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送了电影券惜一直忙于奔波未能成行,今日因要参加活动便决定活动后给自己留些宽裕时间去观影,奔着《芳华》文艺片的光环选择了它。
看后却觉引发自己心内隐疾,仿佛一块巨石压在心口,最开始,只是觉得压抑,后来,我审视了自己的情绪,发现我竟然是在愤怒,于是,觉得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决定冒着蹭热度的嫌疑抒发心内所感。
《资治通鉴》商鞅变法篇*卫鞅有言:“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以,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译为白话文:普通人只知道安于传统,学者们往往受所学知识的局限,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与他们商讨旧法之外开创新业的事,就不行了。
聪明的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循规蹈矩;贤能的人因时制宜,无能的人墨守成规。
首先,我认同《芳华》是一部好片,但今天,我不想描述它的好,我只想描述它给我带来的感受和思考。
整部片都在渲染善良,影评也都是对善良的渲染,甚至看到一些文章将人的善良划分为五个层次,把主人公的善良归为最高层次的善良,极尽宣传之能事。
刘峰被封为榜样标兵,炊事班的猪跑了找他去追,其他人笑言谁让他是标兵呢;别人吃好饺子他吃煮破了的饺子皮,别人说你真好,亏己利人;难得的大学深造升职的机会他拱手让人,最后自己说是因为现在的环境里有他挂念多年的姑娘......
所有的文宣都在说他善良,我却如鲠在喉,时代在变,身边的人都在接触新知识新事物,他在为了帮战友省70元钱埋头做沙发,他在埋头修灯光音响,他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女人放弃自己大好前途......
社会给了自己一个善良的标签,于是就这样顶着这个标签一路着,直到对世界寒心,对自己绝望,想要死在战场上而不自救,放任自己于危险之地,结果是被截肢,成为一个残疾人而在底层挣扎,收获一大片同情与赞扬。
这就是这部影片,这个社会,想要安利给普罗大众的思想!
我认同人要善良,但我不认同愚昧的“善良”。
我看到了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活的没有自我的一个人,在政治领袖虚构的一个雷锋榜样的愚民政策内无知的膜拜模仿着... ...
老子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是以圣人之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赵武灵王在推广胡服骑射政令时说:“明德先论于贱,从政先信于贵”
愚民政策,宣传道德,要从卑贱的下层开始,正如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社会大众只要弱其智,强其骨,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做个老实的屁民,便于统治者管理就好了!
这,是我愤怒的来源!
愤怒的根源是自己的切身经历,想到我的小时候,我的家族以诗书传家自居,我的爷爷,讲善良,讲礼让,讲要尊重文人。我的父亲,也是一直接受承袭这样的教导,惜他未成为文人,而成为了一个商人。
我父亲的哥哥,是一位教师。在一个重视文化的家庭,他的地位远远高于我的父亲,于是,一切以他为重,他要好的宅基地,给他;他要好的田地,给他;他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给他;一切他要的,都要首先满足;
我的外公,一个抗美援朝的侦察兵,战争中负伤,监狱中饿到头发掉光,和平后收养战友的孤儿,不争不求、默默无闻老死乡间;我的外婆,出身曲阜孔家,礼让的信念扎根她的思想,并传授给我们。
钦佩了祖辈父辈三十年,他们的思想我认同了三十年,也一直信奉以德服人,将心比心,但近两年,见识了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龌龊下作的所谓文人,遇到了标榜“唯善呈和、求利存义”的商人蓄意陷害,最初,我也用普世的价值观认为是他们本质坏,打着高尚的情怀和旗帜谋取私利,后来,反思后,我觉得,是我错了,错误的理解和愚昧的遵守了自我认知的所谓道德思想!
确切说,我不是被道德思想愚弄,道德思想本身是正向的,但不应该愚蠢的墨守成规,而是应有所变通,不是愚忠愚孝,而是应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为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寻找更相宜的路。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的人生哲学中“人生三大问题”说,人生存有性质不同的三大问题:(一)人对物的问题;(二)人对人的问题;(三)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
所谓“问题”,是指生活中人类所遇到的障碍或困难之类。解决了某种困难障碍,就会获得某种自由程度,不断地争取前进,问题将有深浅、先后的次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常即转入进一层的问题。对于人类生活中所遇到的这三大不同的问题,人们为应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正确巧妙的处理这三项关系。
反观到影片,在刘峰的身上,我看到别人在与时俱进他在固守成规,放弃难得的进修机会只为守候自己暗恋的女孩,女孩无意间给他听了下邓丽君的歌,他就冲动之下对女孩一吐心迹,无视女孩的拒绝强行拥抱... ...
在何小萍的身上,我看到她做事的方式,“偷”军装这件事,她的方式,明明可以大大方方问战友借,为什么要不声不响“借”走?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很多挫折磨难,究其根源,是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出了问题,持身正则言正的道理,我想,不是不懂,而是具体到生活中,就忘却了... ...
“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事,知道万事要从大处着眼的道理,生活中却常常做小事,误大事,头脑里一件又一件具体又细小的事情,却认为自己是脚踏实地,不做生涯的规划,不运筹帷幄,不纵观全局,不知道抓住机遇,只看自己眼前的需求,不思虑后果... ... 这一切,影片两位主人公的各项事情无不契合,而我,三十年来,又何尝不是屡次犯这样的错误?
可怜吗?可怜。 值得同情吗?不值得同情。
看到何小萍精神失常后在草地上独舞,我确实悄然落泪,我有被触动,但我更多的是难受,难受于纯真善良的人因着思想单纯而不能有技巧的处理自己与人相处、与世界相处的关系,最后只能回归到处理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关系,用普世善良的观念,抚慰自己的内心,只为求自己内心的安宁。
静观内求,我知道,我对影片人物的所有看法,都是我对自己的看法,都源于我的自身经历。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我为影片人物悲哀,实则是对自己的悲哀。我观影后的愤怒,是对自己愚昧无知的愤怒。
叔本华说:“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我”是因,“我”是果,“我”是一切的根源。
改变自己的认知,拓宽自己的格局,与时俱进,舒朗自持,做真正达观的自己!
是为记。
2017.12.26 轻舟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