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哲|冬日疫情下的每日茶悟

作者:JY

【参加“秋冬的记忆” 联合征文活动/“秋之韵”,或“冬之歌”】

  近来疫情,无法出门,便常居家中。

  人一旦窝在一个地方不动,时间就变得漫长起来,无聊、焦虑、烦躁与生命的无常之感便常涌心中。但是生命的奇迹在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潜力——在无聊中寻求方式,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对于我来说,每日在饮茶中静思体察,进行正念冥想,这种方式早已成为我应对这些情绪与觉察感恩生活与生命的一部分。

  我的喝茶寻季节与天气而定,一般来讲,冬季喝红茶,夏季喝绿茶,最符合养生的法门。红茶相较于绿茶养胃,但不如绿茶清香与提神。可我肠胃不好,所以红茶最贴合我的身体状态。但若午后的阳光娇烈地洒进室内,泡上一杯浓浓的绿茶、伴随着悠扬的竖琴曲静静观望窗外的树木随风而动也未尝不可。

  喝茶的时光是我每日最渴望最幸福的时刻。每次将水烧好,头一件事就是把烧好的水浇进那白色素雅的茶碗中,让碗中袅袅腾起的茶气轻拂我的双眼与脸颊,让那浓密的清香钻入我的鼻腔。尔后我睁大双目,观察自己在茶水中的倒影。由于茶碗静静稳稳地立于桌面上,茶水宛若一颗无欲无求的心,竟稳如磐石,不起一丝波澜。

  我便于那平静的茶水中看到我整张脸的倒影——即便茶水清澈见底,倒影也浑浑噩噩、形色浓重,令我心生困惑。在这种意义上讲,茶水是实,倒影为虚,难以分辨谁存在亦或谁不存在——时光在不断流逝,当光线发生变化,倒影就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成为了真正的虚像,不存在了。

  那么“我”是否也像倒影般是虚的、不存在的呢?人生,何尝又不是虚像呢?

  “自我”一旦被看(观察)不清楚,心便难以静定。“自我”时刻遭受着周遭环境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不小心就变化为“虚像”。在这层意义上,喝茶正是一种确实存在的机会——它将你纷繁复杂的思绪拉回,使你重新感受到当下的意义。

  于是我打消再观察茶水中那自我虚像的倒影,将两只饮茶用的白瓷碗中更小的那一个扣在茶碗上,用拇指和中指扣住茶碗两侧的耳,食指从上方压住碗的中心,将一碗新的茶汤徐徐倒出。我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是反复纠结于我存在与不存在的疑虑,我需要的是不执着。

  人特别容易执着,对各种的想法执着表现为各种的冲动与各种的想要、各种的必须与各种的抵触。只要执着的心境不减,我们就觉得非常不自由、不自在。为此,我们列过各种计划,发过各种誓言,渴望通过它们来实现对自我人生的控制,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其实,完美主义何尝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呢?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真正价值并非体现在实现它的那个时刻,而是在体验它的过程当中。而只要身处体验的过程当中,它便不可能是完美的——追求“完美”就像追求茶碗中自我虚像的倒影,最终的结果是心生疑虑,陷入执着当中。

  那么怎样才能不执着呢?我一边饮着热茶,一边翻看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有三句话实实在在顶上我的心头。

  首当其冲的是那句“为学大病在好名”。什么意思呢?治学最大的弊病是好名。难道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就是为了想从别人那里求得一个好名声吗?只要听到赞誉的声音就心生欢喜,听到诋毁的谩骂就闷闷不乐,慢慢地放弃了所做之事。可是,名是一时的“喜”,很快会如同光线般变化;务实是一生的“喜”,它才是人心中做事的动力与真善。所以不执着就是不好名,以务实的态度做事。

  第二句话是“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意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君子以此为耻。当代社会追求名利与即时享乐,想要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的人比比皆是,许多打着“知识传授”旗号的人不是教授人,而是误导人,徒有虚名,其实难副。真正的君子因确保自己具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与气质,确保自己的名声没有超过自己的实情。

  最后一句话是“四十五十而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也”即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能够听闻道,而不是没有名声。让我们来想想,当自己即将死亡前的那一刻,会为了生命中的哪些事而遗憾呢?是为了那些一生渴求却没能到来的名声,还是为那些浑浑噩噩、随随便便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的态度、以至于没能听闻道所悔恨不已呢?

  想着先生的几句话,不知不觉间茶水已凉。今日的茶悟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合上了书本。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淡利,无争无夺并不意味放弃学习与发展,而是一切自然,一切脱俗,心在当下,并不执着。只有这样,那一切幽美邈远的意境与人生的淡雅之美才会如那茶气般升腾而起,将幸福带入你的心中。

  我们应当学习茶水般清澈,并且不执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冬.哲|冬日疫情下的每日茶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