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命学英语,一辈子却遇不上一次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数学课上集合、函数、数列,听得云里雾里,可到生活中,小学的加减乘除就足够应付所有场景……
不少人疑惑:寒窗苦读,学的这些“无用”知识,除了可以帮我们考试,还能做些什么?
庄子曾以一棵其大无比的树来举例。齐国有一棵大栎树,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材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会被虫蛀蚀。讽刺的是,恰恰因为这是一棵完全无用的大树,才躲过被早早砍伐的命运,才有机会长得如此高大。可见,无用之物换个场景角度,很可能有大用。
作家张佳玮讲过NBA球星德克·诺维茨基的一个故事。
诺维茨基15岁时,曾跟随德国前国家队员霍尔格·盖施温纳学习篮球。盖施温纳却对他说:我知道你要学习篮球,但你要完成你的中学学业,还要上音乐课,学习文学经典。
后来,诺维茨基去了NBA,老盖又让他跟着啦啦队的姑娘学习大劈叉、双手倒立行走,甚至还让诺维茨基站在罚球线,靠一只脚起跳投篮。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技能,非但没有徒耗他的人生,反而最终成就了诺维茨基后来天下无双的技能——金鸡独立投篮。
张佳玮得出结论:有些东西不一定能立刻有用,但却能持续不断地让你获取有用的东西。
大二时,有两门专业课,photoshop和flash。平时极少有用到这两个软件的场景,加之又不是本院教师授课,课上没几个人正儿八经听。
到了大三,我得到系里一个去报社实习的机会,每天的工作就是用photoshop简单处理各类照片,我那极其贫乏的ps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工作完成得也是磕磕绊绊。谁曾想到之前不屑一顾的ps,如今却派上了大用场。
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都可能派上大的用途,小技能持续叠加累积,对人生绝对是正向促进,甚至能改变人生。
去年带高三,班上有个小女生成绩非常一般,750的满分,只能考到300出头。高三下学期,她去参加航空专业的单招考试,考试科目中有一项是才艺表演,这个小女生不会唱不会跳,但小时候学过手语,考试时这项技能派上了大用场,也因此被录取。她肯定不会想到,当初因为爱好而学习的手语,能改变她的人生。
有人认为自己耗费十几年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却一辈子都用不到,觉得这是资源与人力的空耗。
哲学上有个幸存者偏差理论,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有人只意识到自己的岗位不需要英语,却没意识到英语与职业是双向选择关系,自己的岗位不需要英语,很可能是需要英语的岗位并没有选择自己。
无论时代怎么变,知识是无公害的,艺多不压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追逐内心所爱,你托付给岁月的,岁月在不经意间都将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