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系如何落地的思考

2018年10月23日

  一直在讲“体系落地”,越是思考落地,越是无力,越是灰心丧气,越是一筹莫展。感到自己人微言轻,即便讲一百堂课又有什么用?抵不上领导一句“马上按我说的去办”。打开电脑文件夹,电脑屏幕上秘密麻麻躺着接近300个文件,眼睛一花,感觉他们在得意的朝我不怀好意的喊“来呀,来呀,把我放下来活动活动,在里面躺太久了”,赶快关掉文件夹,收回这不着边际的思想。。。。。。。。。。

  何为落地?就是接地气,让飘在空中的在实际行动中应用。用标准中的语言是:写的、说的、做的要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太纠结说与写不一致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就是做的和写的不一致,也就是不执行体系的文件。

  想起来公司工艺科之前的一个案例,我以前经常拿出来当做反面教材告诉其他科室,每次审核,审出来不执行文件的情况,该部门的纠正措施就是把不执行的删掉,原本四五页的文件,最后删到还剩两页。现在想起来,是自己错了,不该拿这种行为当做反面例子,如果我有充分的悟性,早就意识到,不执行文件,不是人的问题,是文件有问题。

  改变不了风向,就改变帆吧。如果想解决落地问题,就把不执行的文件都删掉。文件少了,那300个躺在电脑里和柜子里的小东西自然不会再挑衅我的耐心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认为要么你这个负责人太不专业,要么感觉如果一个企业文件那么少,一定不规范,自由度那么高,怎么控制风险?嗯,所以在这里必须声明一下,文件少,不代表没有,在设计之初,必须定的是:有哪些是不可删减的。例如 ISO9001 里要求的 研发流程文件,ISO14001和45001里的要求的应急响应流程,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流程、还有我们评估出来的一旦自由度过高出现我们难以承受的风险的流程是必须的。这些是红线,也是底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里“无序”的生存和工作,这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状,自由度高,决策快,想得少,干得多。

  要你这么说,为什么还存在体系流程这个工作?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体系流程更适用于大的组织,业务繁多,人员众多,产品复杂。这个可以用非晶产品做比较,非晶的初始状态是一个长程有序,短程无序的。如果想变得有序,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加热到晶化温度以上,让它变成有序的晶体,这个需要足够的热处理温度,会发生质的变化;二是让其微观下相对有序,让磁畴的方向一致,这个需要不太高的热处理温度再加上磁场诱导和防错。这个和体系流程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规范化,领导下定决心要彻底质变,在这里领导的决心等同于热处理,是能量的来源;如果领导的决心不够大,还想做的相对流畅和规范,那么就在一定的支持和决心下,用一种防错的手段,让大家不得不走同一种路,这种防错的手段就是OA办公自动化。

  说了那么多,一言而弊之:不执行文件,删文件。怕出风险,设底线;想要规范,要防错;想要质变,下决心。

  其他,就要看组织的文化和基因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体系如何落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