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五步从“零”到“著书”不是梦!

图片发自App

2007年的冬天,我在某个日剧论坛上认识了一个姑娘。不,应该说喜欢上了一个姑娘的影评。当时,我想要是也能写出如此引人共鸣的影评该多好。于是,我寻着蛛丝马迹像个跟踪狂找到了那个姑娘的豆瓣。照着她豆瓣上的书单开始阅读。然而没过一些日子,就无疾而终了。

如今10年过去了,我喜欢的姑娘早就成了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而我的写作梦呢?依然躺在我心底的某个角落里,只是偶尔出来晒晒太阳。看到这里,我想喜爱写作的你肯定不会希望成为另一个我。

前些日子我偶然得到了这本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读完之后我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为什么这十年我一点进步都没有。在下笔之前我连阅读都还没学会,没有“输入”又何来“产出”呢?而《高效能读书》就是一本介绍“为写而读”,以产出为目的的读书技巧的书。

图片发自App

1972年出生的作者原尻淳一先生是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的客座教授,也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培训讲师。他综合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我们总结了89条阅读技巧,教我们如何实现从“零”到“著书”的梦想。

Step 1 || 从“2D学习”到“3D学习”爱上阅读

原尻淳一先生在书中这样写到:

“由3D开始,就能从漫无目的的痛苦投入中解脱出来。在我看来,为了深化自己的好奇心而确立‘读书’地位的学习方法,至少就结果而言,是能消除厌读心理的。”

这里说的3D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从生活中发掘出自己的兴趣,然后带着好奇心去阅读。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从简单的书开始。十年前的我如果读过这本《高效能阅读》,我就会从那位姑娘书单中适合我难度的开始,而不是一上来就读博尔赫斯。尽量降低读书的门槛,培养兴趣,就像登山一样,渐渐提升高度。

Step 2 || 提高读书速度

也就是,学会速读的技巧。《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

“速读的灵魂便在于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

可以通过“目录阅读”、“检索阅读”、“黑体字阅读法”找出我们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迅速翻阅,在觉得重要的地方贴上标签,过后再仔细重读这些地方。按照原尻淳一先生介绍的方法,我用半个小时读完了《实用程序育儿法》,这对于以前的我是不能想象的速度。

Step 3 || 70:20:10 模式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其实是在公司组织的一场关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上,彼时这个概念用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而原尻淳一先生将这个黄金比例运用到了阅读这件事上。

“要有意识地对现在所属部门的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现有业务或有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蜻蜓点水的无目的读书,还不如一开始就有重点。通过70%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投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才。而剩余的20%和10%,用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成为通才。

Step 4 || 解剖、整理信息

我在写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构思的时候,灵感一个一个冒出来,但到了真正提笔写的时候,没两句话就发现自己写不下了。明明有一肚子的话却说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通过阅读获取到的那些有用的没用的知识和信息都杂乱无章的堆砌在我脑中的某个地方,导致我想要用的时候,没办法顺利提取到。

所以,在我们阅读完一本书后,都要进行信息的解剖和整理。分出哪些是“菜谱信息”、哪些是“食材信息”、哪些才是“装盘信息”。而对于没用的信息要果断的舍弃。

Step 5 || 建立用于产出的数据库

现在有很多网站,像豆瓣、微博、知乎等其实都是非常棒的云端数据库。阅读到一段引人共鸣的话,打开豆瓣读书记录下来;刚整理好的某类别信息,不妨到知乎上的相关问题回答一下;一闪而过的灵感,马上打开微博写下来。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原尻淳一先生在《高效能阅读》中介绍的方法用卡片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我想,这些日积月累的小片段,都会成为你将来某次“输出”时的素材。

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尻淳一先生更是在文中提出了“刷牙读书”、“建立思考的主场”、“头脑风暴读书法”等非常有用的方法。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热爱写作,也一样曾一度迷失方向,那么快去读一读这本《高效能阅读》吧!

最后,像原尻淳一先生在书的结尾说的:

“各位,请停止只局限于投入的读书吧。请切换成可以创造价值的产出型读书,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超越他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到这五步从“零”到“著书”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