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第四课 精讲笔记

第四课  神曲  但丁

一.文学常识

1.但丁·里吉耶里(1265—1321)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

恩格斯“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有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2.创作经历

(1)但丁少年时期曾经对邻居家的少女贝亚特利采产生了爱情,贝亚特利采早逝以后,但丁把在1283年所写的31首献给她的抒情诗用散文的形式连缀起来,取名《新生》出版这部作品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

(2)成年后的但丁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政治运动,最后被终身流放。在流放期间创作了《飨宴》,《论俗语》和《帝制论》等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知识和文化观点。而最能够代表他创作成就的是长诗《神曲》。

《神曲》

(1)意大利语长篇叙事诗。

(2)以梦幻形式。

(3)原意“神圣的喜剧”。

(4)用自述体描述诗人神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情境。

(5)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

二.思想内容

象征手法:用中世纪诗人惯用的象征手法,描写了在理性,神学信仰和爱情的引导下的心灵觉醒过程。

作家思想上的矛盾:对宗教和教会,对世俗和生活,对封建统治者,对古典文化都即肯定够否定。体现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期意大利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

用旧的形式展现新的内容:《神曲》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结合。用陈旧的形式表现了很多的崭新的思想内容。

三.艺术特色

《神曲》在艺术上将中世纪所盛行的象征,梦幻的手法,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结合。用陈旧的形式表现了很多崭新的思想内容。

《神曲》结构严谨,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每部分各有三十三篇,加上序言一共一百篇。《神曲》中三部分完全是对称的,这种完整有序的结构具有一种造型艺术的效果,是中世纪神权思想的体现,但是这种结构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有相似之处。

四.节选文艺术特征

寓意的象征手法描写现实生活的努力,“地狱”和“灵魂手法”都是诗人想象的产物,但是诗人又把它写得极富生活化和现实场景化。其中“黑暗的森林”象征“当时意大利黑暗的政局” “豹”象征“佛罗伦萨的政治迫害” “狮”象征“法兰西王” “瘦母狼”象征“罗马教廷” “幽暗”象征“罪恶” “披着阳光的山顶”象征“光明的境界” “维吉尔”象征“理性” “贝亚特利采”象征“神学信仰”

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栩栩如生。如弗兰采斯加性格从容,敢作敢为;保禄性格沉稳,意志坚强以及作品主人公但丁的多情善感等,无不跃然纸上。

作品氛围描写极为出色。地狱的阴沉,鬼魂的哭嚎,场景的绝望气息,无不曲折的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氛围。

五.但丁的爱情观:

1,把生前放纵情欲的灵魂放在地狱中让他们遭受惩罚,又同情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的不幸遭遇。

2,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认为情欲是最大罪过的观点。

说明但丁已经具备人文主义思想家对情欲肯定的思想萌芽。

3,在本节中夜表现了他的爱情观点,把爱情看成一种自然的不可遏制的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自考《外国文学作品选》第四课 精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