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刚刚又在京东下单了一堆书,现在的生活只有买书,看到那一大摞的书,能让我内心暂时安定。

  年轻时候总是想看书却又不知该看什么书,从什么书开始看,在广州读书时候,特意去图书馆做管理员就是想可以方便看书,结果没有目标,终究没看到什么书。

  我喜欢看杂书,特别不喜欢看那种功利性太强的书,例如《掌上胡雪岩,心中生意经》总觉得这些书是拾人牙慧。

  现在网络发达了,上网一搜索一堆一堆的书推荐,之前是发现了汪曾祺的书,当时看到他的书,给我感觉是死里逃生的自在,那种救赎的心情迫切,是的,当我对世界绝望的时候,我总是会反复翻看汪先生的书,总觉得他书里轻快的文字,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感觉活着阳光明媚。

  贾平凹的书是有次在新华书店无意中翻到的,他的《游戏人间》《自在独行》我会反反复复从中间,翻到那页看那页,《浮躁》《山本》都看完了,唯独那个《秦腔》《废都》我的妈呀,不知为啥就是看不下。

    犹如当年从图书馆来回借了5次的《红楼梦》真是看不下去,可能对名著没有那么高的欣赏水平。

    书这个东西,可能真的是越看才会越通,《傲慢和偏见》《飘》来来回回看无数次,总是看的口水直流,偏偏《挪威森林》硬看不懂,看的极其晦涩,《百年孤独》那是好评如潮,我个文盲感觉翻不出三页,终究是功底太浅。

  年轻时候还很喜欢谈《盗墓笔记》,具体看了啥现在都不记得了,但是《鬼吹灯》就看不下去,同样是盗墓题材,前者偏向轻快,后者看的后背发凉,我记得有个情节,在河里捞瓷器,当地人说河里总是会捞出瓷器,原因是上游有墓葬群,不知为何,看到这里画面感会那么强,胆小的我,当时就放弃看下去。

  历史题材中最喜欢的还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幽默轻快的语言描写,原来历史也可以那么有趣。

  今天上午刷头条,看到戴建业老师解读的“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新解释,瞬间觉得文化素养高的人真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博览群书,对既定事实可以有新的解读。

  《赠汪伦》大家理解都是汪伦不舍李白,只有戴建业老师解读的是,来住这么久了,赶紧给您送走了,走好您嘞!

  瞬间觉得“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另一层含义真是美得清新脱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