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严慈有度的父母

调整理念,打破思路,这才是娃需要的父母

曾看到一则视频:爸爸抱着小宝正坐在电脑前看着津津有味,大宝在床上拿着平板也玩得十分入迷。突然父女三人朝门口看了一眼,小宝立马从爸爸的怀中下来,爬上了床。而大宝则是收起了平板,拿出了床上的书,两个孩子立马呈现出围在床上看书的姿态。爸爸则是关了电脑,拉开了窗帘,又四处看了看是否还有什么遗漏。紧接着我们就看到了妈妈走进了房间,爸爸看到妈妈进来,来回在房间走了两圈,悻悻而去。

一时间网络上被这真实的家庭场景逗翻了,有网友说:爸爸那两步走出了无处安放的不安。我们看到了慈爱的爸爸和严格的妈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非常大的困惑:“严”和“慈”到底如何把控好这个度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前我们要先明白,我们为什么对孩子“严”?因为我们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所以对孩子有着不断的期盼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我们为什么对孩子“慈”?因为那是我们的孩子,身上流淌着我们的血液,我们内心对孩子爱表现在慈上。

换个角度来说,“严”又何尝不是我们爱的表现呢?正是我们爱孩子才希望他更好,才会对孩子要求严格。因此“严”与“慈”实际上都是我们爱的一种表现,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看似矛盾又相互独立。

如何把握教育孩子“严”和“慈”的尺度呢?

审视初心,严慈并济

最近娱乐圈的爆炸新闻让大家吃足了大瓜,许多自媒体也深扒郑爽与母亲刘艳的恩怨情仇:一岁半起,她就被母亲控制着饮食,以防止变胖。牙牙学语的年纪,她已经要反复演练母亲设计的对白了,好让“演员梦”深深地植入。

五岁开始,先学舞蹈以培养气质,再学钢琴、长笛、声乐、表演、自行车、骑马、游泳、英语,还要独立完成一切家务。只有周六晚上,郑爽才被获准玩两个小时玩具。五年级时,郑爽没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小,刘艳有点挫败。这时候,朋友推荐了四川舞蹈学校,母亲心一横,把女儿送到成都,跳级上初一。12岁的郑爽想不明白父母为何要抛弃自己,背后哭了很多次。

这样的严厉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郑爽,这是偶然中的必然。究竟是“严”是“慈”根本上还是要审视我们的初心,我们是爱孩子的,而不是将孩子作为自己的赌注,我们的本心是希望孩子过上属于他自己更好的人生,而不是成为我们的傀儡替我们过一生。单纯的严厉会伤害孩子,单纯的慈爱会溺爱孩子,严慈并济才应该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

做事有原则,处事有温度

怎样才叫严慈并济呢?总的来说就是:做事有原则,处事有温度。

有一次在幼儿园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子上课时到处乱跑,不遵守课堂秩序。老师很耐心地和孩子说不能乱跑,但孩子只字未闻,我行我素。老师和孩子约定要是再乱跑三次的话,就要去安静角坐10分钟了。孩子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打扰到老师上课,于是被老师请去了安静角。

中途,教室的屏幕上开始出现了孩子最喜欢的动画,孩子想看又看不到,坐在安静角里蠢蠢欲动。老师走过来告诉孩子:“你不能看哦,因为10分钟还没到。”孩子立马感到委屈,哭起来了。老师并没有妥协,陪着孩子在安静角,慢慢轻抚着孩子,告诉孩子:“老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如果下次你能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会和小朋友们一起陪你看你最喜欢的动画。”

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严”和“慈”在这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做事有原则”是要让孩子知道规矩是不能随便破坏的;

“处事有温度”是一次次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做,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懂得疏导好孩子的情绪,但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感受到的是爱,学到的是如何为人处事,体验到的是成长!

孩子心踏实,严标入孩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讲过一件事:“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或许莫言母亲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件事在会在孩子的内心珍藏了许久,没有打骂,只是抚摸着孩子的头,这一声长长的叹息更是带着些许的心疼,些许的无奈,些许的痛惜……

这样的爱没有那么“严”。很多父母可能面对孩子打翻碗杯,就是一顿责骂,但是这样的“严”带给孩子却是深深的伤害。莫言母亲的“慈”带给莫言的却是对于这件事深深的记忆,这背后的慈爱带给莫言的并不是母亲给予的“严”而是莫言对于自己的“严”。

因此,当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犯错是被允许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包容和引导,反而会让孩子自己对于自己进行反思,自己暗下决心,对自己提出要求,这样的严慈并济才是让孩子更好成长的养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严慈有度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