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今天阅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里面的字语深深的触动我的心,也让我更多的翻开了幼儿教育大门,对幼儿时期孩子呵护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人们处于八股文的时期,人们是多么的需要考试,只要考试就有可能脱离贫穷,只要想参加考试,人们就得了解当朝的皇帝喜欢什么。那时候的教育就是写出皇帝喜欢的文章,老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们写出皇帝想要的文章,如果说教育是帮助人们走路的鞋子,那么所有人都穿着当朝皇帝想要的鞋。

      这样的习惯使人们再也不考虑学习的人需要什么,孩子们的学习感受是怎么样的?如果学子们考不上,教育对他们有什么用处;如果他们考上了,怎样使用他们曾经努力的结果。于是有了教书的人仅仅是教书,没人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是什么,没人知道教育应该顺应于人的发展规律,更别说教育者努力让教育支持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虽然我们废除了科举制度,但如今社会常态却一直延续着“教育是为了考试”“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敲开财富大门”这样的科举式思维。于是,家长把积累知识当作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孩子从能说话的时候开始背唐诗,从能上幼儿园起就在算算数。而人类被赋予的生命任务应该是利用他们的肢体去探索环境,用玩耍思考他们探索到的信息,故而让孩子们自然的生出创造的再生力量,这些能为孩一生所有啊、、、

例如,五个月的宝宝,拼命地用嘴巴啃身边能抓到的所有东西,当他的嘴巴啃到物体时,他正通过敏感的舌头和嘴唇去收集信息,感受到软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冷的,热的、、、、、大脑在接收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开始综合判断,这就是人类大脑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才是人生的起跑线,是人类一生生活和学习的基础,人类用脑的基础。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用嘴啃东西是很不卫生的,就会阻止孩子用这个方式去探索环境,并伴随着传输给他很多卫生常识。

      相比较这两种教育的模式,一种是孩子的自发行为被阻挠而产生痛苦的感受,一种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指引,在被允许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哪种对孩子更有利呢?相信孩子人大都会同意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因为天然的学习模式比我们人为传授模式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中,包括为别人而准备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为生存而准备的质疑和解决疑惑的能力,为生活而准备的深厚的感受力,为家人和朋友而准备的情感获得能力和使用能力及给予能力等等。孩子用他们的身体发展起他们大脑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两样东西才是孩子将来能够成功和幸福的条件,有了这两样宝贵的能力才能保证孩子将来在十几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有足够的大脑工作能力来完成学业,并在学业结束后有足够的行动能力,把学到的东西转为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人类真实生活没有多少内容与我们的考试有关,人类需要有能力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才能对自己满意,也只有他们觉得对自己满意他们才能感知生活的美好。这是人类一生幸福的基础,这一切都不是反自然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的。

那么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人类发展而是在破坏人类建构的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家长为什么还要把自己挚爱的宝贝硬塞给教育机构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教育,怎样使用教育?

于是,就有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样的教育理念,发现教育就像鞋子,它是能帮助人更远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造鞋的人不考虑穿鞋人的需要,不考虑穿鞋人的脚,造出的鞋比脚大,造出的鞋比脚小,这些都使穿鞋的人感到痛苦,我们不能为了鞋子把脚变长或是变短来适应鞋子。

前面说到的5个月的婴儿宝宝,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不同地域的婴儿在三到十个月时,大都会出现同种状况。这种现象难道不足以让我去探索一下,婴儿为什么会抓到什么就啃什么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由此联想到人类也有自然所赋予的属性,如果我们能尊重一颗植物的种子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发芽结果,为什么就不能像尊重植物那样去尊重孩子呢?

大自然赋予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必须适合于孩子的天然发展规律和孩子的天性、、、、、、

面对五个月的宝宝,我们不应阻止他啃东西的行为,并尽可能不干涉他的自发探索,这才是适合5个月宝宝的教育,我们可以给宝宝提供能让他的小手抓得住的安全物品,每天把这些物品清洗干净,给他适合的物品和数量不让他为了选择而太费心力,一周或者两周后撤走他过于熟悉和已经不感兴趣的物品三分之一,继续提供各种质地、形状的物品,这才是适合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謝謝芭巴园教育创始人李跃儿老師,感恩您打开我的智慧育兒之门⋯⋯

看完此书序言部分,結合社会現状,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来思考:

1、你是否觉和是孩子是你的负担?他是你工作之外才要考虑分出时间陪伴的?如果你不工作依然可以生活、你是否考虑放弃工作在孩子六岁之前全身心的陪伴?

2、你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会持续使用手机吗?

3、教育是家校并行的,幼儿时期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爸和一个无微不致的妈妈,在这一点上你会和爱人共学、共修、共育、共成长吗?

以下有几部电影分享给大家,愿我们在育儿路上能够有更多的探索、、、

《音乐之声》《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我们的童年》《小人国》《蒂莫西的奇异生活》

我的职业是一名室内设计者,也是一名3岁半孩子的妈妈,希望我能在未来做一名懂教育的设计人,为此,我会不断的终身学习、、、

最后,在這特殊的日子里,願大家健康、平安多喜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