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大家好,我是盼盼先生。

之前在看罗马的相关历史和文献,对于罗马的灭亡,有几个说法:“亡于地理说”,“亡于享乐说”,“亡于蛮族说”,“无民族说”等等。而早上在看《中国通史》(傅乐成)的“信史时代-商周”部分时,有了些灵感。对于(西)罗马的灭亡原因,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太成熟看法。

《中国通史》(傅乐成)


《中国通史》(傅乐成)

蛮族自古就有,只是在与文明的交流中,不断被征服与融合;上位者的享乐也有,人类文明的基础是无产者对于脱产者的供养;而文明早期也大多是地势开阔,四面蛮夷;至于民族说,或许有些道理,民族的形成有利于增加凝聚力,但也不是最核心的因素。

中国从炎黄部落到诸夏各国再到秦朝大一统。到秦朝时,只剩下一种官方语言,大家都没得选择。所以对自身文明有着充足的文化自信。

罗马虽然有包容心态,也能自信于罗马身份,但是却掩盖不了对于隔壁希腊文明的崇敬(比如尼禄皇帝),以及罗马早期对伊特鲁里亚文明的延续。在语言上,一方面,罗马将希腊语和拉丁语作为官方双语,另一方面,相对于(华夏的)表意文字,(西方的)表音文字更容易分化,变成各种子语言(比如后期欧洲各国语言)。这些都能限制民众对于罗马文明的认同感。更别说征服希腊后,罗马贵族仍然聘请(身为奴隶的)希腊大贤充当下一代的家庭教师。我想,这些行为的背后,可能还是对自身文明的不自信,并为后期文明的覆灭埋下隐患。

罗马鼎盛时期,有面包与马戏,民众得以悠闲度日,且还能有各种生活娱乐措施,所以罗马人民对于罗马心怀感激且心怀文明自豪感。再加上有限的罗马公民身份和以罗马元老院的军政轮值,使得国家贵族精英也能对罗马感到认同,并苦心经营。只是随着安东尼努斯敕令与军政分离法令的先后颁布,再加上基督教的崛起。此时的罗马已经诸多弊病:赋税制度积重难返、公民资格含金量褪尽、军备力量无限缩减。所以,对于之后(西)罗马帝国的陨落也就不足为奇的。

这有点像《战国策•楚策一》里说的,“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用利益绑定起来的身份认同,最后也必定会因为利益的受损而选择抛弃这个身份。

中国自古就只有一种融入方式,那就是使用中国的文字,文化与文明。哪怕王朝数次兴衰,这些方式仍然比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是东方文明的根。而西方文明的根,前有希腊,后有罗马。且希腊长于哲学、数术等,而罗马则偏于法律、土木工程等。所以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的人们,对于古希腊的爱意更甚于古罗马。以至于,现代世界的基础(数学)也是主要源于古希腊。

面对蛮族入侵和定居。在西方,对于后人(指中世纪时期)来说,罗马文明并不具有唯一性,后人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希腊文明)。而在东方,对于后人(同时期的隋唐)来说,则只有华夏这一种选择(皇汉主义),更不用说家族传承和儒家文化的助力。也许这才是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难以持续,而华夏文明则得以延续五千年而(几乎)不断的原因所在吧。

尾注:这些只是个人愚见,如有谬误,欢迎指出。

文章来自个人公众号“今天推什么书好呢”:http://t.cn/A6xuPuge

参考书籍:

①《中国通史》(傅乐成版)

②《罗马人的故事》(1-15 )

③《罗马帝国衰亡史》(精华本)

④《罗马的命运》

⑤《古希腊罗马留下了什么》

⑥《古典欧洲的诞生》

⑦《罗马帝国的遗产》

⑧《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