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思维的囚徒》有感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为什么而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使命。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面临选择:是保持自我内在的自由?还是抛弃自由和尊严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变成标准的思维囚徒?

国际意义研究所联合创始人,被称为“意义博士”的亚历克斯.佩塔克斯所著的《思维的囚徒》一书,为我们全面揭示和阐释了生命的种种困惑,以及如何通过选择“意义”来对抗焦虑、抑郁和空虚的人生困境,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

自由地选择态度。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个终极的自由,是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的自由:那就是,选择态度的自由。

有一位104岁的美国老人写了一本书,题目叫《我的第一个100年》。想想老人家是有着怎样乐观的心境和达观的态度,在104岁的时候,怀揣着再活100年的热情,选择用快乐与希望书写人生。而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却只是在痛苦中等待死亡。

在同样的环境下,人性往往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在成绩面前,有的人会丧失自我不可一世,有的人则会反思不足,再上台阶;在苦难之中,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郁郁寡欢,有的人则接受磨砺重树希望。在电影《美好人生》中,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的父亲,没有被纳粹的残酷和血腥毁掉信念,却一直和儿子“做游戏”。父亲告诉儿子这是一个充满刺激的不断升级的游戏,谁能坚持到最后就能得到一辆坦克。孩子最终“玩”完了游戏,迎来了真正的坦克。那是父亲用他对待每一天都面临死亡、但每一天都不放弃希望的积极态度换来的,令所有观者无不泪目也无不钦佩。这位父亲的智慧和勇气来自于选择。

而思维的囚徒永远不愿做选择,他们习惯于抱怨和憎恨,拒绝选择新的方向,总觉得什么方法都改变不了现状。所以他们的态度永远消极被动,永远只能被现状牵着鼻子走。

很多时候,面对痛苦的个人工作或生活,我们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坚持在其中寻找意义。请记住,除非我们的一言一行受到荷枪实弹的控制,否则我们依然有选择的自由。

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正如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样,我们生命中那些意义的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现代人总是过于忙碌,甚至用忙碌替代思考,这难免失去和忽略掉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但意义并一定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在于这件事情是否与你自己真实的本性发生关联产生共鸣。当你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是否可以慢下脚步,静静地欣赏一片叶子如何飘落,从而让你浮躁的心趋于安稳?当你深夜加班,可否稍作歇息,仰望下深邃的苍穹,让你的视野更加广阔?当你遭遇挫折,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想想眼前的困境或许能够带来的新的希望?

慢下来,认真地欣赏一下周围的人和事,感受下他们带给你的痛苦或快乐,沮丧或激动,所有的情绪都是有意义的,只是看你如何去接纳和转化它。

我们常说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就是让这些人和事与意义相连。因为有了意义,你的生命也有了喜悦与力量。

从远处审视自己。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来质疑、反思和真正认识我们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别人和实现自我。

从远处审视自己,是让我们从自身分离出另一个自我,用一种解离的状态去思考,去观察和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一过。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人类其实是习惯于习惯而懒于思考的。因为习惯总是舒服的不用费力的,是可以预知可以顺应可以把控的。而思考,意味着改变。

可当你能够分离自己,以旁观者的心态重新审视,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发现:那些悲惨的经历或许变成了励志的故事,那些犯过的错误成为前进的警示,你可以用幽默调侃自己,用自嘲解脱自己,你能够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你会因为与自己拉开了距离而更清晰和完整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超越了痛苦,升华了自我。

勇于超越自己。

假如你一直只关注自己,那你永远只在自我的圈子里打转。一个人只有走出自我,关注关心别人时,生活才会真正变得有价值。我们常说某个人自私自利,但认真想想,自私真的来带了自利吗?研究表明,自私更多的带来焦虑,带来惶恐,让你的人生更困难更痛苦。

让自己弄明白为什么活着比如何活着更有意义。给与的快乐远大于索取,因为索取是有限的,而付出是无限的。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仁者无忧。这个论断已被千百年来的无数事实所证明。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弗兰克尔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我们必须坚信:生活是充满意义的!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你的使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