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望花有回音

有一些作者的书,属于我的保留节目,即是只要他们写,就会一直看的那种,邓安庆就是其一。

他的文字平实流畅,看似日常记录,平静克制,却往往流淌着让人不可忽视的情感激流,你总能找到一些与自己,或身边的人相类似的模样。


这本《望花》就是。


望花是故事里一个地名,那里的支柱企业是一个酒厂,酒厂里很多工人日复一日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让人看不到尽头,也一眼看得到尽头。


故事主人公张云松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工作需要到望花酒厂采访,认识了酒厂行政工作人员赵娟。


刚毕业,敏感自尊的张云松初入职场,种种窘迫与彷徨,这让他迷茫自责,却又因着年轻,总觉得世界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而赵娟为了父母留在了酒厂,在这种熟人氛围的社会里,她不甘心,向往外面的世界,不愿意就此停留在这个小镇,这个一眼望尽头的人生里。


于是年轻还有无限未来憧憬的年轻人和一个熟人社会里游刃自如温柔的姑娘,一见如故,成为亲近的朋友。


有人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可以这么说吧,毕竟年轻跳动的心,因着某个瞬间而爱上一个人是一件在忙乱的人生里很轻易见的一件事。


可我更觉得他们像彼此那段人生的一个出口的向往。


邓安庆老师对人物心理描写很好,他把人初入职场的种种小心翼翼以及各种自我否定的内心戏写得入木三分,让我这种自认没太经历太多职场窘迫的人,都想起了刚入职场时的忐忑与谨慎。


而他对女性被家庭绑架,被社会种种团团围住的困境心情,也描写得淋漓尽致。


赵娟父母也是酒厂员工,因为母亲心脏病严重,读完大学的她放弃省城工作回到望花照顾家庭,父母。但她本人极度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一个没有酒精味飘在空中的世界。


然后父母并不顾及她的感受,以母亲之病要挟,以家庭之累层层为困她,并逼着她接受镇上的相亲。


这期间对她的心理描写,一度令人压抑,压抑到我几乎要代入她,帮她奋起反抗,不管不顾先冲出重围,以实际行动要求身边人必须尊重自己感受。


但是终究女主无奈选择妥协。


年轻的主人公也被调往其他的工作地,从此彼此估计再难相见。


她想把他当成一个出口,不一定要他有能力带着自己出走的出口,可能仅仅是一个朋友,在镇上烦闷了可以坐车去城里看望的一个朋友,顺便舒口气,换种空气呼吸。


他也把她看成是自己窘迫困境里的一点点亮,她温柔,爱笑,耐心听他说话,这种亮不一定是像烟花一样绚烂,就如一点灯豆,亮着就让人有努力改变现状改变命运的希望和动力。


但,人生就是这样,不是年轻就有选择,他们没法选择彼此的人生。


新版的书封面有一句是:如果她能离开望花,她现在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故事结尾作者给读者留下一个很大空白,写到张云松出长差离开这个城市就结束了。


而女主后来的命运成了种种留白,留给读者自己选择,自己判断。


这也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原因。

如果是一个爱情故事,这封面的话就变得仅仅是一种对爱过的人的一种无聊的怀念。


但如果是关于两个年轻人交集并想一起冲出重围的故事,这句话就变成是对所有女性,所有同样被父母,家庭以种种爱之名困住的女性的一种深切叩问的回音。


回音始终袅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望花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