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思考》:练就高超的学习力,助你快速提升工作能力

有个朋友,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勤恳平时很少按时上下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单位里要她做的事情,她都会亲力亲为。

相比那些踩点打卡上班,没到时间便提前准备下班的人来说,她确实是“一颗闪亮的星”。

可是几年过去之后,她办事的方法不变,能力也还是几年前的水平。当处理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就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慢慢地,“勤恳”一词再放在她身上,仿佛就带着点讽刺的意味了。

勤能补拙,但你一直勤,各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得到提升,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学习力一直都没有提高。

如何练就高超的学习力?成甲的《好好思考》

就很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方法。

作者成甲,“得到”专栏说书人,被罗辑思维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因出版《好好学习》,被亚马逊评为年度新锐作者。

2019年,赴美参加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股东大会,并专访查理·芒格先生。同年,出版了这一本《好好思考》。

《好好思考》一书,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从思维模型入手,构建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考体系,进而练就高超学习力。

以下我就将从3个方面来讲讲,如何练就高超学习力,帮助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

一、思维模型:提升学习力必不可少的因素

思维模型最早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

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对他而言,所有能够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成为思维模型

对我们而言,只有那些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

那隐藏在思维模型背后更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从现象中抽象规律和原理——不断追问问题和答案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普遍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

这些解决问题更具普遍性的思路原则和规律的积累,能让我们越来越有智慧。

就像成甲说的:“掌握多元思维模型学习力、具备深的思考力的人,在未来的变化中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百度最年轻的前副总裁李靖,研究生还没毕业就成为百度百度副总裁。他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并不是因为加班强度比别人大,而是他的学习方法和别人不一样。

很多人学习时是漫无目的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那个同事。她没有在平时的工作中学习,整理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以至于她必须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差不多的问题。长期以往,能力当然不会得到提升。

而李靖习惯于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寻找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做到洞悉事物的本质,就需要积累夸学科的知识和经验。要掌握大量原理和规律,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学习前人的最佳实践、规律、原理。

无论是深究问题的本质,还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高质量的思维模型起到的是关键作用。

由此可见,学习多元思维模型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二、工作中快速进步的关键:学习他人的高质量思维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图画等方式来学习“牛人”的优势策略,这是很简单直接的学习方式。

但你想向身边优秀同事学习,却没有系统的文字等工具帮助你的时候,就需要多花时间挖掘他们身上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并把他们变成能为自己所用的思维模型。如:

他们是如何安排工作,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些行动背后的思维模型又是什么?

当然,这些东西都不可能让他们一一告诉你,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五星笔记法”来深挖那些隐藏起来的知识,然后借鉴其思想和做法,改进我们的知识体系,寻找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

什么是“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在做笔记前,先画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3.在讨论中自己的疑问和启发是什么。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起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五个问题的过程。问题答完,笔记才算做完。

不过,笔记做完了不等于就真的从别人那里学到了“真东西”,我们还要花时间去整理、分析,并把启发变成行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

猎豹创始人傅盛就是通过做笔记(会议纪要),获得快速成长的一个人。

他在周鸿祎的3721公司工作时,第一次跟着周鸿祎开会就被安排去做会议纪要。

要做周鸿祎的会议纪要不容易,因为他那天讲话的时间长达两个多小时,而且他思维非常跳跃,讲的话题跳来跳去。

可是,当周鸿祎看到傅盛做的会议纪要后,大加赞赏,当即就安排以后的会议纪要让傅盛包了。

我们来看傅盛是怎样做会议纪要的,就知道周鸿祎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了。

傅盛对看似非常散的会议纪要进行了以下思考:周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又从这个话题跳转到新话题,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他通过不停的推敲和打磨,一直忙到凌晨三点才逐步提炼出周鸿祎没有直接说来的逻辑。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他还把会议纪要的内容要点提纲挈领整理出来,标黑关键地方,列出次级要点,让人一目了然。最后还把会议纪要提炼成一份邮件正文摘要,方便别人通过邮件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会议内容。

而我们大多数人,平时是怎样做会议纪要的呢?准备纸笔,端坐在桌前,别人说一句,我们记一句。会议开完,笔记也完成了。后来,我们与笔记之间再也没有故事发生了。

这样的会议记录不仅不能带给我们任何成长,还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记笔记来获得别人的优势,学习他人的有效策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工作能力。

就像傅盛说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提炼反思、深入思考别人思考和决策的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三、超一流学习法:内化掌握思维模型

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思维模型,但仅是找到还不行,我们还要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才可以真正为自己所用。

那“超一流学习法”是什么呢?

成甲在《好好思考》里是这样解释的:

所谓“超一流”是在生活中提炼和运用思维模型的三个核心环节。

“超”,是指遇到问题时要先从超级人脉找答案,提炼思维模型。

“一”,是指对提炼的思维模型举一反三都为实践,理解“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流”,是指要把掌握的思维模型训练成行云流水如闪电般的直觉反应。

以下我主要讲讲,如何主动寻找超级人脉。

要培养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主动积累解决各种问题的高手——超级人脉,是非常重要的。

能力不足的我们如何才能链接到超级人脉?利用比较优势。

什么是比较优势?就是,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罗辑思维品牌的顾问小马宋,就是通过利用比较优势的方法和罗辑思维这个超级节点达成合作的。

他和罗振宇的认识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1)小马宋对超级人脉感兴趣。

(2)寻找接触超级人脉的机会。

(3)接触后寻找自己相对的比较优势。

(4)找到契合点,推动双方合作。

这个过程就是利用自身特长,不断寻找高手,利用比较优势,最终建立合作的过程。

所以说,就算你现在能力不足,如果你有心想改变自己,也有一技之长,只要善用比较优势这个经济学思维模型,那么你和各种超级人脉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想和超级人脉建立合作关系,就不要怕“吃亏”,要放长眼光看,明白“吃亏是福”这个道理。不然你就无法链接到超级人脉,想通过他们来提升自己也是不大可能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很想靠近超级人脉,并且尝试过很多方法,如,在网络上写文字@他;花高价买他演讲的门票或课程,后来也接触到了超级人脉,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合作。

为什么?就是因为千算万算,算出自己一开始会吃亏,与原来认为的一合作就有好处的预期相反了。哎,这么会算计,为什么就“算不出”跟超级人脉合作以后会带来长期的收益呢?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不是所有可以计算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的。”

因此即使你一时吃得亏,但由此建立起来的这种新能力,从长期来看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呢是看不见的收入。

结语: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掌握了自己的思维模型,同时也学习他人的高质量思维模型,还内化掌握思维模型,我们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的。

有学习才会进步,不断学习,才会不断进步。想要自己的能力有跳跃式的提升,那就要有超级学习力。

通过拓展思维模式的格局和边界,并运用各种正确的方法,我们便可以打造自己的超级学习力,实现自我超越。这就是《好好思考》给我的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思考》:练就高超的学习力,助你快速提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