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幕引发的回忆

今晚阅读的网络直播教学新闻,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是来自教育落后大省的小镇姑娘,一路从小镇到县城,然后出省读大学,毕业在快被边缘的一线城市工作。

当年我们的高考试卷没有和全国卷同步,有一套适用于教育落后地区的转换体系,所以很多人都想高考移民来我们这。初中转学来的广东妹子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想,没人会想来这个小镇念书吧?因为高中升学率很低,每年考上县城高中的,不到50人,很多初中同学早早就结婚生子,或提早进入社会。

小升初的升学率更低了,那年,全镇只有3个人考上县城初中。其中一个就是我。

不过我没有去县城读初中,真正的理由是当时家里经济不太好,而不是因为我年纪小。所以初中也是在镇里读的,因为成绩好会比较受老师关注。

初中时候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三。从小学到初中,只要有比赛,老师都会想到我,绘画、语文基础知识、诗歌朗诵、讲故事、英文故事演讲等,每次都会拿名次,这让我挺骄傲的。

叛逆期学会了上网,注册了人生第一个QQ,网名是四个字的,迷上了劲舞团、QQ游戏,有天玩老虎机把大姨给的压岁钱输完后,我妈狠狠揍了我一顿,她哭,我也哭,从那以后就再也不玩老虎机了,也不敢在网吧泡到很晚了,那时因为沉迷网络没少挨揍,跟小我7岁的弟弟抢遥控器挨揍,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挨揍,很想快点离开家里,去县城读书就不会挨揍了。

我妈威胁我,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回家卖苹果吧,给择校费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高考改变命运,中考何尝不是呢?只有一次机会,考上就去读,考不上要么交几大千择校费,要么早早出去工作。多少人的轨迹在初中时期转了一个弯。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初中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早进入地产行业做销售的同学已经开了自己的中介公司。我按部就班,成了写字楼格子间的女人。

中考我发挥得还不错,考上了县城重点高中,进了所谓的快班。快班如其名,还没开学,暑假就提前补一个月课,因为我没有手机,留的家里座机号,暑假又全家出门了,所以我错过了高中学校老师通知补课的来电。

等到开学报名的时候,登记的老师无奈地告诉我,你已经缺了一个月课,可以继续读快班,也可以去普通班。

我妈马上帮我做了决定,报快班!我当时觉得晚了一个月,怎么可能追得上功课,而且高中课程那么难,大庭广众之下,哭得稀里哗啦,也没有半点用。对我这种自制力不太强的人,如果没有我妈从小的监督,我早该废了。

真正感受到差距是在高中。同学们很活泼,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一段英语听力放完了,我还没听出来什么,已经有人同步翻译了,这对我的打击特别大,感觉自己像一个傻子一样。

没有手机的高中,只有学习。有手机后的高中,只有小说。

高中的课外活动是没有再参加了,因为有更多比你好的人可以站上舞台。高中三年,真的很想快点过去。

那年高考,印象中全县没有一个人考上清北,不愧是教育落后地区。

对于未来,我没有一点想法,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只知道考试,一路考到大学。

考过了一本线,但是分数不高,可以读省会211大学,但是我还是想出去看看,一辈子都没出省生活过,我想我会有遗憾吧,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看下雪。

填志愿的时候,我一心报财会类,因为听说这是毕业后最容易找工作的专业。当时就决定不会考研,再多读几年书花销太大,还是直接工作吧。

贫穷会限制想象力,让人只注重眼前,造成短视的后果。对于成绩不是顶尖到能脱颖而出拿奖学金的人来说,是一种灾难。直到毕业后我也没有考研的想法。

考研的想法是在工作后诞生的,有的工作在门槛上已经把你否了,非研究生不要。其实考研也是为了工作,也是挺功利的了。有段时间,985名校研究生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一碰就扎心疼。

现在只想好好学习,把大学里没认真读的书补回来。因为大学时做了太多课外兼职,一心想着赚钱,去旅游去消费,却不知道大学赚的钱跟工作后相比,不值一提。

有人跟我说过,你很聪明,但是缺一块敲门砖。我可能真的缺一块砖,把说这句话的人拍晕。

边工作边复习对自制力来说是很大的考验,男朋友对我的三分钟热度非常无语,他已经放弃监督我学习,怀疑我这定力是怎么考上的大学,在这里又要感谢我妈了,作为语文老师,她对我的学习非常上心,毕竟落后就要挨打!

工作几年后想读书,我妈是反对的,你要读到多少岁,什么时候才结婚?我在电话里跟她说,老妈,你以前那么拼命考证、考职称,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考省骨干教师,你现在都当上了校长,虽然是副的,你自己就是一个上进的人,为什么要阻止我上进呢?她听着笑了,可能觉得自己打脸了,用笑来化解尴尬。

我也想变得更好,不跟别人比,跟自己比。不想让自己在后悔和遗憾中度过这一生。即便还是个废柴,也要废得有造型。

直到今天我依然没有读研,可能哪天真的不用考虑经济问题了,我会没有后顾之忧重返校园。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我弟,他目前在读大学,如果想出国读研,家里可以支持他。

从来不感谢贫穷,因为贫穷,从小没有培养出什么文艺特长,没有想过继续深造,对待金钱比一般人都敏感,所谓的对数字敏感。

虽然现在的我已经很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但是稀缺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一辈子刻在骨子里,永远,都觉得还不够。

若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块屏幕引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