坦的头脑和牛顿的头脑,讲了四维观,三维加时间,特别强调了时间,时间也要想到空间,是一回事,要透过手心看到手背。

(4687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01社会心理服务师二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