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方言概况及其分布

深圳地区自南宋末年起开始有大批来自北方的汉族移民来此落脚谋生。根据 记载,改革开放前,深圳东部(包括龙岗、盐田、罗湖、福田的大部分地区)是个纯客家地区,西部(南山、宝安、福田部分地区)也有客家人的广泛分布(绝大部分是客家人)。

深圳地区,是“迁海复界”的直接产物,是客家史上第四次大迁徙运动颇具典型性的一部分。但由于“迁海”,清顺治以前的本地文献资料几乎荡然无存; “复界”之后,行政区划又几经变革,加之战乱时起,清代和民国期间的档案资料亦多毁坏遗失。现在仅存的,仅有一部清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但所存清 代资料极之有限。1997年5月出版的新编《宝安县志》,古代史的资料未超过《新安县志》。深圳的正史文献,几乎是一张白纸。深圳方言分布以及方言研究目前唯有依靠本地家族谱和现存民居建筑等民间文化资源。特别是深圳成为特区之后,外来人口剧增。普通话成为了深圳的官方语言。 这无疑对深圳本土方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据调查,目前深圳市本土居民一部分讲的是本地客语,即深圳客语;一部分人讲的是粤语,即宝安粤语。但都深受香港粤语、普通话的影响。下面介绍下深圳方言的分布情况:

宝安粤语:主要通行于深圳西部即珠江东缘的沿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其地域范围包括现特区内的三个区:罗湖、福田、南山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公明、松岗五个镇和光明街道。其分布特点为:该地区主要是沿珠江口东源的低地和香港连接的陆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宝安县老市区(旧罗湖墟)、旧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广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本地区政治、文化的重要地区和经济活跃带,与以粤语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交往甚为密切。

南头话:其使用人口在南头地区大概只有5000人左右。南头话的代表点是原南头城内原居民所讲的话一『南头九街话J。『南头九街话J的使用区域是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的一甲、关口、田夏、冲下、龙屋、陈村、北头等自然村庄一带。深圳大学汤志祥教授认为南头话是“深圳粤语”的代表。

围头话:围头话被当地人称为“本地话”、“土话”或“蛇话"。是宋、元、明时期形成并留传下来的原新安县地区的土白话,与东莞话较为相像。所覆盖的面积极小,分布在深圳中部和中部偏北地区,如龙岗区平湖街、横岗街荷坳社区(语音已跟广州话很相近),福田区沙头街上沙、下沙两个社区,罗湖区黄贝街黄贝岭社区、蔡屋围及香港新界一带,地理分布由东往西是从黄贝岭起沿着深圳河顺流而下,依次为:黄贝岭~向西一田心一田贝一湖贝一笋岗一南塘(东门) 一蔡屋围一埔尾一上步一田面一赤尾一水围一福田一梅林一岗厦一皇岗一沙嘴一沙尾一沙头(上沙、下沙)一带原来20多个自然村(还有石厦、新洲等)。 

龙岗客语:属于粤东客语一惠阳客语西向延伸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东部大片地区。其地域范围包括特区内的盐田区和特区外宝安区的布吉、龙华、石岩、观澜四镇以及龙岗区的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六镇。其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地形主要是丘陵山地,特区内原住客家人共约5万,宝安、龙岗两区的原住客家人共约7万深圳客语北面和东莞客语,东面和惠阳客语连成一片,南面则与香港北部新界的客语相通。

大鹏话:属于粤语和客语的混合型方言。其地域分布范围主要在深圳最东 缘的大鹏半岛,包括大鹏和南澳两镇。

蛋家话:盐田区盐田街盐田社区上下渔村(400多人)和宝安区西乡街等地的水上人家使用。

粘米话:是一种客闽混合语,主要分布在深圳东北面的坪地、坑梓一带。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方言概况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