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名师》阅读笔记

过年这几天光忙着玩和走亲戚,只粗略地看了一本书——《读书成就名师》。我不希冀能成名师,但了解一下名师的轨迹,可以学着当一名更好的老师。

其实成就自我的途径无非是阅读。怎么读不能照搬名师,要结合自身经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就我目前而言知识太浅薄,需读的书很多,时间太少,好书那么多,我不可能一一读完,那我要在有限的时光里,先加强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文史哲也要齐读,而且要尽量读体系完整的书,使自己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名师指出当下教师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书,我觉得我是这类教师的其中之一,我真的没有每天都读书。本想每天坚持睡前读读书的,但睡前被孩子一闹,连亲子共读都没做好,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还是自身问题,名师闫学说:“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若心足够静,那是不可能没有阅读的时间的。两年前我没当班主任,生活没这么忙碌,心宁静得多,我即使去接孩子放学,等待的时间我也能在嘈杂的人群中专致地用手机在“微信读书”APP上进行阅读,去健身馆来回的路上都会带上耳塞听书,做家务也是边听边做,时间利用充分。这两年忙到心也浮躁了,要沉淀下心来读书。不求结果,宁静的学习过程已是自己喜欢的。

多看看优秀同行的读书经历,勉励自己多努力!

1.史建筑:阅读引领学习变革

从教以来,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学生进教室上课之前在黑板上写下我近期阅读时遇到的非常精彩的句子。

.且读且悟

教师只有围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才有效、有意义。一旦进入这个轨道,你就会发现,教师的阅读方式不知不觉地在变,一开始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慢慢的的会在学生身上发现变化的成果,真正找到阅读的价值,把握阅读的规律和教育的方向。

2.陈红兵:我就是一介书生

每次听课,他不会坐在教室后面,而是坐在黑板两边的位置,因为"可以看清课堂全员参与和交流的情况,能观察到每个学生的表情"。

且读且悟:

教育的关键在老师,而守护教育的根基在课堂。

3.于永正:一辈子做个读书人

"如果说我读书有什么诀窍,一是概括内容,看哪些话有启发?二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让我受益很大。"

且读且悟:

我每天都在读书,越读越觉得应该读,每当从镜子里瞥见自己的鬓角染上白发时,我便有被人猛击一掌的感觉,丝毫不敢懈怠。

学生时代一定要多读经典著作,这是为人生打底的,也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精神底子。

读书解惑:

叶圣陶说过,教师要多写下水文,多写写、练练,这样再看学生的作文才能知道写作难点在哪里,进而指导学生怎么写。

我建议教师们多读名人传记,尤其是教育家的传记。

我还建议教师多与同事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会有更多启发,好多事情想不通,但沟通之后就明白了。交流时,我建议最好找高手。弄斧就要到班门,跟有经验的教师、名师交流,会有更多、更意想不到的收获。

4.吴正宪:人生两大乐事是读书和教书

且读且悟:

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学,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这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不能盲目教书,而要智慧育人。

要解决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分析。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无疑是大量的、不间断的阅读。

5.李怀源:读到深处更懂语文

每次听别人上课,我也习惯换位思考——要是我来上这节课,我会怎么上,如何分层次,如何抓重点。

且读且悟:

与其说是那些经典儿童文学温暖的我,不如说是那些美好的故事,让我看见了世界可爱的一面,更加相信人性中的美好。

每位教师的心中都应该有一颗阅读树,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扎下牢固的根系,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脑科学等展开枝杈,再到儿童文学、课程论、管理学等回到教育的本原。阅读数越茁壮,教学越游刃有余,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就越通透。

6.华应龙: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

且读且悟

读书是为了求不知,也是听大师教诲,与朋友聊天,见贤思齐,增加底气,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更从容自信,敢于创新。

读书解惑

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怎么做。因为书籍一般是3年前的认识,杂志一般是3个月前的认识,报纸则是3天前的认识。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好学好用。

教师要少上网,上网会不经意地让我们的读书时间流失。

7.王雪娟:阅读托起最美语文课

且读且悟

阅读这条路,需要自己逼自己,有目标、上进心和坚持力才行,没有它法。

优秀的教师入门时很难分辨,其职业发展的高峰期一般在工作15年左右才会出现,之后便趋于平缓。还能往上走的,多半是有阅读习惯的教师。

有了阅读,有了底气,才可以大胆做加减法,让学生发现未发现的语文魅力。

阅读与旅行赋予我两个世界:阅读让我逐渐找到人生的方向和职业的乐趣,旅行让我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我。

8.夏昆:用阅读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且读且悟

相比于读什么,读起来是教师更迫切需要的行动,只有把阅读融入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找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与精髓。

教师的绝活也许有千千万万,但我执拗的认为:只有读书,才是教师真正的绝活;也只有这样的绝活,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的学生真正有益。

语文教学应该秉持一种大语文观,既要有思想、有深度,又要讲究艺术性,有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对我来说,让一个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迷失了自我的孩子重新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比交出多少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更重要,也更幸福。

9.窦桂梅:阅读改变教育人生

且读且悟

语文教师的底气就是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阅读。

一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乃至写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

10.王崧舟:诗意的源头

且读且悟

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智慧和灵性,你不去跟它打照面,它便静静地躺在你的书柜里。你拿起书来,他就是活的,就会和你对话。

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

11.闫学:阅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

且读且悟

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练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

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要想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入的深入阅读之中。

一位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

教育阅读,更多的是要基于对教育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弥补短板,使自己变得丰厚、柔软,使课堂变得明亮、多彩。

读书解惑

一是要把完善知识结构作为阅读的主要目标。二是要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三是要坚持有坡度的阅读。四是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

12钟志农: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

且读且悟

蜜蜂酿蜜,有时要去很远的地方寻找花源,它停留的花越多,所酿的蜜就越甜。读书也是这个道理

与学生谈话,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否则无法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接。

我不是一本一本、一行一行的死读书。有些书要精读;有些书则是抓两头带中间,先研究书的篇章结构,发现感兴趣的要点再细读钻研;有些书可不读,放在那随手可取就好。

人生很短暂,好书跟好人一样,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之所以用尽全力读书,是因为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13.周益民:不想长大的孩子王

中国的孩子应该多阅读中国的故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有民族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14.冷玉斌:用阅读点亮心灯

我喜欢旅游和读书。旅游能放大身体的半径,读书能放大心灵的半径。身心的放大,实质上是一个人生命格局的放大,他让一个人更有方向感。

我和学生一起读大量的童书,有时也是在表明一个立场,即教师完全能够做到的,是让我们自己活得更像一个儿童,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阅读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需要耐力,需要坚韧,需要阳光,心态属于一个人的生命修炼。

15.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

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始终像儿童那样睁大眼睛看世界,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

如果不读书,我就不知道早晨起来该干什么,不知道怎么活下去。而且,我越来越发现,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越觉得自己可怜,就越要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成就名师》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