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沟壑为通途——《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三

        昨天读了《你好,寒假!》的第二章:寒假的意蕴与变革路径,做了阅读思维导图,但由于下午做了些美食,没能立即写下来。晚上看了李老师转发的全国群里伙伴们写的读后感,再联系自己写的读后感内容,看到了真实的差距。但是,我想,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怀梦想,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也应该能成为前行的动力。

图片发自App

        有了对导言和第一章的阅读,第二章内容读起来相对轻松一些。作者郭老师在前言中强调的两点正是这一章的主题:一是通过一串连续的追问突显寒假的独特性和价值,二是强调我们的变革以“证据”为基础,“以主体的观念更新和有效的外部组织为驱动力,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并以评价保障了变革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意蕴,百度解释为“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从教育的角度,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寒假的意蕴在于“寒假能催生新的教育单元,发展新的教育主体,建构新的教育形态。”这样的一种发现和研究促使我们不断向纵深处行进。

        在郭老师例举的传统寒假生活的特征中,提到“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开始的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是割裂的,没有充分挖掘、整合和发挥广阔的学生寒假生活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同时,李老师也在第一章提到“寒假不仅在时间意义上处于两个正式的学期之间,而且在教育意义上,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没有自觉而高质量加以影响的领域。”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立刻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学校教育不再割裂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让过去的一学期的学校教育(或者说整个学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这三者的交融)与寒假生活有机关联?如果可以,在哪些方面可以关联?以怎样的方式关联?

        再次,郭老师在引导我们“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寒假的意蕴”时,第一点就指出了要“回归原点,认识到寒假与人的发展”,她指出人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并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引用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 的一些观点:要关注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因为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既然如此,那么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必定能养成一些习惯,习得一些技能,学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能力,这些必然能成为影响学生寒假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样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一到寒暑假,上级和老师们都要布置作业,因为担心知识被遗忘,担心两个正式的学期之间出现断层。从学期生活与寒假生活关联的角度来说,这些习惯、技能、知识、能力如果在新的寒假生活中不断被巩固,被发展,被综合运用,那一定能积淀为学生的品性或素养。

一、利用学科学习的自我盘点与展望自主设计学科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在上学期引导学生策划寒假生活前,作为语文老师,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一学期的语文学习盘点与寒假展望,顾名思义,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盘点,二是展望。盘点部分,有“本学期语文学习努力的足迹(各项作业的等第、获得的表扬信、奖励卡、奖状等)、语文学习中养成的好习惯、读过的课外书、习得的语文技能”,展望部分的内容是“寒假中准备培养的语文习惯、想提升的语文关键能力、想组织的跟语文相关的玩伴团活动以及想推荐给小朋友的课外书”。在学生自主填写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交流,相互借鉴,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盘点进行全班交流,学生根据现场学习适度调整。这样的一份作业,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学生自己发展和学习的意愿。既是对上一学期收获的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发展的设想。紧接着的寒假不正是最好的“用武之地”吗?

二、利用寒假的“综合场域”做大班级活动,并有效迁移已开展活动的综合影响。   

        正如李老师所说“在教育意义上,(寒假)是学校教育工作者没有自觉而高质量加以影响的领域。”如果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扎扎实实设计并开展班级主题活动,那么一定有很多资源可以充分融合在寒假生活中。随着“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深入,我校的班级活动开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列,既有年级特色活动,又有班级自主活动,这些活动 的“成事成人”的效果如果延伸到假期生活,不就是一种连续性和发展性吗?

        三(5)班太阳花中队在体育节前夕,针对大部分学生乐衷于趣味项目,而对常规比赛项目(双跳、盘踢毽、跳长绳)表现出畏难情绪,开展了“挑战不可能,快乐你我他”的主题活动。历时一个月的活动,通过超级任务大挑战、超级PK大合作、超级密码大分享、超级挑战大快乐、超级成果大成长等系列活动,使大部分学生不仅通过真实的体验掌握了体育技能,更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发现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刻苦练习等成长和进步的密码,为体育节助力,不断增强挑战自我的意识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提升小队凝聚力和合作力,学会了坦然接受失败、智慧寻找方法、向着目标继续努力,拥有阳光心态。这个寒假,学生对寒假的策划依然以“挑战”为核心词。在主题活动方面,学生的期望与挑战“新技能”紧密相关,汇总学生和家长和学科老师的建议,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习得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探究一种年俗的”主活动。玩伴团活动继续大受学生的欢迎,除了参与热情大增,更多了挑战“新尝试”,从没有组织过玩伴团活动的学生,也大胆尝试,“年年有鱼”美食大赛、大红灯笼制作活动等,虽不显高大上,但自有小乐趣,定会有真生长。相对于暑假,这次有两倍以上的学生设计了自己的玩伴团活动,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在个体活动方面,则更倾向于挑战“坚持”,每天坚持读书、坚持练字、坚持口算、坚持早睡早起、坚持练习兴趣爱好等。这样的延伸,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联接 ,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

        三(1)班蓝飞鱼中队在期末阶段开展了“赚取第一桶金”的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准备了“手工制作”“才艺展演”“美食制作”“旧物义卖”等产品,准备在寒假开展“淘金活动”。在“龙虎塘学生寒暑假与学期初生活重建促进委员会”的现场研讨会上,得知有庙会信息后,主动承担了“乡镇年俗庙会” 的一个摊位,并汇聚了其他班的家长和学生的力量,把这次“淘金”活动做得更大更漂亮。与学期生活相比,这样的活动放在寒假,更充分地挖掘了活动的丰富性、文化性和学生的成长性。   

        我想,作为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既要自觉将学校教育的成果综合融通地运用、反哺于学生的寒假生活,又要主动挖掘寒假生活的独特教育资源和育人价值,在秋学期、寒假、春学期这三个教育时段之间架起桥梁,使三者有效勾连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发展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2019.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变沟壑为通途——《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