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这三种教养方式,孩子不再沉迷手机、和平板电脑

和朋友在一起吃饭或者聊天,孩子在旁边各种闹腾不安静。这时候,把手机递过去,孩子拿到手机马上安静下来。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是现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之一。

沉迷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很大。不仅是对眼睛不好,研究显示,如果孩子整天对着屏幕,后脑视觉皮层会不断受到刺激,主导认知能力的大脑前叶却会被忽略。

也就是说,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

孩子对手机上瘾
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上瘾:
手机上瘾与吸烟上瘾很像。吸烟上瘾的人认为吸烟是为了排除无聊,同样一个孩子沉迷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也是为了解决他不愿意真正面对的其他问题。

以下三个问题造就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

1,缺乏父母的陪伴

2,不正当的教养观念

3,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面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很多家长采取过断网

、收手机、控制零用钱、讲道理等方法,但是生效甚微。那怎么解决才高效而正确呢?

乐又迪英语创始人一芳老师在《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力》里面讲到,针对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家长认为,每天都在陪伴孩子呀!但是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我闺蜜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孩子的爸爸单独带孩子在另外一个城市上学,妈妈常年不在身边,孩子除了上学,放学后写完作业最喜欢看电视,一看三四个小时,妈妈给孩子打电话来聊不了两句,孩子说:“就这样吧,你给爸爸聊吧我还要看电视。”

这孩子在家里除了写作业,无论是做手工还是画画,都要开着电视,哪怕不怎么看,也要开着。

后来闺蜜的朋友见到孩子问她:“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看电视,电视对于你来说是什么?”,孩子说:“电视就是我的好朋友,看电视能够让我找到安全感,”

孩子的爸爸是在线上做自媒体运营,每天不是对着电脑就是手机,他给孩子说,“我很忙你不要打扰我,有事你再来找我”

没有太多的情感陪伴。这爸爸虽然平常也很疼爱孩子,但是对孩子还是比较严厉的,导致孩子内心有畏惧,平常有心里话也不愿意和爸爸沟通,从而转向电视、手机,沉迷其中。

家长由于工作太忙,没空管孩子,孩子和家长缺乏高效的陪伴和沟通。电视或者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就成了孩子主要的沟通工具。

很多父母以为每天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孩子,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互动、沟通、鼓励、赞美。是感情的陪伴,让孩子有安全感、有爱。

二,家长反思并且完善自己的教养方式

有的专制型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孩子把手机网络游戏当做释放压力的途径。

有的专制型家长干涉、管制太多,遏制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愿望,做什么都要按照父母的要求了,而电子产品就成为孩子用来反抗的工具。

有的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又软弱的性格,对学习缺乏毅力和动力,不敢面对困难,从而转向可以轻易获取轻松闯关游戏好玩儿的手机软件和游戏。

有的家长虽然可能总是在强调自己对待孩子已经够好了,但是没有想过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是不快乐?

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和教养理念。让孩子对父母的这种爱、依赖和安全感转向了这些电子产品。

每一位父母首先要知道,我们努力的一切如果是给孩子好的教育和未来,那就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期望我们做的。

三,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孩子在学校学习,面临的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果长期学习成绩不好,孩子容易自我否定,更加不自信,甚至厌学,不懂得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接纳,就会逐渐地对学习缺乏动力。

如果对此缺乏现相应的的解决方法,孩子可能会转而沉迷网络世界,逃避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孩子有了自我价值感,就不会再通过电子产品来获得自我价值。有以下四个步骤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1,制定目标。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孩子的目标,而不是家长自己的目标。

2,开展行动。目标制定之后,一定要鼓励孩子行动起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应对、去挑战。

3,取得成果。孩子一番行动之后,一定会带来些成果,这也成果包括对自己更加积极的认知,也包括来自外界的赞誉,总之这都会给孩子带来愉悦和自信。

4,价值体验获得。比如说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成绩都不是很好,甚至有时放学还被留校。三年级以后,通过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标到期末考试,考到90分以上。

那么这些成绩会极大的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也让他相信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会以此为例,再去做其他事情时也会有信心去做完成。

那么,孩子在学习或者一些其他兴趣爱好上的自我价值的提现,会让孩子转移在游戏、电子产品上的注意力。

孩子是否沉迷于网络手机,决定权来自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改变这三种教养方式,孩子不再沉迷手机、和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