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美人》:女人的世界很难懂,但这电影能让你懂一点点

你是否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他/她的嘴巴很贱,你总会被他/她刻薄的话激得不只是想杀死他/她,还想在杀死他/她之前好好把他折磨一番例如扇他/她两巴掌或者往他/她的肚子踹上两脚,但后来你发现自己竟然不知在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地原谅了他/她,以至于你真正恨的是那个“宽宏大量”的自己?

我就有这样的一位朋友,我觉得我最后的死法不是被他/她而是被自己给气死。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他/她对你殷勤备至,无可挑剔,以至于你偶尔会为自己无意中对他/她苛刻一点、说话语气重一点而自我责备,但最后发现你早已掉入了他/她的圈套,在某个节骨眼被她咬上一口?

我是没有这样的一位朋友,很不幸,本人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愿意为之费脑的可觊觎的东西……

将近70年前上映的《彗星美人》的两位主角就分别有以上两位朋友的性格特点。这电影获得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它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伟大得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为了方便后文的阅读,我有必要简单介绍电影里几个主要的角色:

玛戈-钱宁:头号女主角。年已四十的实力派戏剧女演员。

玛戈-钱宁

伊芙-赫灵顿:二号女主角,或者说是头号女主角也不为过。

伊芙-赫灵顿

比尔:戏剧导演,玛戈的男朋友,比玛戈小八岁。

比尔

凯伦-理查德:玛戈的心地善良头脑单纯的闺蜜。

凯伦-理查德

罗伊-理查德: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编剧,凯伦的丈夫。

罗伊-理查德

艾迪生-杜威特:戏剧评论家。

罗伊-理查德

人物介绍完毕,就开始我对电影浅薄的分析:

我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名字为何译作《彗星美人》。它的英文名叫《All about Eve》,直译为《关于伊芙的一切》,也就是一个关于伊芙的故事。

在小说中,有一种写作手法叫做“侧面描写”,也就是通过别的角色的眼光叙述和议论来表达目标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展开整个故事。本片大部分的故事情节就是轮番通过艾迪生、凯伦、玛戈的叙述来展现伊芙苦心积虑的成名过程的。

电影发轫于爱迪生的独白。镜头透过这位剧评家阴鸷的目光对在颁奖现场上的几位主要角色的意味深长的表情的捕捉,给观众一种他们之间内地里必定蕴含着某种不平静的波澜的暗示。果不其然,随后,剧作家妻子凯伦接过艾迪生的读白,把时间回溯到上一年十月初故事开始的地方。

在十月某个雨水浇湿街头的晚上,某部剧场表演结束后,凯伦把打扮朴素的虽谋面多次但从没与之交谈过的伊芙带到剧院后台化妆间,介绍给正在卸妆的玛戈。伊芙通过对玛戈过度热情的吹捧和自己可怜虚假身世的编造,赢得在场人员甚至包括刻薄傲慢的玛戈的怜悯,顺利地得到了负责玛戈生活起居的工作。后来通过各种狡诈的手段,成功得到作为玛戈的表演替身甚至在一次玛戈缺席演出时代替她演出而一炮而红的机会。她也恩将仇报地要挟曾经帮过她的凯伦,获得原本是剧作家罗伊为玛戈量身定制的角色。故事的最后,她获得了代表戏剧界最高荣誉的演员奖项。

故事就是这样的简单。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拍得耐人寻味就会是一部好的电影。《彗星美人》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贝蒂-戴维斯演的玛戈在电影中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会让我误以为她会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蛇蝎美人,她必定会随后的情节中做出很多心狠手辣的事情。如果你遇见,估计也会有和我同样的想法。正所谓相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相。这说法没错。但错就错在很多人往往在还不会读懂别人的面相的时候就自以为是地对他人的心妄作判断。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对玛戈产生了一种歉意。她并不坏。她甚至是一位性格很可爱尽管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却在举手投足间有种少女的稚气。她听到男朋友回来不第一时间见她她会故作镇定地优雅地把酒杯交给女仆等出到门口阖上门扉时突然慌张匆忙地冲下楼梯找男朋友。她的嘴巴颇贱,得饶人处不饶人,任由自己的嘴巴在损人的原野上肆意驰骋,但她本人并没有藏着掖着的坏心,只是心直口快。所以那些尝过她毒舌的朋友例如比尔、艾伦、罗伊、佣人最后还是与她不离不弃亲密无间。她不会真正恨过某些人,最多也只是说是讨厌某些人。戏中最有意思的场景莫过于玛戈在家中为男朋友比尔举行的生日派对。这场派对中玛戈与伊芙的矛盾飙升到最高点。

玛戈与伊芙的矛盾来源于妒忌,妒忌主要来源于以下:

在言语上,与会人员无论是比尔,还是其它来宾例如凯伦、罗伊、艾迪生甚至制片人马克思都无不称赞伊芙做事周到认真,举止娴静高雅。

有时候我会通过自己的内心来揣测别人的心思,我想,在当时的玛戈心里,来宾赞不绝口地称赞自己的对手伊芙举止娴静高雅不就是在间接地贬损自己举止不娴静不高雅吗?

在行动上,他们也把派对的女主人玛戈是搁在了一边——想必在以往这位久负盛名的实力派女演员都是派对的焦点啊。影片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玛戈被边沿化的细节,其中之一是艾迪生娴熟地脱下女来宾卡丝威尔的外套(玛丽莲-梦露饰演)遣开她之后,就很自然地把外套搭在女主人还夹着香烟的左手的手臂上,然后引着本该负责管理来宾外套的伊芙离开了。丢下右手举着酒杯喝酒的一脸懵逼的玛戈。

有人说玛戈对伊芙的妒忌很大部分来源于伊芙可能对她的演员地位的撼动。我想未必如此。

伊芙一开始就有着模仿着玛戈的心,并不是她心里多么崇拜着玛戈的演技,而只是虚荣地垂涎着玛戈身上的光环。对于玛戈,我并不觉得玛戈真正恼她模仿自己。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拍到玛戈从化妆间出来看到伊芙抱着自己的戏服模仿玛戈对观众致意的动作。镜头给玛戈的脸部一个特写,玛戈并没有怒容而是露出某种欣慰的笑意。所以说玛戈并不担心伊芙会占领她的地位,甚至愿意和她分享。电影对玛戈是否愿意举荐伊芙变得似是而非,很暧昧,或许是我还没看懂。某个在厨房的场景,玛戈请求制片人马克思让伊芙到他身边做事。这似乎是想表达玛戈要遣走伊芙,但是为什偏偏要举荐给制片人呢?不是白白给伊芙一个机会吗?

所以对于玛戈并不在意伊芙是否会夺走她演艺的光芒。她之所以那么妒忌伊芙,是因为伊芙可能会威胁到她和男朋友的关系。

玛戈明确地表达自己爱比尔胜过一切。她为年老而焦虑,虽然不在意别人认为她年老,但很在意比尔是否觉得她年老。她不但比男朋友年长八岁,而且知道女人会比男人更容易老。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容颜差距会越来越大。伊芙比她年轻(整整年轻了十六岁),比她有女人味,比她更无助——而这些恰恰是她想呈献给比尔的自己没有的素质。

而且她也感觉到伊芙有勾引她男朋友的动机:在比尔去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伊芙多次偷偷地给比尔写信。比尔拍完片子回到家的时候如果是以前他一定会直接冲到二楼的玛戈的房间来看她,但这一次他并没有,而是在大厅和伊芙聊扯。

在剧院中玛戈和比尔吵了一个大架,比尔要离开的时候,玛戈叫住了他,问他他是否要去找伊芙……

说到伊芙,虽然比玛戈年轻很多,但却有着能够秒杀玛戈的与年龄不符的深厚城府。她具有获取名利的巨大野心。为了这个野心她可以做任何的牺牲。

她善于编织谎言,能够气定神闲地编造对玛戈狂热的崇拜行为和不幸的身世。她谎称她一场不落地看玛戈的演出,从旧金山跟随到纽约,谎称自己曾经有一位死于战争值得可敬的空军丈夫,实际上她只不过是一位离家出走的女人。

她善于造作。在派对一个临时作为存衣的房间里,她希望凯伦为她举荐成为玛戈的替身,但不直接说,而是说自己不敢如此奢望,但下一句又说自己能够胜任,然后又自言自语说不可以这样万一自己搞砸了演出怎么办,这样就引着凯伦主动为她举荐,而不会给人一个野心勃勃的印象。单纯的凯伦完全被她牵着鼻子走。她善于在人们面前假做自省检讨,说玛戈对她苛刻一定是自己无意间做错了什么,博得别人的同情。她也会认错(当然也不会把错误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这只是为了麻痹别人,下一秒她就想对方提出她要是请求。可以说伊芙这样的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功利性。她们会做一大堆的铺垫,把你麻痹,然后随时会给你一个“但是”,接着提出她们的要求。有的会娴熟到“但是”也不用说,你就会乖乖地答应了她,让别人觉不是她想要帮忙而是你自己要主动帮她的。

她忘恩负义,她曾经对凯伦说玛戈帮助她很多,等她成功的时候,不但没有感谢玛戈对她的帮助,反而登报指责玛戈对她的踩贬。

她善于运用肉体的资本。她曾经在酒厂工作的时候勾引过酒厂老板;为了成名她试图勾引比尔,因为比尔是著名的导演;和剧评家有着暧昧的关系;成功地俘获了凯伦的丈夫罗伊的心,因为罗伊是全美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编剧。

相对与伊芙,玛戈就真情许多。她是傲慢刻薄,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但这来自于她的不安全感。她是很自我——如果她不自我,就几乎不可能从普通甚至算得上是贫穷的家庭成为熠熠的明星。但她不冷漠,而是极具同理心,当听到伊芙编造的身世,她会为之悲心流泪;她常受到朋友责备——剧中她的三位最亲近的人都至少说过一句她“无理取闹”,比尔说过她两次,这让她很受委屈。但是她不计较,最后还是和他们和好如初;她也会自省,她对凯伦承认自己对伊芙一直是相当不友善;她重感情甚于荣誉和地位,和比尔订婚后就推掉了罗伊为她编写的角色。

影片的最后,伊芙也如愿地获得了最佳演员奖。也许有人愤愤不平,为什么她没有恶有恶报?我同意导演的这个结局安排,因为:1、这是电影,不是电视剧;2、像伊芙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往往会成功。

最后,我想聊聊琐碎的事:

1、玛戈是一个女强人,但她依然会说,她为事业牺牲一切,获得巨大的荣耀和地位,但无论怎么成功,都比不上在餐桌上,或者在床上翻身的时候有一个陪在你身边的男人。在对话中途她补充了一句“无论她们喜欢与否”。似乎她不愿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专属女人的宿命。

那是七十年前的美国,我不知道现在的美国怎么样了。在中国这依然是女性的宿命,虽然目前女性地位比之前提高了很多。先不说完全不靠男人中国女人几乎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算她有一个很成功的事业如果没有男配偶,也依然会得到别人的批评与嘲讽,仿佛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似的。这样的批评最激烈的有时候来自与之同性的女人。

随着体力劳动的贬值,我相信女性会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要达到相对的平等,不以男人来定义一位女人的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在小说界有句话叫“写什么往往比怎么写还重要”,放在电影中亦然。本电影通过艾迪生、凯伦、玛戈的共同叙述拼凑出伊芙的故事。按常理说伊芙就是绝对的主角,其他都是配角。但是在这个电影中,玛戈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角,而且是比伊芙性格更加饱满。细细品尝这种叙述手法更觉得有味道。

3、为这部电影写评论的人往往会抖一下情怀,因为有玛丽莲-梦露客串出演。那时梦露还没有成名,不久之后就会大红大紫。但我离玛丽莲-梦露所在的那个时代太远,对她不是很感冒。我曾经看过一两部她主演的影片到但片子平庸到已经忘记了影片的名字。我并不觉得她有多美,也许当面看着她本人五官会更分明会让人觉得很美,但只从萤幕上看她并没有多漂亮。在此我也不假惺惺地无快感呻吟一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彗星美人》:女人的世界很难懂,但这电影能让你懂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