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不只是用来学教材的

        转眼,大一已经结束了,今天上午考完了微观经济学,这学期的最后一科考试,考的不太好。说实话,考试之前我也是奋发图强,努力记名词解释,记各种公式,什么STC,TFC,AVC,MC等等这些经济学名词的公式代名词,但是到考试的时候,我依然是忘记了,也忘记了各名词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把我自己蠢哭的事就是,考试卷子上的计算题,是我前一天晚上在课本上找的练习题,找出来做了两遍,可是考试的时候我还是忘记了计算过程。

     

图片发自App

        曾经我也为高数,微观经济学头疼过,我记得特别清楚的就是第一学期刚开始学习高数的时候,我一直都没跟上,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找了好朋友出来给我补数学,从晚上八点在楼下一直学到第二天凌晨四点。那是我学高数学得最拼命的一晚,尽管平时我也会看看书做做题,可是那真的是我效率最高的一个晚上。结果考完高数,我还是没及格。

        后来我发现,在数学方面,我付出的跟我得到的不成正比,我气自己学不会高数,我懊恼,抱怨,气馁,一切消极的情绪扑面而来。无助的坐在桌子前,数学公式一条一条摆在眼前,台灯明晃晃的照在课本上,可我真的记不住,学不会啊,边看着书边流眼泪。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在数学这里我付出的跟我得到的不成正比,这令我很绝望。眼泪滴在书本上,洇开了墨迹,公式变得模糊不清。

        从那天开始我就做了一个我觉得正确的决定,既然学不会高数,那就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开始我也很迷茫,那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呢?学吉他,因为我喜欢音律,于是选自己喜欢的歌曲练习;练字,因为我想让我的字体公公整整带有感情的出现在纸张上;旅游,因为我想去到处看看,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看书,因为我想用不同作者笔下的文字风格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我发自内心喜欢的,而不是为了找有意义的事情做,把它们当成有意义的事。

        现在的我,虽然在数学成绩这方面一直都是一个学渣,但是在其他方面我有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见解。课余时间我能给我其他同学讲述我去各个地方旅游的奇闻乐见;安静的趴在课桌上练练字,修身养性;闲情逸致弹弹吉他熟悉音律;坐在床上看看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内心世界得以强大。那现在我的大学生活基本是这样子了。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的大学不只是用来学习的。别人成绩好,可我也没闲着,拿我旅游来说吧,费用都是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攒下来每学期有一次长途旅行,首先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次以后工作了很难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即使有了经济实力,可也有心无力。

        曾经看过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里面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这才是莱文心中的教育目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在约翰·纽曼的《大学的观念》中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领他阐述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励时有力量”。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人像我一样,课程跟的不是很好,如果我有了其他方面的进步,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特长,那么面对别人超过了我一大截的成绩,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学习成绩不优秀,但是我并不是一无是处,可能在某个方面你也差了我一大截。那我的大学生活对于我来说也不是虚度光阴,也是有些优秀的,对吧”。即使有一天我毕业了并根据我的专业就业了,因为学生时代我的成绩不优秀,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比同事差了点,我也不会觉得我特别没本事,也不会去后悔。甚至于有一天这个工作我做的不顺心或者做不下去了,我可以坦荡的写一封辞呈恭敬地放在上司的办公桌上,心平气和地跟上司说“实在抱歉,辜负了您的厚望,可能我不适合这份工作,所以我选择辞去这份工作,去从事我比较出色方面的工作了”。我不会因为生活逼着自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在这个我并不擅长的岗位上徘徊、隐忍。

        这就是为什么大学不只是用来学习的原因,因为人生漫长,我们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但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专业名词,所以自由地选择成长的方向也不是什么坏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不只是用来学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