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时间屠宰场
一本书连续读可读三天,
一场电影120分钟,
一档综艺120-30分钟,
一个短片3-15分钟,
一则宣传片/广告片1-5分钟,
快手7-57秒,
抖音15秒,
微信小视频10秒
……
时间被划割舍的单位越来越小,因为我们越来越难被长时间取悦。
世界在信息的包围中,每一天都很新,新到比过年还新。要取悦我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取悦一天很难,那就取悦一小时;一小时也很难,那就几秒钟。
就是这片段的时间前后连接起来,又成了一天。
我们经历了门户时代、搜索/社交时代、大互联网时代,现在是主动性、数字最大化、多维化为特征,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不管市场再怎么技术变化,但其本质还是通过生产内容,从而获得人们的注意力。
每个时代生产内容的效率不一样。
在只能书写记录的年代,人们都习惯反复斟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由于记录媒体实在能力有限,可以说真的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都要经过几代人的流传考验。李白的诗歌能传诵至今,距离他逝世已有约1300年,可想而知多不容易。
李白火了1300多年,未来要继续火。现在的网红最火不过三天,明星火也不过几年,作家的作品能持续卖十几年已经是大师级。李白要吟一首诗才算作品,要有意义,押韵对仗,遣词造句;现在制作张表情包能表达某个小情绪就算作品。
时间是人们注意力的基本单位,赢得时间,就赢得一切。
以前人们的时间多,注意力多,反而信息都是从上至下来,信息量少;现在是信息能盈利,人为推动下呈现几何级爆炸增长,对于过剩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才是稀缺的。
既然注意力是稀缺的,那它就成为商家必争之物。想要获取一个人大段的时间实在是太难了,现代甚至老公和老婆也只是一起睡几个小时,第二天就各自上班去了。所以商家们也不求“天长地久”了,只求“曾经拥有”。只要留住一定量的“注意力”,就能产生生意,因此就能赚钱获利。这样,足够了。
商家必然对人们的时间进行零碎化的“屠宰”。
每一个信息平台,提供了不同时长的屠宰场。从一场电影到一则冷笑话,他们“不贪心”地获取大中国一部分的注意力,然后将这些注意卖给下一个商家。
不单只是时间上,以细分商品类别去吸人群的注意力,商家们也是做到极致,例如洗发水按功能可以分为:好气味、去头屑、焗油、染发、防脱发、柔顺营养、防分岔、天然功能、多效合一、洗护分开、洗护、含果酸、去痒……
商家真的是比亲你妈还关心你。
不同的是,有的屠宰场里你可以加血,例如学习平台;有的屠宰场,你只是屠宰了自己的时间,是一种放血行为,例如你看了又不学没乱用的学习平台。
我们虽然没有神魂附体,但有手机附身,能打电话吹牛,能看世界信息,能看小黄片满足淫欲,无形当中就有种神力附体的错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又一无是处。
商家借助媒介, 把我们的时间放在砧板上,信息作刀,随你的注意力而下,嚓!
全民进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杀时间比赛。
02 * 逃出屠宰场
媒介的过于发达坏处之一,就是会将我们本该放在专项工作上的注意力拉走,然后引发各种拖拉、不专注、信息依赖等习惯。
一不留神,已经将时间送进一场进化加速的屠宰运动当中。
时间洪涛大流如血。
在时间当中能吸收有益的东西,就是加血;反则掉血。
有的人不停地疯狂加血,但是加的太多太快,会高血压, 消化不良。
杀时间的方式也在进化,比如以1.5倍的速度看完一档综艺,2倍的速度看完一部A片,不得不放松,但是又不想太浪费时间的。总会以自己的特色方式看完。
不想被信息拉走,有个方法,就是忙碌起来。忙到没朋友。
代笔性飞奔着的战斗大侠——董卿大姐姐,今年已经45岁,却进入一个加速狂奔的状态。某刊物的采访中,董卿说很喜欢一句话: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么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
董卿的拼搏常人是不能懂的。她在电视上笑的时间可能比我们一辈子笑的还多吧,因为她是个主持,很多节目每次出场都要微笑。“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我自己会觉得不过瘾”,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仿佛能看到她将每一天时间的咽喉,紧紧握在手中,手刀起落,洒在台前台后。几乎一滴不剩。
繁杂的信息世界,很难从她手中得到半点时间。
也有人选择将由时空安排,体会慢条斯理的时光。我有位同学嫁到美国,她的生活就是“任由时光漫漫”。一份正职,福利到位,一份兼职,爱干不干,进可挣钱,退可休闲。
美国的生活节奏都是轻松,海边城市的周末,人们驾驶着道奇RAM汽车,拉着船只去度假,一排排的船只和汽车,规律地停在不收费的海边,那是一种无法抵御的休闲气息,在阳光沐浴和山色青蓝交映下,语言失去了表达力,汪洋的海像汪洋的酒,把眼球瞬间灌醉……
当时候就想变成平凡的一滴水,就这样掉入海中,随它的温度和波涛而去就好了。可惜我也只是去玩玩而已,还是要回国跟上这熟悉社会的节奏。这同学倒是很沉浸于这样的生活,聒噪的网络世界她是不屑一顾,每天玩手机时间我看不超过五分钟。
没有一种条文律令,规定谁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但要规避信息的过度影响,就要成为自己的绝对主人,醉心于自己的大部分生活,海量信息是处于注意力的服务地位而非主导地位。不然的话就会被网络信息分割。
03 * 信息的血腥蔓延
信息给我们了解全世界的公平机会,也产生了更多的阶级感。
信息封闭时,你只知道村头谁有钱,还有很多村头的富翁你不知道。阶级就存在这有钱人家和你家之中。
信息开放扁平化以后,人群的包包、汽车、衣裳、香水、腕表、办公楼都是呈现区别的信息,于是不得不感叹,世界不是更公平了,是更明目张胆地拉仇恨了。
我们通常是这样:坐着的人,看到别人在走路,不得不站起来赶路了;走着的人看着跑起来的人,不得不跑了起来;跑着的人看别人的开起了车,不得不拼命的跑,想赶上那辆车……无休止的追赶,这是发展中的我们精神面貌。
无所不在的媒介,和无话题不涉及的网络内容,不仅在努力夺走我们的时间,还尝试把我们调动起来,让我们躁动不安好往信息海里跳。等我们溺水了,再打捞上来,放在信息的屠宰砧板上。
要想忽视这些差距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去关注别人也会凑过来说,哎,你看那谁,做生意挣了两个亿,隔壁的老刘做生意去年也挣了30万。
屏蔽不去的。
对于这些,当故事听就好了,如果能有马云创建阿里巴巴、J·K·罗琳写《哈利波特》的那般精彩,就算个好故事。
只讲钱和人名的,烂故事。
不是我没钱又瞧不起有钱的,光说数字根本没意义嘛。
04 * 追寻生活的真热情
环境和价值观是一个运输带,将万千男女,运输到他们该拼搏的地方,再运输到休养生息的地方,如此轮回。
时间不为命运左右,却为人而等候。
炸裂的信息将置于未来于何种情景下,我们又如何和信息共处?
这不是问题的根本。
不失去生活的激情,便是人生灿烂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