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说的是不是你?

    “猫猫,我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我越记不住,越想多学一些,然后买了很多的书和课,我也没有好好去读和学习。结果家里的书越堆越多,App里的课也是越囤越多。有些书和课,即便是学了,我也跟没学一样。”

    我想大概不只有她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吧。包括我自己也一样,我的书架上现在有好多书买回来后,连外包装都没有拆,直接放在书架上,已经很久了。用我们跬步运营官兴瑜说的那一句话就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人们为何都会这样呢?我想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学习资料唾手可得今天,让我们有了的焦虑感吧!我们总是担心错过,而引发的‘错失恐惧症’,反而让我们越来越焦虑。

    那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减轻焦虑,能更高效地学习呢?我们今天分四大点来讲。



一、不囤积无用的学习资料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高效学习的本质:是在任务框架和设定的条件下,对知识的输入、加工和输出。

    人的大脑像一个工厂、知识是原料,最终能让学习目标实现的是用知识在你头脑中生产出来产品。

    高效能学习中的“效能”,是在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最大限度地把原料转化为成品,并减少损耗,增加收益。

    想要有效地把‘材料’输入‘工厂’才是实际操作的第一步。在这个学习资源遍地都是的世界里,要如何做好输入的第一步呢?

    首先我们让学习需求自然而然地产生,指的是如果出现需要,就对症下药,按图索骥。我们得先有事,或者说是先要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去找相应的书或者资料。而不是先把一大堆书买回来放在哪里,想读哪一本就读哪一本。你没有需求,那本书什么时候读完就变成了看你心情,你高兴的时候想读就读,不高兴的时候就让它在那里生灰尘。

    就像我发现我的阅读能力提升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总觉得阅读速度上去了,但是消化与吸收还像以前一样慢。那我就去买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来读。我是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提升消化与吸收知识的问题。

    如果看完这本书,这个问题仍旧没得到解决,那就再按照新的需要再去搜集资料。这样读完一本书,如果有新的问题,再去读下一本,或者去搜索其他资料来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理顺学习的逻辑。

    我相信在可复制的沟通力呆过的人,肯定有想买樊老师开的关于沟通的17本书书单的冲动。我建议你看完一本,再去买,千万不要一股脑地全买回来,要是没看完,它们全堆在书架上睡觉是小事,堆在那里让你产生了压力才是最麻烦的事。

    你可以想象一个房间里堆满了东西,让你的脑子与思维也跟着混乱起来,然后让你越来越浮躁与焦虑。学习的时候也会提不起劲,做好当下就足够了。

    还有真正有效的信息绝不会多到需要囤积,有些经典的,真正有用的书往往读一本就能顶很多本。就像前几天我师父跟我说的:“读书只是药引子 ,思考才是重要的。哪怕只读一本经典的书,你思考透彻了也会得到非常多。”

    下次需要学什么就买什么,或者搜集关于它的资料,然后尽量看完它们,不要收藏与囤积。你要知道囤积知识不等于学习知识,不要让无效的收藏与囤积耽误你的学习时间,更要避免让庞杂的未整理的‘资源池’干扰了你的学习逻辑。

    我最近在整理屋子,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送人,或者送到废品站,我发现尤其是很多我不读的书,送走后,我的心里轻松多了。

    我们过冬需要储存过冬的粮食,但是精神粮食是不需要囤积的,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你随时都可以获得资源,我们要避免“穷人思维”,不要盲目地囤积学习资料。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大点,不囤积无用的学习资料。



二、带着问题去读书

    为什么我们读完一本书,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甚至有些人一做阅读就开始发困?我个人认为是他读书没有带着目标去读吧!如果你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话,你肯定会调动你的大脑帮你找到答案。当你神经绷紧的时候,它是没时间去打瞌睡的。

    我记得小时候做预习,遇到了问题,然后到学校就去问老师。老师在上课前就是不说,因为他怕我知道答案后,上课的时候又不认真听了。所以我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地跟老师走才行,生怕错过了一丝信息。然后等老师课讲完了,我的问题也解决了,整堂课学得酣畅淋漓。

    你说像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你会犯困吗?还有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也会比被动学习吸收要好很多。不可能整节课下来,没有任何收获。读书也是一样的,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要如何阅读,才算得上主动学习。我们一共分三小点来讲讲如何主动学习。


    001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资料,我们得先对这些资料做一个大体的了解。

    像有些人,一拿到一本书直接打开从头读到尾,甚至连封面与目录直接跳过,然后就开始读了起来。这样漫无目的地用自己的眼睛去扫成堆的文字,结果就是很快就忘记了。

    像阅读论文我们应该读它的摘要、引言、结论等综合关键信息的部分。如果是读一本书,先读前言,第一章与最后一章,或者去网上搜一下书的评论。我们要对这些即将输入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

    就是我们小的时候,老师经常说的,明天要上的课,你们今天回去一定要记得预习一下。并根据这种理解,提几个问题,在阅读的时候有利于你的聚集。

    那我们要如何来提问呢?我们可以把知识分成对事件类知识、偏流程知识与多方观点博弈类的知识,进行不同的提问。

    1)对于事件类的知识,像历史类的,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件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导火索是什么?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它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2)对于偏流程的知识,我们可以用5W——1H的思路。Who 谁、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at 做什么、Why 为什么、 How 怎么做。

  3)对于有着多方观点博弈类的知识,我们可以试着提问各观点之间的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又是什么?各自的优越性和缺点是什么?


    002随时记录好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在之后试图为它们寻找答案。


    003你可以带着不同的问题,看相同的一份学习资料,你获得的收获也会不同。这样也可以加快转化的速度,而且还可以省去你查找学习资料的时间。

  反复阅读经典资料与书籍,是值得你去做的一件事,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你读一遍就能读懂的文献。除非是早期你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关于它的资料。

  就像前几天,我在读《硬核大脑》,读完之后感觉有一种被推荐序和序言骗了的感觉。后来叶礼叫我去写一篇关于它的读后感到跬群里分享。我直接回他:“抱歉,写不出来,这是一本由开发大脑潜能的专家写的书,我的脑海调不出任何能解析它的资料来。”不是我被序言骗了,是我自己脑海里关于脑科学的知识囤积得太少。

      以上就是我们讲的第二大点,阅读之前,一定要对自己输入的资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像我们小时候老师所说的预习。然后在阅读之前一定要设置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



三、掌握结构化思维

    你说读书是先把书读薄好呢?还是先把书读厚比较好?不管是读薄还是读厚,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宏观框架的把握,也离不开对细节的掌控,更离不开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不断迭代升华。

    野小君老师多次提醒我,看文章先一定要一眼从头扫到尾,把文章的大概框架扫一下,然后再细读。其实我们读书也是一样,先要把书的大概框架找出来。

    有了框架,你就能明白需要学习的这部分知识的分子结构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轻重是什么。这样在知识具体输入的时候,才能做到够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如果在知识没输入时,你的脑海里不具备它的框架,你学习的时候,看到那些知识点不知道往哪里放,就像一盘散沙盘旋在我们脑海,既浪费时间,又很杂乱。如果给它们分门别类的放好,下次存取的时候会更高效一些。


    接下来我们要来看一看如何提炼框架?

    1)先揪出学习材料中对知识整体概括、浓缩度最高的部分。

    一般在前言、摘要、引言、结论或者目录的大小标题中。


    2)注意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定义,从定义中摸索知识逻辑。

    如果知识涉及了一些重大的专业概念,那么定义中往往会涉及许多知识主题的重要内容和逻辑矩阵,我们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逐字逐句地读这些重要定义。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前辈们所说的,对于不懂的概念,或者烧脑的知识点,一定不要放过。


    3)阅读过程中,对于每一段信息,重点看首句以及关联词,序数词后的信息,并以关键词句的方式在段落旁边标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提取关键句与关键词。

    我记得我们在上英语阅读课的时候,老师说给我们5分钟时间找出那篇文章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当时我就傻了眼,5分钟都看不完那篇文章,还找中心句。后来知道一般每段开头那句话就是中心句。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大点,掌握结构化思维。掌握结构化思维主要有找出文章和书籍的框架,其次是注意每一个关键概念的定义,从定义中摸索知识逻辑。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段落的关键句与关键词。



四、教才是最好的学

    如果你想快速学好学透,你最好是学完之后就去教。只要你能把学到的知识点很流利地、简单易懂的讲出来,连8岁的小朋友都能听得明白,那么这个知识点你真的学会了。

    研究表明,对于学习者来说,听课,看图表等被动学习,吸收知识的效率只有10%-20%。

    如果是采用有效的讨论、去实践、教授他人、或者举一反三地应用,知识的吸收率会达到70%左右。

    这是一个由内部到外部的过程。用猫叔的话来说就是把你脑海里知识往外掏。在这掏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了复述、转述、回答学生的提问,自己也会对知识做一遍检验,如果解释不清的,我们可以再去弥补自己的漏洞。

      最实用的转化方法是“赋能他人”——用输出倒逼输入和转化,通过给人传授的方式,让自己真正搞明白。

    现在你应该明白,去教,去分享,真正受益的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在你把知识不停的往外掏的时候,强化的是你的大脑,是在不停的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讲的第四大点,教才是最好的学。

  以上就是我们如何才能把知识有效的学进去,一共讲了四点。一、高效学习的本质就是不囤积无用的学习资料。二、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不做时间上的无用功。三、掌握结构化思维,提炼文章与书的框架,让我们学习的时候更有方向感。四、教才是最好的学。只有当你足够理解了,能解释清楚,你才真的学会了。

  加油吧!小伙伴们,你们多多练习以上知识点,一定会学得进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说的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