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三年,一名法号玄奘的僧人出玉门关西行,要到天竺取经。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缑氏县,家族本是儒学世家,父亲陈惠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儒学。他的西行求法未获朝廷批准,不过,玄奘决心已定,而且在他的理想中,他应该受到皇帝的接见并为自己送行,甚至被封为“御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的内心深处激荡,只是自己没有注意到。
玄奘带着简单的行李一个人上路,对他来说,外在的困难都不是问题,他只希望保持坚定的意志以战胜畏缩、懈怠、贪恋等心魔。魔由心生,亦由心灭,他的心中不知不觉间产生了一个降魔除妖之神:心猿。在心猿之后,玄装的心又出现了白龙马(意马)、猪八戒(人欲)、沙僧(践行)三个形象。不仅如此,在取经路上产生的心魔都外化成妖魔鬼怪或盗贼、神仙等形象出现。
在玄奘心中,心猿从大石中爆出来。爆出心猿之前,这块石头吸收了日月精华。“日月”为“易”,是生化万物的力量——“生生”之理。生生之理就是石头能爆出心猿的原因。心猿出生的国家名为“傲来”,这是说,作为人的骄傲是来自本心。失去本心,人便失去作为人的骄傲。
心猿为“死亡”这个人类永恒的问题所困扰,他毅然离开王位去寻找能帮他解决问题的神仙。远涉重洋,心猿才找到了一个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地方。“灵台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生命、宇宙的奥秘不在远处,就在自己心中。心猿找到的神仙叫菩提祖师,菩提即觉悟的意思。心猿学于菩提,比喻的是人觉悟自己的心。玄奘有着儒、释、道的学问,菩提祖师是个糅合儒、释、道三家的人物,“孙悟空”菩提祖师帮心猿起的名字也集合三家的精髓。
一开始,菩提祖师只是教心猿洒水扫地,酬答宾客的礼节,出入招呼的礼仪,这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儒家看来,三岁以前的小朋友,虽然说赤子之心是善的、纯的,但是这个心还未能显发,小朋友的行动大都还是受身体需求、外界环境控制,所以需要引导、教育。不然,到三岁以后,性格就定型了,所谓三岁定八十。三岁到八岁,孩子比较“生野”,要用礼仪约束。
后来,心猿认为学习筋斗云很难,菩提祖师说了一句传诵千古的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通俗的心学宗旨。
一个筋斗云可以去十万八千里,玄奘取经的路程也是十万八千里。108000,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心跳平均是每分钟75次,那么一天下来,心跳次数就是75X60X24=108000(次)。生活每天,也是修行;行万里路,无非修心。
在玄奘的潜意识中,心猿既然学成归来,应该试试本事,这样才能对他日后降服心魔才有信心。于是,心猿遇到了他第一个对手:混世魔王。混世魔王比喻人性中吃喝玩乐之心,这无疑是修心养性的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心猿应该用什么武器呢?有猴子建议他去东海龙宫向龙王要。心猿在东海用心学弟子的口吻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在心学看来,人的天性是善的、人天生就有成为圣人的潜能,所以说“满大街都是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龙王让他拿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浅的一个定子,它代表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心猿用它作为武器合乎全书对人的能动性的赞扬。心猿把定海神铁变细几圈,见上面写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意由心而来,是心的声音。
玉帝封心猿弼马温一职,即地位最低的养马官。所谓心猿意马,意由心出,心猿被封弼马温一职不是偶然的。心猿得知弼马温是个什么档次的职位后才大怒打出天门回花果山。不久,心猿自封“齐天大圣”。心即理,所以说“齐天”,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说“大圣”。
心猿寡不敌众被神仙们捉住,之后在八卦炉锻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没有死去,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火眼金睛,比喻人身上能够知善知恶的良知。心猿在取经路上用火眼金睛分辨好人和妖怪,正如人用良知去分辨善恶。
佛祖得知心猿会筋斗云,于是与之打赌,如果心猿一个筋斗能飞出他的手掌就算赢,让玉帝把天宫相让;如果不能飞出,心猿继续下界为妖,不要惹事。大家都知道心猿飞不出佛祖的掌心,那为什么飞不出呢?所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佛祖的修心比心猿高,所以后者不能飞出佛祖的“宇宙”。
心猿见势不对急忙要走,被佛祖翻掌一扑打到下界。佛祖五指化作“五行山”把心猿压住。五行是构成大自然的五种元素,心猿被五行山压着暗喻本心被物质欲望所压抑。心猿被五指山压住,为什么不能变小出来?这是因为五行山压住的是精神,不是肉体,用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压力山大”。同理,紧箍儿箍住的是精神而不是肉体。
玄奘为心猿起“行者”之名。心固然有知,然而知而不行不是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心猿冠以行者之名,比喻的正是“知行合一”。
沙僧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贬到下界接受七日一次用飞剑穿胸百余的惩罚。卷帘喻意见不得光,打碎玻璃盏喻意违背良心,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玻璃盏即喻意人暗中做了违背良心的事。飞剑穿胸百余下才喻意暗中做了违背良心的事的人受到良心的谴责,非常痛苦。
猪八戒本是天河的天蓬元帅,因为解酒戏弄了嫦娥,被玉帝贬下凡间,却不幸投了猪胎,后在山中吃人度日。猪怪代表了人欲,人欲即过度的物质欲求,其中色欲是人特别是男人的一大人欲滥。
前边说过,白龙马是意马。之所用龙来象征意,是因为人的意如龙一样变幻莫测,能潜能显、能大能小、能收能放。白龙犯的罪是不能尽孝、不能向善。
玄奘曾到过一座“观音禅院”。禅院钟声,让他想到很多,直到深夜才睡。他做了一个梦:自己向佛像叩头,心猿就去撞钟。有一和尚问:“拜已毕了,还撞钟么?”心猿说:“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拜”是“知”,“撞钟”是“行”,“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表示每日坚持做道德涵养的功夫,这个梦的喻意是知行合一、做功夫坚持不懈。不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这句话后来却成了贬义,指得过且过、敷衍行事,与原意相反了。
取西经路上,心猿经常“欺负”八戒,八戒亦经常向师傅说心猿坏话,然而,心猿却多次耐心对八戒讲道理,说得八戒点头称是,这是比喻本心与人欲虽有矛盾,也能够克服人欲。
八戒曾问心猿:“师兄,你筋斗云能飞十万八千里,这条河你背着师父飞过去就是了。”心猿反问:“你不是也会驾云,你怎么不把师父驮过去?”八戒说:“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怎称得起?你的筋斗云才可以。”心猿说:“我的筋斗云也是驾云,只不过去得远些,你驮不动,我又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是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传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八戒闻言,对心猿非常佩服,连忙点头称是。
为什么说“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呢?这是因为泰山虽然重,但它是无生命之物,没有欲望与执着,所以轻;而人有各种欲望与执着而不能超脱,所以“重”。因此,人不能超脱物欲的局限,不能放飞心灵。心学的涵养功夫也正如玄奘取经,别人可以指点,可以传授相关的学问,却不能代替自己。人必需切切实实经过种种事上磨练,才能取得“真经”。天生圣人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到天竺,而凡夫俗子玄奘要一步一脚印地走去,前者比喻顿悟,后者比喻渐悟。
玄装有时会自言自语“是不是雷音寺快到了”。当然,理智告诉他,距离天竺还很远,至于究竟有多远,他也不知道。在梦中,心猿告诉他: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灵山(天理)不在远处,它其实在心中。然而,很多人却难以找到它。要找到它,唯有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人不能认为只有歪念不去实行就没什么问题,因为歪念会影响人的行动,歪念是歪行的开始甚至可以说,歪念就是歪行,正念就是正行。因此,人正行才能行至灵山。
人有惰性,因而在玄奘梦中,心猿会被赶走,不过很快会有后悔。话说八戒与悟净不是奎星的对手,又不愿意提孙悟空是自己的大师兄,悟净被奎星捉住后,八戒更趁机想散伙,幸得白龙马要他去找心猿出生山。这比喻人不能践行的时候,必需用诚意来压制人欲,找回本心。玄装还梦见自己被奎星变做一只老虎,喻意缺乏道德涵养,人会混同于禽兽。心猿回归后毫无悬念地打败了奎星,取经团队又恢复完整了。
心猿有一次出走后,出现了假心猿。真假心猿不仅武功不分高下,连菩萨、天上地下众神也不能分辨谁真谁假,无奈地,大家只有去找如来佛祖。如来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原来,两个心猿只是“二心”,所谓“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猜疑”,人有二心,是不能致良知的,只会致猜疑。
如来说假心猿乃六耳弥猴,能“知千里外之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知千里外之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不就是“心”吗?二心裂变于一心,六耳弥猴其实就是心猿的裂变而产生的,是心猿的另一面,因而能够与心猿打得难解难分。用棍打玄奘,不是心猿曾经想做的恶念吗?六耳弥猴之所以假扮心猿又不杀玄奘,其实是想代替心猿,玄奘还是赶他走,他才弄个假玄奘出来。以人格分裂为例,分裂的人格有取代原来的人格的可能。假心猿也想求得正果,可见,心猿即使裂变,其追求也是不变的。
人有两种禀性,因而或许天生有善也有恶的一面,人心可贵的不是它不能动摇,而是经受考验也不动摇。
有个心魔是一个蜈蚣精,其绝招是身上的千只眼放出的金光,心猿也奈何不了。心猿逃出金光后请来毗蓝婆菩萨,后者用昴日星官眼里炼成的神针破了蜈蚣精的金光,让心猿打败蜈蚣精。蜈蚣精的千只眼喻意别人的目光,昴日星官眼里炼成的神针喻意人一心一意追求光明,即是说,人只有此心光明、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才能不受别人的目光、意见的影响。
心猿常去请各路神仙帮忙收服妖精,这是比喻虽然人心包含天理,但是它会受蒙蔽,必须下“学、问、思、辨、行”的功夫让心冲破蒙蔽,各路神仙正是比喻“学、问、思、辨、行”的功夫。
有一个心魔化身为国丈,要用假玄奘(心猿所变)的“黑心”做药引,假玄奘用刀划开心胸,取出种种不善之心,却没有一个是黑心。这比喻本心是善的,没有一个恶心与之相对,所谓恶,其实是善变了质,即不善,而不善之心有多种类型。
八戒去打妖精,玄奘总是担心,经常独自去打妖怪的心猿去却没有这个待遇。这喻意人总是担心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精神上的满足。在玄奘在潜意识中,还是常常担心前路有猛兽妖怪,心猿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他,某次,玄奘终于悟的“千万经典,也只是修心”这个心学的道理。
取经回国途中,玄奘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取的只是“无字真经”,其原因是自己没有给管理佛经的和尚小费,佛祖居然还说经不可轻取,无字真经也是好的,只是东土的人智慧低才需要有字经。
首先要看到,给玄奘传经的正是印度禅宗的始祖摩诃迦叶、阿难陀。事实上,佛教在中国发展壮大的是禅宗,这恰好印证了佛祖给玄奘无字真经的前瞻性。适合中国人是无字真经而不是有字的经,东土人不是智慧低,反而是智慧高。
梦的后段,玄奘把紫金盂当小费,才得到真经。这喻意实是残酷的,只有保障基本的欲才能说精神追求。玄奘当作小费的正是代表温饱的紫金盂。
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这总算给取经人一个安慰。于是玄奘口述,由现实中的徒弟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
“取经”,不是到什么地方取,而是从心里取,“取经人”即修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