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墓地走出来时,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此时正是烈日当头,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眯了起来,刚流过泪的眼被太阳一照更是刺痛。他低下头向车子走去,却一下子没踩稳,向后倒去。
头部传来的阵痛让他皱紧了眉头。他侧手扶地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后,便继续往车子的方向走去。
今天是他外婆去世一周年,他特地从北京赶回家乡,到墓地看望外婆。要不是前几天妈妈摔伤了腰,今天也是打算跟他一起来的。去年,他把家人都接到了北京。
路上,红灯亮了,他踩下刹车,目不转睛地盯着交通灯。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面前停一停。”他想起外婆每次送自己上学时念叨的顺口溜。小一点的时候,他还会跟外婆一起念,稍微大点,他有了同行的小伙伴,便主动跟妈妈要求不用外婆送自己去学校,也是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听到这句顺口溜了。
人行道上路人匆匆,他看了一会儿,却没发现几个小学生,现在应该还没放学吧。
他朝着母校的方向看去,决定走之前去那儿一趟。
熟悉的老旧校门已经翻新,门口的小卖部也大多被各种文具店所替代。眼前的陌生环境让他失望,他摇了摇头,回忆真的要成了永久的东西。
他回到车里,静静等待学生们放学,这是他唯一能够怀念的场景。
活蹦乱跳的孩子,没有烦恼,直奔小卖部的样子是现在的他最羡慕的。但小时候的他最羡慕的是有钱买零食的同学。
那时他家里并不富裕,妈妈每天给他的零钱只有一块,只能买十样零食。说起来挺多,但一分散到每个课间,这点钱就根本不够花。他因为零钱的事跟妈妈闹了好几回,但每次妈妈都会让外婆出面,只因为外婆最知道以前一分钱的珍贵。他听腻了外婆说的艰难时期的故事,索性就放弃了胡闹。
想起零钱,他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那是让他与外婆疏远的开始。
他上三年级以后,就不再让外婆接送,而是选择和伙伴们一起上下学。外婆也因此很少去学校。一次课间,同学跟他说在校门看到了他外婆。他连忙跑过去,以为外婆有什么事情。等到了校门口,只看见外婆坐在三轮车上,后面放着一袋面。估计她先前背过面粉,身上还残留着一块块地白面印子。外婆看见他后,便下车朝他走去。
“浩儿,我刚换面回来,路过就来看看你。”外婆笑着对他说。像是想起什么似得,她摸了摸口袋,然后掏出一张一毛的票子说:“浩儿,给你,买好吃的吧。刚找的钱,别跟你妈说,她又该说我惯你了。”
他呆呆地看着那张票子,没有去接。“只有一毛钱啊,怪不得他总跟我要零食”他似乎听到了周围的议论声。为什么她什么都不懂,非得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人。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她不知道吗?这儿可没有一分钱能买到的东西!
他红着眼瞪着外婆,转头就跑。
从那以后,他不再听外婆讲的故事,也彻底逃避和外婆独处的机会。外婆也再不曾进过校园。
工作后,他成熟了很多,与外婆也不像之前那么疏远。
但外婆总是有点落后于时代,所以他和外婆也只能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他清楚地记得,几年前,他带外婆买东西的,外婆看到手机支付时的惊讶表情。那估计是她从未想过的事情。
高楼大厦在慢慢建起,智能科技也在不断先进。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的外婆自然会很吃惊。
刚接她到北京时,她像个孩子一样,左瞅瞅右看看,不断向他感叹时代的发展。等到了在天安门前,她突然流下眼泪,哽咽地说:“真想再多活几年,再看看祖国的变化。”那时他才知道外婆得了胃癌,只剩下一年时间。
他现在都还在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早点接外婆到他这儿来。她为祖国的改变而感动,可他却没好好带她走过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知不觉,周围已经挤满了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他擦去脸上的泪,决定要回去了。已经没必要再多呆了。
夜晚,他回到北京,看着街道灯火通明,他少了点寂寞。都说夜晚的灯,是留给异乡人和孤独者的慰藉,就算回来的再晚,城市的灯也永远迎接着他们。现在他真的感受到了。
时代改变的是城市的面貌,却终究不会革除人的思想。外婆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却仍然坚信一分钱的珍贵,这恐怕在她去世前都不曾改变。可他却没能理解这份心情。
走出车库时,他抬头望向夜空,月亮当空,斑斑点点的繁星点缀了暗淡的夜空。如果人死后会化作星星,他希望外婆能看到这繁荣的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