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读金瓶梅:吴月娘与陈敬济的“爱情”

吴月娘对陈敬济的感情很淡,淡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发觉,但并不是没有。而陈敬济对吴月娘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动心,吴月娘是“单相思”。陈敬济倒是初见潘金莲,两人便秋波暗送。在陈敬济对潘金莲炽热的感情之下,吴月娘的情感似一缕烟,若有若无。诚然,吴月娘的情感没有直白写出,本人亦是根据书中叙述,春秋笔法缝隙中,揣测得出。

在正式说吴月娘与陈敬济的“爱情”故事之前,还要引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理论。即,人是有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潜意识杂乱无章、浩如烟海,只有很少一部分经过伪装之后,才能通过意识审查作用,进入到意识里。但是在意识行为之外,很多无意识小动作会受到潜意识影响。记得有篇心理学文章说,几个人在一起时,每个人前脚脚尖所指代表其人的欲望。那么吴月娘对待陈敬济的感情,隐藏在这些无意识小动作中,而不是鲜明、准确、炽热表达。

陈敬济躲难到西门庆家之后笔墨不多,除了跟潘金莲的情节之外,还有堪称楷模的与西门庆的“翁婿之谈”,其余就是流水账似的。而陈敬济得以进入后堂妇人圈子,一连三次全都是吴月娘叫过去的,绝非巧合,作者自有深意。

初,陈敬济夫妇避难躲到西门庆家里,风声过去之后,陈敬济在花园中管工,“非呼唤不敢进入中堂”,吃饭都是小厮拿出来。吴月娘呢?趁西门庆不在家,还打预防针一样对众人说:“待要管,又说我多揽事;我待欲不管,又看不上。人家的孩儿在你家,每日早起睡晚,辛辛苦苦,替你家打勤劳儿,那个与心知慰他一知慰儿也怎的?”这是给众人在扯谎,也是吴月娘自欺欺人的心里安慰。即便要犒劳,何必趁西门庆不在家?又何必一定要叫入后堂,而不是直接安排一顿酒菜送过去?只是找个理由,两个人光明正大的见一面而已。吴月娘再知道陈敬济会打牌后,主动邀请进入内室。陈敬济倒是知礼的很,说:“娘和大姐看吧,儿子却是不当。”陈敬济从前面的“非呼唤不敢进入中堂”,到后面“不当”进入内室,俨然道学先生。对应着,吴月娘作为书中正面塑造的礼教楷模,此时怎么不知礼了?在后面西门庆来家,吴月娘“连忙撺掇小玉送姐夫打角门出去了”,是不是像极了幽会受惊拆散的鸳鸯?倘若吴月娘心中无愧,西门庆来家又何必躲藏遮掩?

第18回初见之后,紧接着在第19回,又是西门庆不在家,吴月娘邀请众妇人在花园摆酒饮宴。又是吴月娘一句,“我忘了请姐夫来坐坐”,把陈敬济叫了过来。试看在场诸人,全都是妇人,单单叫陈敬济一个男丁过来,岂不是非常扎眼?再后面,紧接着21回,西门庆与吴月娘和好,众妾凑份子置酒庆祝,还是吴月娘说“怎的不请陈姐夫来坐坐”。

再到后面的第25回,吴月娘跟众妇人打秋千,吴月娘主动邀请陈敬济,“姐夫来的正好,且来替你二位娘送送儿。丫头每气力少”。这从前面的喝酒打牌,到了现在肢体接触的程度了。这情形,这动作,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是很妥当。有人可能说,吴月娘是让陈敬济推潘金莲和李瓶儿,不是推她自己。如果吴月娘对陈敬济有意思,怎么可能拱手让人?不,我认为,这恰恰是吴月娘对陈敬济感情跟进一步的表现。为什么呢?前面说过,吴月娘对陈敬济的感情很淡,是在潜意识之中,仅仅能够通过无意识的行为细节表达,伪装在其他意识行为之中。礼教观念不允许吴月娘跟陈敬济发生肢体接触,但是允许陈敬济跟别人发生啊,自己看着就仿佛自己是当事人一般。再者,秋千是两个人轮流打的,是不是吴月娘也有机会让陈敬济“送一送”?作者没有明写,只是有这个可能。

再后面第86回,吴月娘带着众妇人打陈敬济。逼得陈敬济急了,脱下裤子露出那话儿,吴月娘“又是那恼,又是那笑”。恼可以理解,笑怎么理解?而且,这里少了一个词——“那羞”。即便现在社会,一个正经的女孩看到男人露出XX,正确反映不应该是“恼羞成怒”?何故少了“羞”,多了“笑”?

再有的证据就是,西门庆死后陈敬济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尽人皆知,秋菊告状了三番两次,吴月娘就是不信。非得捉奸在床,终于相信了。其后对待陈敬济的态度急转直下,直至打将出门。秋菊多次告状,三人成虎,即便吴月娘不真相信也应该有所怀疑去查证才是,结果不了了之。月娘是真的不怀疑,还是不愿意去相信?值得深思!东窗事发后,她不饿着潘金莲倒饿着陈敬济,对待陈敬济远比对待潘金莲心狠。本人推测,吴月娘是因爱生恨,爱之深,恨之切。

书中描写,陈敬济唇红齿白、玉面小生,大概应该是个“娘炮”形象。没落时能够撅起来卖屁股,其清秀帅气神态,可想而知。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吴月娘心底喜欢陈敬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相逢何必曾相识。甭管已婚未婚,有没有对象,看到其他异性,心中向往是很正常的事情,像吴月娘这样的道德楷模也不会例外。我常坐在马路牙子上吃早餐,一顿饭的功夫能遇到七个心动女孩。即便对面没有老婆看着,我也不会上前搭讪。收住心猿意马,知所行止,少一分故事(事故),多一分安宁。


你可能感兴趣的:(5三读金瓶梅:吴月娘与陈敬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