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有一条细细的、意识几乎难以觉察、人常常不愿接受的红线——
批评只能给逻辑、给疑问、给论证,不可以讽刺,不可以定罪,更不可以用作构陷的工具。
修车学徒给车换轮胎没放好千斤顶
“换胎必须先把千斤顶放好,否则会xxx”、“放好千斤顶的标准是xxxx,你这样做在x个方面不达标,这会违反合同”这是批评
“修车都不放好千斤顶,你真是蠢到家了”
“以后不要说是我教的?”
“你是不是连说明书都看不懂?”
——这就不是批评,而是借批评为名的攻击和侮辱
很多人把批评分为“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其实本身是是有问题的
犯错时他们只不过利用了人们不得不对批评给予的宽容而得逞的恶行,这时侮辱、入罪、构陷,也都伪装成了批评。
心里没有这些界限意识的人,根本做不到有效批评。
人不是不欢迎批评,而是批评是一门高度复杂和敏感,有无数红线,需要极强的原则性、高度自我克制、清醒的动机自觉的技能。
绝大多数人所认为是批评并且本能厌恶和抗拒的东西,其实根本不是批评,只是乔装打扮、深深寄生在人的恶意本能中的伤害。
一个真正懂得批评是什么的人,可以用批评造就常人难以想象的杰出人物,可以成就照耀后人的伟业。
这些批评是贵如黄金,甚至可遇而不可求的
首先我们谈批评的标准操作。第一步,是要分析自己的批评冲动本身。
你想要这个批评造成哪些净改变?
你要把这些诉求全面的列出来,确保这些诉求是批评所可以达到的、可以合法追求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名为批评的行为要达到的几种典型的诉求包括:
a)补偿自己的不满情绪。
b)以最低的代价(也就是避免自己需要追加投入或做出改变)终止和预防自己因该被事务连累而遭受的持续损失
c)破坏对方的自信,软化对方的立场,使对方变得更易接受安排
d)破坏对方在组织或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其失去威胁
e)帮助对方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提高达成其自身目标的成功率。
你要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批评冲动里包含了哪些诉求。然后对这些诉求做一下梳理
这些诉求是正当或者不正当撇开不谈,从纯功利的角度来说,首先你要想清楚的问题是——它们是否适合用“批评”这个手段来需求解决?
这个问题没有看上去这么简单——当然,批评是可以在早期起到这些效果的,但是代价就是一旦作了这些用途,你的批评权就会磨损。多做几次,就会磨损殆尽。
你要充分的意识到,这是一种对批评权的损耗,眼下这件事是否值得用磨损批评权为代价来解决?
你是要把你的批评权用在报复ta考了低分让你丢脸上、用在自我吹嘘、榨取崇拜上,还是用在劝阻ta和明显危险的人的来往、选择不可持续的职业生涯上?
如果你把批评权用在批评所不该担当的任务上,并且长期这样做,那么你的批评权就会取消。于是在真正重大而要害的事情上你就会失去批评权——倒不见得你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是对方可以(并且也会)置若罔闻。
信不信由你——到时候你会发现就那一件事,就足够抵过一切你自认为达成的成就还有余,以至于使得那些所谓的指正显得微不足道、可悲甚至可笑。
那么什么样的任务是不该批评来承担的呢?
你的情绪受伤,就不应该用批评来表达。解决感情受伤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探寻机制和规律,寻找方法、处理成本的问题
不要用“批评”解决问题。
如果你身在一个你说了不算的环境里面,那么攒一些资历,找机会换一个主管有人事权的环境。
不要用“批评”解决问题。
如果你也没有能力换环境,也没有能力在本环境里换人,那么考虑一下此人工作效率低所造成的损失和进一步改进工作指南的成本谁比较大,如果后者大,那么就认命。
一般来说,“没有更多的成本可投入到改进工作指南上”都是个伪命题,其实就是想要偷懒,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自己就不用再干活罢了。因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指南”是一个上不封顶的可以无限改进的技术。
坚持继续改进,其实不是“太便宜了这小子”,而是对你自己将来能走到哪一步的决定性的选择。
真正的领导者都是教育家,是能把话说得愚钝的人也不会理解错、也能执行的人,因此才能用迟钝的人完成任务,才能不受精英的胁迫。这也同时保护了手下的精英,避免ta们生出一些“大胆的想法”,从而保证组织的长期稳定。
你偷了这懒,也就阉割了自己的事业,又占到了什么便宜呢?
不要用“批评”解决这个问题。
再看破坏自信,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安排这条。
这么说吧——这是自己手里不能成事,没有足够的利益可以去行“利诱”,于是自以为“威逼”会比较有用。
能“利诱”,绝对是“利诱”更有效;不能“利诱”,建议先做到有利可以拿来诱。因为“威逼”并不能使得一个不能创造价值于是无利可诱人的人突然变得有价值可以分享,这只不过是打着从对方身上直接榨取利益的算盘罢了。
对方跟你结成一个团体,团体的收益不是对外努力创造出来的,而是从ta身上挤出来的,这个靠借着批评为形式的震慑和威逼,仍然是不可持续的。
到了崩盘那一天,对方再不自信也奉陪不下去,你所榨取出来的利益恐怕未必能抵扣退无可退者的报复。
假设来个收支相抵,那么你折腾这么久的“批评”就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劳动。有这精力,何必不练好几门手艺做一个实在的手艺人呢?何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赚取”一种无谓的影响力、干一个你自己也没能力干成的事,赚那微薄的、而且将来还会回吐不知几成的利润呢?
这也是虚掷你自己的青春。
批评也许可以用来造成对方失去自信的效果,但是造成这效果对你的收益是得不偿失的。
批评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从另一面来说,击溃了对方的自信,常常是以造就对你的个人崇拜作为直接结果的。很多人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这种受崇拜的感觉非常美妙,犹如封神。
殊不知人家拿你当偶像,完全没有了自信,一切对你言听计从,你也就背上了最终必然背不起的偶像包袱、有责任维持偶像战无不胜的“行业标准”,哪次败了,你让对方笃信不疑的理论仆街了,对方有极大的可能将自己的人生不幸归因于你的“教导”上。
你收了对方的祭品,你有把握当这个神么?能当多久?
追求这种快感是极其愚蠢的事,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批评不能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检查了你自己批评的动机,你才可以进行第二步,去实施你的批评
1) 批评必须先获得被批评者的授权
注意,这种授权常常是隐性的,乃至于授权者自己常常意识不到。人经常干出自己给予授权,但你一旦用起来ta又言而无信的情况。
比如,是自己来看病的,却嫌医生说ta有病;是自己来找教练的,却怪教练说ta练得不对;是自己来问问题的,却怪别人的给的答案和ta自己想的答案不一样;自己来求学,却没打算接受任何自己不打算接受的看法;说是征求看法,却要怪别人看法不对;参加答辩会,却怪别人问尖锐的问题。
不但如此,还有很多人是惯犯,哪怕你当场问一下ta能不能接受不同意见,ta频频点头,你真说出来了,ta还是要惩罚你。
没有授权,或者授权虚心假意,就不要批评。
批评是一件甘冒奇险的礼物,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不配得批评的
所以,取得批评授权固然是绝对必要的,你还必须要仔细衡量清楚对方有没有这样的授权能力——这就像未成年人无权签订劳动合同一样,并不是简单的一句“我愿意”就可以算的。
如果你对对方意愿的能力没有把握,那么连“我能不能提点意见”这样的请求授予批评权的动作也不要做。
不错,意愿是有能力问题的。不是人说“愿意”,这个“愿意”就值得信赖。没活醒的人根本不知道“愿意”意味着什么,只不过顺嘴一溜。你轻易当真,责任在你——因为后果一定不会放过你。
说句实在的,明白人没有到处发批评的习惯。因为这事太危险,几乎一定会得不偿失。即使获得了明确的、自己也的确觉得可信的授权,事实上十有八九仍然是高度冒险。得到批评的人极少有真的知道这些话到底值多少的,ta们极少能给予正确的重视,更不用提回报了。最可悲的是,相当一部分人还会撕毁自己的授权书,要来惩罚你。所以凡是想要抓住每一个批评机会去批评别人、没有机会还要请求机会去过批评瘾的人,本质上都还对批评这件事知之甚少。
说句实话,往往他们的意见也不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