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憤怒正能量而不傷身

美國《心理科學》期刊中有一項研究,評量美國和日本參與者的憤怒程度、憤怒表現(如口語或肢體攻擊、摔門等)與心血管功能之間的關係。發現兩國人生氣時,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可真是南轅北轍。 

對美國人來說,憤怒表現程度越多,越容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對日本人來說,憤怒表現越高,卻越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強烈的憤怒會傷身,特別是對心血管的部分。而這份研究結果的有趣差異,讓我想以自己對情緒的理解,嘗試解釋看看。 

我們常忽略了一件事:壓下強烈的情緒,看似沒有很大的憤怒表現,其實仍是非常傷身的。(外在事件若足以刺激我們原始腦的情緒中樞,將啟動自主交感神經系統的變化,如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腎上腺素分泌等等。不論你是否有表現或發洩出來,都是一樣的。) 

西方人憤怒表現越多,即是表示其憤怒情緒越高;而東方人則善於壓抑情緒,雖能壓下強烈憤怒不表現出來,然而只要內在也同樣憤怒,就會有一樣的憤怒生理狀態,也是情緒越高越傷身。 

我們和日本人同屬東方人,確實也常忍下憤怒而自傷,尤以女性更是。我們獨有的「委屈」情緒(英文中找不到貼切對應的情緒詞),我個人認為就是生氣出不來也無法覺察到時衍生的情緒。 

然而,情緒的特性就是只要能覺察、表達和適宜地發洩出來,就有機會慢慢地散去。壓抑會使情緒不易被覺察,而無法或沒機會處理。停滯的時間越長,情緒的生理反應越久,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大。 

當然,最根本之道是使那些所謂的憤怒情緒「刺激」,無法激起我們情緒中樞作用,也就是不會真正生起氣來。如被無故瞪一眼、被他人無意碰撞到、別人不小心弄壞了我們的東西⋯⋯不會生氣,也就不會激起傷身的情緒生理作用。 

■ 合宜的好好生氣方式 

但懂得怎麼生氣,比不會生氣更為重要。因為憤怒情緒能提供很大的「能量」,可以警告我們可能受到的災難而進一步防禦;可以保護我們不受外來的傷害;可以嚇退、打擊想侵犯我們的外侮。所以,生氣、憤怒也是必須存在的。 

讓生氣、憤怒發揮正向功能而不傷身、傷人,最核心的要點是: 

一、清明覺察生氣的啟動。 

二、看清引發憤怒情緒的來源。 

三、聽懂憤怒情緒要傳達的訊息。 

四、分辨這是當下的情緒刺激所引發,與其他時空的憤怒不一樣。 

第四點最是重要卻也最難做到。意思是,現在的憤怒不牽拖過去的相關憤怒經驗,以及在他處受到的類似刺激,更不要聯想到過往「自我」因憤怒情緒刺激所受的傷。 

而做到這點,引發當下生氣情緒的刺激就很單純是現在的問題,較不會牽涉到自己的自尊。例如,工作上犯了小錯,卻被老闆嚴厲責罵。遭受這過度的責備當然會生氣,但自己有錯,總是要坦然接受指正、盡快仔細補救修改。此刻只是氣老闆小題大作,知道這樣的過分和不理性是他自己的問題,僅把那些不合理的責罵當成老闆情緒化的胡言亂語,回家痛批老闆或和同事們好好抱怨一下就好。老闆的行徑若真的太離譜,考慮離職也是可行。如此一來,這個憤怒情緒很容易就會過去,或轉化成適宜的行動力。 

但若這不合理的責罵,讓我們想起過去幾次挨罵的經驗,甚至聯想到以前被誤會的事件;或憶起小時候,只要犯一點小錯,父母就狠打一頓的委屈;或覺得老闆瞧不起或看扁自己;或真的收下那些不理性的責罵,傷到自尊而覺得自己很糟,那這憤怒就會「加成」變大很多。 

除非當下經歷的情緒刺激太大,不然,分辨清楚憤怒的情緒只是現在單一事件的刺激,這股情緒自然就能輕易消退。 

而能覺察、看清、聽懂憤怒,就比較能選擇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適宜地表達這股情緒(通常能解決問題的作為,絕不可能是不理性的表達方式),或者只要能好好解決危機,也就不必「表達」或發洩憤怒了。 

情況很複雜困難、對象很不明確或不能直接表達或處理時,面對這些無法表達的龐大憤怒,就要找到不傷人也不傷己的方式來發洩⋯⋯更要接納自己真的很生氣。 

然而,情緒的啟動通常非常快速,我們需要經常向內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越瞭解自己,才越能做到上述四點,讓生氣、憤怒發揮正向功能而不傷身、傷人。 

不論如何,壓抑或以暴力表達憤怒都是很不健康的,不得不慎!

以上文字摘錄自

《#遇見完形的我》

用覺察、選擇、責任與自己和好,解鎖人生難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用憤怒正能量而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