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154天。

阅读书籍《教育心理学》,读书感悟: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对学习的一种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关注行为产生的愉快的或不愉快的结果是如何改变个体行为的,以及个体是怎样模仿他人行为的。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习理论不仅重视强化,也重视提示线索对思维和思维对行为的影响。关注思维与行为的相互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心理过程的一种学习理论。这类理论强调人们在学习和记忆新知识或技能时所用到的不可观察的心理过程。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通常被定义为经验导致的个体改变。经验导致学习者知识的持久改变。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改变。

学习有多种方式。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又是无意识的进行的认知活动。

剌激也就是环境事件或状况都是完全开放的,但是在某一时刻,你只能意识到其中一部分。刺激是激活感觉的环境条件。

学生在觉醒状态下,始终都在参与着学习。

二、行为学习理论有哪些?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

无条件刺激:自然地引发某种特定反应的刺激。无需任何预先的训练和条件作用而引起的反应。

无条件反应:由某个刺激自动引发的行为。

中性刺激:不能引发特定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原本为中性的,在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后引发的某个特定反应的刺激。

经典条件作用:将原本为中性的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反复建立联系以使其引发条件反应的过程。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行为,关注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

操作性条件作用:使用愉快的或不愉快的结果来控制行为的出现。

斯金纳箱:斯金纳发明一种装置,用于操作条件作用实验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三、行为学习的原理有哪些?

1.结果的作用。

结果:紧跟着行为出现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况,会影响着该行为以后发生的频率。

强化物:一种愉快的结果,可以维持或增强行为。

一级强化物:斯金纳发明的一种装置,用于操作条件作用实验中观察动物的行为。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食物、水、安全、温暖和性等。

二级强化物通过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牢固建立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通过与一级强化物建立联系而获得强化价值的一种结果。

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拥抱或关注。

活动强化物,玩玩具,做游戏或从事有趣的活动。

代币或符号性强化物。比如钱、分数,彩星或个体可以用于换取其他强化物的积分。

正强化物:用来强化行为的愉悦的结果。

负强化物个体从不愉快情境中摆脱,用来强化行为。

普雷马克原理愉快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个体参与不愉快的活动。轮流安排学生不太喜欢做的活动与比较喜欢的活动。学生能否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取决于是否成功的完成不太喜欢的活动。

内部强化物:个体有没有行为本身的乐趣而乐意从事的行为不需要任何其他奖励?画画、唱歌、玩游戏、徒步旅行等。

外部强化物:激励个体从事某一行为的表扬或奖励,若缺乏,则个体可能不会从事该行为。也就是用于激励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表扬或奖励而没有这些外部强化物人们可能不会从事这种活动。

3.惩罚物:能减弱行为的结果叫惩罚物。用来减弱行为的不愉快的结果。

厌恶性刺激;个体试图避免的不愉快的结果。

正惩罚:在一次行为之后,紧跟着一项厌恶性刺激,以降低该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负惩罚:一项可能对行为造成强化的愉快刺激的撤销,以降低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反应代价抵消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同学生的自由时间或其它方面特权的程序。即让表现出不适应行为的学生付出代价。

暂时隔离:让学生离开某个情景的程序,该情景可使错误行为受到强化。

只有当对适宜行为的强化不奏效时才诉诸惩罚,当有必要使用惩罚时,应该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惩罚必须作为精心设计的方案中的一部分,决不能前后不一,或处于教师的挫败感而使用。

3.结果的及时性。

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行为。他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明确代。他提高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4.塑造:强化接迎想要达到的目标的每一个小步骤,最终教会一项新的能力或行为。强化接近想要达到的目标的每一个小步骤,最终教会一项新的能力和或行为。

5.消退。

撤除强化时习得的行为减弱并最终消除。

消退爆发:在消退的早期阶段,行为水平的提高。

6.强化程序,强化的频率和可预测性。

固定比率程序。一种强化程序,在行为出现固定次数后,对行为进行奖励。

可变比率程序。一种强化程序,在对行为进行奖励时,行为出现的次数不定。

连续强化。即做出一次行为得到强化。

固定时距程序。在固定时间后对行为进行强化的程序。在不给强化物的时间里,个体只能做出很少的行为反应,直到强化的时间点临近才在短期内竭尽全力。

可变时距程序。在一段不固定的时间后对行为进行强化的程序。强化物有时给予,有时又不给予,而且我们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行为会受到强化。

7.维持:行为的持续做出,相比固定的强化程序或容易获得奖励的强化程序,可变的强化程序以及需要做很多反应才可以获得奖励的强化程序更容易抗消退。

8.先行事件作用。

先行刺激指行为之前的事迹件。也叫提示线索。因为他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行为将被强化以及什么行为将被惩罚。提示线索有很多种形式,他们提示我们何时需要改变或者保持自己的行为。

辨别:对刺激间差弄的知觉和反应。就是利用提示线索、信号或有关信息来了解在什么时候行为有可能被强化。

泛化,将一种任务或情境中的技能、行为、概念迁移到另一种任务或情境中。在某个条件下习得的行为向其他情境中的迁移。

促进泛化的策略。教师使用中的货币或纸币或代用物。将会更好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促进泛化的另一种教学策略就是使用来自不同情境中的多个例子。促进泛化的一种常见策略师:实战培训,在将来可能使用的该技能的真实环境中或模拟该情景的场合中教授给定技能。

完成最初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来促进泛化,一种方法就是在不同情境中重复教学。另一种教学后技术是帮助学生将习得的新技能与情境中的自然强化物联系起来,以维持该技能。最后,直接强化泛化行为也是促进泛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社会学习理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学习?

1.班杜拉: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

模仿:对他人行为的仿效,替代性经验是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进行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

①注意阶段观察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注意榜样。关注那些具有吸引力的,成功的,有趣的和有名气的榜样。

②保持阶段引起了学习者的关注,那么教师就可以示范行为,并给学生体会进行练习或重复。

③在现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尽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的行为保持一致。

④动机阶段。这是观察学习过程的最后阶段。学生之所以模仿榜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增加自身得到强化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的动机阶段,要经常因学生模仿了你示范的行为而给予表扬和评分。

替代性学习:基于对他人行为结果的观察进行的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因为做特定行为而受到强化或惩罚,人们可以进行学习。当某个学生无所事事时,就是常常选用那些好好学习的并根据良好表现而强化他们。

自我调节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化或惩罚。人们观察自身的行为,判断是否达到自定的标准,由此决定对自己的赏罚。

2.梅肯鲍姆的自主学习模式。

认知行为矫正基于行为和认知原理,通过自我谈话和自我指导的方式来改变个体自身行为的程序。教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控和调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是训练学生对自己思维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当布置给学生较L或者复杂的任务时,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种用于监控活动进程的表格。

自我强化。设计一个经典的方案来训练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行为方面的信息常常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这类行为是自我提供的。

行为学习理论的优势和局限。

行为学习理论稳固地确立了各条基本原理,并且他们在多种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了证实。改变课堂行为非常有用。

行为学习理论几乎都只关注那些可观察的外协行为。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常常被看成是竞争的,对立的两种模式。我们把他们看成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也就是说将他们看做处理不同类型问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4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1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