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夜谈

前言:

        在荒废了很长时间的疫情期间终于开始出发,6.12刚出北京就赶上新发地疫情。这一沉寂,从春节到八月。停产了许久的写作,或是慵懒、或是无谓久久没能更新。从小就没去过市区,让我对外地有强烈的渴望。无论是进京求学,还是工作后做旅游相关的工作。都在慢慢的满足我内心的需求感。初到重庆,住了3晚。可在明天回京的前一天,各大主流媒体平台通知北京大暴雨的讯息,让我陷入了深思和回忆。我不喜欢下雨天,所以即使下雨我也不喜欢打伞。每逢此刻,脑海里便响起那首周传雄的《弱水三千》。无聊的下雨天,今夜挫败的心情更加明显……

友情提示:内容杂乱。感想颇多。按段分看。


sikao/BeiHai

ABOUT 旅行

一个人,

一个包,

一个拉杆箱,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独自踏上旅行,等待相逢和相遇。

网络的发达简化着我们的生活步骤。

还没出发就可以先在手机上订好票,订好房,做好攻略。找好目地的,似乎都是蓄谋已久的...

我喜欢旅行,但不喜欢到达目的地。

不同的人可能对上面这句话有不同的认识。

因为我觉得旅行更重要的是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切随缘,妙不可言。


sikao

可是,我还没能那么洒脱。

抱着各种目的性极强的行程安排,

拖着几十斤重的大行李箱,

走在谁也不认识的城市街道,

看着灯红酒绿的繁华和异域风情的人文。

终于,我倒下了。

表面上晒美食,晒美照。

一副轻松自在羡煞旁人的旅行,

实则颠沛流离,孤苦伶仃的无助。

这时再静下心来,反思最初是为什么出发?

减压?放松?一时爽?

奔波!劳累!无人陪!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

犹如一面镜子,看透自己。

拨开云雾见光明。

连续3天,

每天拍摄8小时。

2点前没睡过觉。

拍摄视频照片超过50Gb。

每天能把手机和充电宝的电量都用完。

充实的要死的节奏,是需要慢下来了。

可能也到达我的极限了。

疲惫,只能对城市的好感度一天比一天下降。

我想真正下降的不是城市的好感度,而是状态。

看着自己去打卡的一个个坐标,

只为证明我来过。

看着钱包变瘦了,余额数字变小了。

于是开始在吃住行上尽最大可能的节俭。

甚至于我还没花1毛钱门票钱。

朋友都在感叹我:你精力真充沛!

我还自我找补:心情好了,精力自然就充沛了。


sikao

在北京待了7年,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我无法静静的感悟生活。

各种交通在追赶,

吃饭要排队,

拍照嫌路人,

一件件小事情,条件反射般的侵蚀着我“轻松快乐”的心情。

于是,我开始烦躁起来。

心跳加速,呼吸不均。头晕目眩,手脚冰凉。

病态的感觉越来越强。

一场雨解救了我。

其实,我讨厌下雨天。

因为不再想小时候肆无忌惮的冒雨玩耍。

担心会被淋湿生病,

害怕鞋子会湿。

弱酸性的雨水还会侵蚀并不健康的头发。

...


yu

所以我进地铁站躲了起来,随便坐进去一下到终点。再从终点返程回来。不知不觉将近三个小时过去了。

也没有触碰快被玩没电的手机,也没有带着耳机在听歌。

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发呆。偶尔观察下上上下下的乘客。

出站后直接打了个出租车,到预订好的酒店,脱光衣服躺在床上。

一身轻松,真香。

等到地铁停运,我再出去。

看看空无一人的巷弄,

还有那重复转变的红绿灯。

听着虫鸣,感受自然。

今年流行一个词叫佛系。

那么我感觉我这样大概是道系吧。

走的再远,終要回家。


ABOUT 疫情

春节时,由于疫情的关系。大家吐槽式新年目标“活着就好”,表面是卸下了很多抱负,实则还不是在病毒面前的不堪。

有很多行业迫于现金流、房租等压力破产,有很多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我也不是一味的反鸡汤,给大家带来消极影响。

回头来看,活着就好,是为了活着还是为了好?

当然物质、温饱问题是我们活着的基础,可最终还是靠我们内在的精神追求活着。

前段时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让“我还有机会吗”、“一起爬山吗”、“我来给你拍张照吧”成为广为人知的经典台词。甚至做成手机壳、表情包、头像。可是有几人在深思导演和原著传达的意思。

(专业习惯,喜欢影视分析。不喜勿喷)

人生,有几个迷茫期。都是让你怀疑人生的。毕业前担心找工作,疫情来了担心接下来的生计……

这时,听到最多的安慰莫过于:没事,大家今年都不容易。


140天不剪发

这就好比“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那我还能说:高个子躺下然后是大胖子撑着吗?

可高个子和大胖子又招谁惹谁了,典型的要惨一起惨、要差比更差。

问题还是需要自己解救的,那就是需要有颗健康而又强大的心。

上半年我尝试了近2个月不用社交软件。身边很多人联系不到我。

销声匿迹的日子确实“轻松”,地球照常运转甚至转的更好。

而我的“逃避”,一丁点也没有影响到她。

害怕与身边的人脱轨,疯狂恶补各种知识。

追剧、追综艺、看新闻、温历史、记地图、做饭菜成为我上半年主要日常。

我也得感谢这段时光,几乎是上学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只是不同的是不能出门、自力更生。

是我无忧?还是太麻木了?

终于,当我极尽花光所有积蓄之际。迷茫和消沉接踵而至。

我也有想过回家,可回去干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也想过找其他工作,可自己能否胜任和坚持?我不知道。

我也想找个对象肩负成家大任,可另一半在哪呢?我不知道。

在大多数人宅家养肥的时候,我却瘦了8斤。

主要原因作息无律,饮食不规。

儿时的玩伴也慢慢的长大成人了,

或结婚生子、或成家立业、或高登显位。

我觉得人从一生下来就在竞争对比。

尽管很多鸡汤文说要活出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人比人气死人。

可现实呢?

有几个可以做到不攀比、不竞争?

我想,出家人的四大皆空也正如此吧。


ABOUT 打卡

以前总想去更多的地方,证明自己的经历丰富。

可当你真的走遍很多地方才会发觉,你走的越多,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地方没去过。

以前是说去过几个国家,去过几十个省。

现在跟圈里人聊都是去哪个镇甚至哪个村。

百度百科-打卡

随着网红效应,打卡这个词也离它的本意渐行渐远。

似乎换做跟风更加贴切吧。

这段时间青海成为热度榜的圣地,尤其是那条被称为网红打卡公路国道315的中国版“66号公路”。

不少游客冒着生命危险,坐在或躺在马路正中间进行所谓的打卡。

试问真的做好了生死看淡的准备了吗?

再如,游客在南京玄武湖偷摘并蒂莲还振振有词:不就是一朵快败掉的花! 

试问博物馆里的都是破砖烂瓦?

还有老生常谈的到此一游,八达岭长城犹为出众。

有的人重名了还加注上户籍如**省**市……**村**到此一游。

还有yy❤xx,分手后变成xx是个王八〇。

终于,景区重视起来,给商家创造了机会,开始卖同心锁、许愿绳……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现在的实况,走的人太多了,就少了一篇净土。大概人满为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百度百科-西江千户苗寨

前不久去了一趟西江千户苗寨,百科里第一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

这不得不令我刚去过的人来说有些汗颜。去之前我期待的是如世外桃源般,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在寨子里溜达溜达,深度体验文化习俗。

结果却是满山遍野的酒店饭馆烧烤摊,还有全国大多数知名景区一样的小商品、画人像、游客打卡照。到深夜仍然热闹,为了一睹观景台制高点的机位,结果单排队坐车等了半个多小时。不敢想象疫情之前的人会有多少。这样的体验,会好吗?这样的旅游会轻松吗?

利用大量游客拉动当地经济固然重要,但如何平衡和保护更加重要。

(不好意思,拿这个当枪使了,不是特指而是泛指,毕竟像这样的景区很多很多)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本地人不太喜欢去外人眼中本地知名地方的原因吧。

大家都懂,可又不甘心,所以去别人待够的地方玩几天成为旅游的新解释。

珠穆拉玛峰,不仅国人,甚至全世界都闻名的世界屋脊。一样躲不开这样的命运。

小时候真的想都没想到珠峰会这么近,又那么远。

近的是现代的科技、交通使我们很简单的可以接近它,远的是它也不再是曾经的模样。

我平常喜欢看荒野生存类节目,除了感受挑战者的智慧经验,更多的是想跟随他的视野去感受下那些无人问津、人烟稀薄地区,人类是如何应对大自然,如何生存。人类挑战大自然,而不是破坏!

文明行   和谐处   不跟风

唉,阴差阳错写到这里。下回再续。



微微_撕拷混剪.mp4

2020.8.12    03:00

撕拷作于重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庆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