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 南头古城改造,别造孽!

听说南头古城改造完成了,今天便与朋友约去了那里。

南头古城西南门

我骑车先于朋友到,沿南山大道向前,看到宁南门还在轰鸣地施工,改得是已面目全非,真的不知道哪块砖还有历史的厚重。

朋友到来后,一起步行到西南门。见关帝庙被扩建翻新,还没有开放,已没有了昔日的古朴肃穆。据说这是深圳唯二的关帝庙,希望能够得到好好的保护。

改前南头古城关帝庙

进入古城,再也没有以前的烟火气,钢筋混凝土鳞次栉比,让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更显逼仄,给人一种挤迫感,非常地不适。

改造后的古城主干道,将居民区与古城完全隔离,这就跟很多木制古庙不让人焚香祭拜是一样的可笑不可理喻。

街上再没有小商小贩,再没有卖古玩、小吃、百货、衣物的了;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各种奶茶店、咖啡馆、饭店酒楼,满大街的现代气息,满大街的商业气,满大街的铜臭味,臭透了!

我们去的晚,不少地方已经关门了。路过昔日的新安烟馆时,已经认不出来了,装修后匾额与两边的对联都不见了踪迹,若不是旁边的东莞会馆的匾额还在,真不能想象旁边就是昔日的新安烟馆。

改前南头古城新安烟馆

东莞会馆旁边辟出一个书吧,不知道有没有因此让会馆缩水。书吧很现代化,没有一点古典书店的影子,显然没办法吸引我进去。

看到新安县衙更是可气,大门刷的黑漆,黑的发亮,匾额也不知道是谁又写的,不忍直视。

改前南头古城新安县衙

当然,改造后的古城,不对,城如朋友所说应该叫“新城”了。改造后的南头新城,还是有可圈点之处的:

1、将居民区与景区分离,上面已说,好坏各半,从此古城、历史从现实走向陈列,再也没有那份烟火气与厚重感,越发的飘渺;

2、增设了一些现代化陈列馆,利用现代科技向人们展示了南头古城的历史;

3、修缮了古城通往中山公园的小路,并将中山公园所属古城的那部分划了出来,变成了南头古城悠闲公园,这一点值得肯定。

改后增设的展厅

最后,关于南头的古城的改造与保护,我想谈一点我的感想和不成熟的看法。

南头古城改造的很让人失望、愤懑。不知道政府与万科是怎么谈的,这个改造的设计方案是谁提的?中间有没有或有多少专家的参与?只是想说,古城改造,别造孽!

真正保护,不是简单的陈列!陈列是束之高阁,这不是保护,是毁灭!如果中国的古城、遗迹、文物,都只能靠展览、靠意淫才能够了解、才能够窥探,岂不悲乎!

束之高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其将变得遥远、模糊、触不可及!不管是书法、还是曲艺、还是更多珍贵艺术或文化财产,被束之高阁的都在濒临失传、灭绝或毁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传承、去融入、去保护,所以我一直非常佩服陶一老师在非遗传承与保护所作的努力与贡献!

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将景区与居民区隔绝,这就是中国特色或者说大陆特色,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景点景区都圈起来,据说在很多国家,甚至于台湾就很好,他们很多城市非常的开放与包容,这些名胜古迹景区景点早已与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早已成为他们整个城市的一部分,每个去他们的城市旅游的人,旅游的是他们整个城市,而不一个个被圈起来的“羊圈”。

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将景区与居民区隔绝,这样的做法,实际是不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上古时候,为什么那么多先贤治水都失败了,包括禹的父亲,只有禹成功了。因为只有禹,不是一味地堵。大水无情,势不可挡,一味地堵实际上是在给虎添翼,一旦大水堵不住了冲出,毁坏力会增大无数倍。还不如在大水未来之前,转移群众,疏导泄洪,在水势小到可控范围时再堵。

文物保护也是这样,与其隔绝居民,不如增强民众保护意识,带领民众参与保护,让民众给古城带来新的活力,让民众创造的风俗人情成为古城特色的一部分,让古城融入深圳,成为深圳有机的一部分。

当然,实际有很多情况,很复杂,需要有取舍,甚至需要非常手段,这都能理解,但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本应该更好,我觉得!

文天祥祠堂、报德祠到宁南门那条街还在施工改造,还没完成!我希望,真的能够用心改造,别再造孽!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路上 | 南头古城改造,别造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