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7 预防可以减少羞耻感吗?

李克富 || 社会需要那种具有毒眼和毒舌的人 -

李克富 || 我想静静却不能 -

作业:(1)体会咨询师的那句反问:“如果您高考成绩不理想,会不会抑郁啊?”(2)认真复习社交焦虑,尤其是羞耻!


今晨老师抖出的高考失利把我拉回到了两年前儿子参加二中自主招生的情景。在自主招生前,我们全家还嘻嘻哈哈的说,参加二中的自招只是中考的一次练兵,考上了当然好,考不上也没啥,因为我们凭着裸分上二中也是很有把握的。本以为这样的预防会有效果,万一儿子落选了也可以笑对。没想到公布成绩知道落选的那一刻,就看到儿子的眼圈立马红了,然后默默的回到房间躺到床上背对着房门。我当时也非常难受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沉默了好久后就问他:数学比自己的估分少了二十多分,用不用查查?他说:行。然后又陷入沉默,不知道说啥才好。第二天早上孩子表情阴郁的去了学校,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感觉很无力,不知道儿子这种状态要持续多久?正在我纠结晚上回家跟孩子说点啥好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儿子满面春光的回来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学校的大学霸(就是当年的青岛中考状元)也落选了,哈哈,一比较平衡了,瞬间自愈了。

羞耻感的产生是无法预防的,哪怕提前做好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根据羞耻感的理论,公开的情境会易化羞耻感,孩子先经历了“自我孤立”,然后通过跟参照物的比较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再通过改善自己的行为来减少羞耻感。我说的只是“减少羞耻感”是有根据的。因为从后来孩子的表现来看,这件事产生的影响差不多持续了一年的时间。


知识点积累:

一、社交情绪: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体验强烈的个体,其每天的各种活动如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会出现问题。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的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获得强化。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以及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抑郁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少社交焦虑,是心理健康专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2.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

嫉妒情绪的特点如下:

针对性:嫉妒总是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群体。如果个体体验到自己与他人在某些他认为重要的方面(如才能、吸引力)的实现的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劣势,个体就可能出现嫉妒情绪。

持续性:嫉妒情绪一旦产生就不容易摆脱,能持续地影响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普遍性:嫉妒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交情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体验这种情绪,当然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克服的。

3.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什么都无能为力。公开的情境会易化羞耻感,所以减少羞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来减少羞耻感。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4.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情绪的内核,会提醒人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过少或者过多的内疚感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人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27 预防可以减少羞耻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