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榜下捉婿

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有一首《劝学诗》,被之后历代的无数读书人顶礼膜拜,并争先恐后的践行之,甚至仍深深影响于今世。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男儿要想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得勤奋读书,考科举中进士,就可以做官做高官。隋唐之前,官员主要为世家大族把持,即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做官主要是靠血缘、举荐等等方式,也就是你得是官n代才有机会,话说寒门子弟学好文武艺都没处卖去。隋文帝杨坚以世家大族的身份喧宾夺主取得皇位以后,那个夜不成寐啊,整天担心历史重演被其他世家大族夺取江山(呃,姨侄李渊同志脸不要红),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科举制度这把钥匙,开始慢慢地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影响,若不是杨广同学后期瞎折腾,恐怕还真就没李渊什么事了。到了李二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后,对科举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从此天下英才尽入皇帝彀中矣,极大繁荣了华夏的教育事业,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以至于到如今转化成为读书改变命运之说!

三百多年过去了,到了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和历代宋朝皇帝吸取隋唐五代的历史教训,拼命拔高科举,看看连《劝学诗》都被宋真宗写出来了,真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最终形成了“进士出身”才是正途,才能做高官的规则。北宋公务员收入非常之高、福利待遇非常之好,新晋进士们顿时对黄金屋有了直观的感受,而且打扮的花枝招展珠围翠绕的颜如玉(白富美)们正在向他们蓬步轻移袅袅而来,请已婚的新晋进士们让开,闪一边哭去。随后这些进士们不但可以做官,而且升官非常快,并且可以跳级升迁(这样也可以?)。另初步统计,做到宋朝的副宰相(副总理)以上的官员,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科举考出来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想做高官只有好好读书考进士(官n代、世家大族纨绔子弟们咬牙切齿中)。所以为了家族利益的维系和传承,世家大族创造种种条件鼓励支持子弟读书,可惜能有作为的子弟毕竟凤毛麟角,有些家族往往数代难出一个,这时候,找个进士做女婿就很需要了。但是僧多粥少,那就各显神通呗,从而诞生了“榜下捉婿”的婚姻文化!

庐陵寒门士子欧阳修,四岁丧父,一直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欧阳修时年23岁,高中进士二甲十四名,就被翰林学士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随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从此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享受功成名就的快乐人生。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冯京幸运的高中成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中国历史上13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之一。同时,恐怕也是13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中最帅的一位,真心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羡慕5分钟)!结果被仁宗皇帝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看中,立即捉拿回去要招为女婿,要是我等屌丝早就一万个愿意了,但是高智商学霸就是高智商学霸,这位帅哥状元郎深知成为大宋皇亲国戚被圈养的结局,力辞婉拒,一桩攀龙附凤的姻缘就此告吹。面对汹涌而来的捉婿运动,帅哥学霸经过权衡比较,慎重的选择了兵部某司长(正厅级)王丝家的小姐王思思,可惜思思和国民老公缘分太浅,过门没多久就挂掉了。随后,冯京又娶了时任大宋总理富弼的长女(给学霸点一百个赞),但是,富大小姐很快也挂了,难道学霸克妻?然而大宋总理让他做女婿的念头坚决不动摇,又将二女儿嫁给他,所谓“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难道连中三元预示着要娶三次老婆?)成为总理女婿后,冯学霸很快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正厅级),后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这个就很牛逼了,相当于BJ市委书记),其后做到参知政事(副总理)。

世家大族需要以政治联姻以保持家族兴旺,所以会有种种榜下捉婿举动。而新科进士们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而获得光明前途,所以洪迈《夷坚志》说,“莫要闲思量,汝但专精学业,若及第得官,便可做他家女婿矣。呃,这个境遇,或许曾经进入某个部委的某个青年才俊比较有发言权。所以榜下捉婿也好,攀附权贵也罢,无他,互通利益耳!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榜下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