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要破除的育儿神话就是好父母必须永远接纳孩子。
现在育儿界提行的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意思是说,作为父母,我们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明明孩子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好意思主动和他人说话的人,你非得改变他,让他变成一个喜欢和外人打招呼并且性格开朗的孩子,这就是不接纳孩子本身。
再比如孩子成绩好,你就对他大大夸赞,成绩不好的时候呢,你甚至都不能够用平和的语气和他沟通,还要对他生气,责骂。
这就会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成绩好,我妈爱我,我成绩不好,我妈就不爱我了。那这个时候呢,我们对孩子的好,对孩子的接纳是建立在孩子符合我们预期的基础上的。
无条件的接纳是接纳孩子,这个人无论他怎么样,我们做父母的都爱他。
那么刚刚说破除的好父母必须永远接纳孩子育儿神话就是怎么回事儿呢?这里的接纳对象是行为。
每一个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对同一个行为的接纳程度,本身就会受到自己的状态,外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父母根本做不到在任何的时候都去接纳孩子的行为,不如诚实的去面对这一点。
从理论上来说,无条件接纳孩子这个人,同时也可以不接纳他的一些不太合适的行为。
比如说,当孩子穿着沾了泥的鞋子,在干净的地板上走来走去。父母讨厌这样的行为,告诫他不要把地板踩脏的时候,孩子不会感到你对他这个人本身是接纳的,甚至他会感觉到,就是因为他踩脏地板这个行为,就全盘的否定了他这个人。
所以说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说辞,我们可以只接纳孩子这个人,而不接纳他的行为。
这一说法实际上只是减轻了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这种罪恶感,对我们并没有特别多的实质上的一些帮助。
从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他们会从父母对自己的行为的接纳的多少来判断父母是不是接纳他本人的。如果我们对孩子大多数的行为是不能接纳的,那孩子会深深的觉得父母不能接纳的就是自己这个人。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孩子大多数的行为,孩子就会感到我们是肯定他的,是接纳他的。
所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当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时候,就承认我们无法对他当时的行为产生接纳。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学会接受,并且孩子也会感到父母是诚实的,因为我们表现出的就是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同时呢,这样的态度扩大了我们可接纳的范围。
第二个要破除的父母神话,就是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只能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不管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也好,还是让自己成为孩子靠得住的坚强的后盾也罢,我们就会表现出爸爸妈妈绝对不会掉眼泪,爸爸妈妈很坚强,爸爸妈妈特别特别的勇敢。
但是当你心里不舒服,却要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这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负面的情绪感受和快乐、喜悦、满意一样是发生在我们内心的事实,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个部分。让我们把负面的这种情绪感受作为事实接受下来,其实就是把作为自己的一个真实的部分接受下来了。这时我们自己,我们和孩子和家人的关系才是真实自然的。
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真实的流动情感,有利于让孩子对情绪感受有更多的认知和理解,也更能够如实的接受他所有的情绪感受,他也能够流畅的真实的表达自己。
无论是你还是孩子,都没有把精力浪费在压抑情绪这样的事情上。
第三种父母神话,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必须要前后一致。
其实保持一致,是最常见被很多父母视为理所应当的一个道理.很多父母相信,如果今天不让孩子吃冰淇淋,那明天也不能让他吃,不然的话就会让孩子不相信父母说的话,也不懂得规则是什么。
但是实际上,天气冷的时候,妈妈不愿意让孩子去冰淇淋,那是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可是天气热的时候,妈妈可能就会同意孩子吃冰淇淋;
可能妈妈今天带的钱够就同意孩子去,今天带的不够就不同意;
孩子很长时间都没有吃冰淇淋了,妈妈就会同意,如果孩子今天吃了一个冰淇淋了,就不会同意了。
所以你看,一个冰淇淋的问题,有这么多种可能性。如果父母要求自己必须前后一致之前说不行,现在也不行,那生活未免太过于死板了。
我们自己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办法这样去死板的生活的。
意识到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允许自己内心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态度,而不是表面上表现出一种好像不变的态度,这就是接纳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