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自杀,是多重因素作用的恶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恶果不是一日结出的,破这个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也同样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协作与社会全体公众的支持。

最近

我看了不少关于陶崇园自杀的相关文章,人们讨论最多的无非就是导师王攀对陶的压榨以及剥削,并以此判断王攀就是致其自杀的罪魁祸首,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不敢苟同,至少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不能妄言。

图片发自App

其实,寒门学子自杀的新闻在很早以前都已经见诸报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西安交大的杨宝德”,经警方调查,其导师周某与杨宝德的死有密切联系,之后校方对周某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也取消了她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斯人已逝,可悲剧却在接二连三的发生,看不出有停下来的迹象。

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想寒门学子自杀,导师的压迫固然是一诱因,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这只能看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压力链的层层传导


悲剧发生在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因素是最直接的。其深层原因是高校科研排名压力这一残酷的竞争机制给教师造成了重大压力,个别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重大扭曲。

图片发自App


在一些学校,获得博导资格之后能否招生关键看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某些老师为了能够发表更多的论文,便把硕士生、博士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逼迫学生每天做实验、撰写论文,导师要么做起了甩手掌柜,要么疲于参加各种应酬,获取学术课题。

教师收入偏低

有人可能会问了,高校老师收入低?那我怎么还听说过有年入千万的教授呢!是的没错,年入千万的的确有,但在高校老师群体里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而且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收入分化严重,多数高校教授群体的收入待遇较低。教师与常人一样有着购买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交往等各种消费需求,过低的收入待遇将导致师生之间那种单纯的关系变得不单纯,从而牵涉太多利益纠葛。

图片发自App

因而,不少高校老师为了谋生就做起了“兼职”,有的老师领着学生们参与各种课题,将科研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只管按时收取课题报告;还有的老师办起了公司,强迫学生到自己的公司工作,美其名曰“实习”。

学生集选择沉默

尽管被导师“压榨透了”,可还是没有人站出来发声,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导师手中的权力太大了,他动动手指就可以让你十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甚至还可以毁掉你的一生。

图片发自App

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沉默,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话说的好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样,导师的压榨才更加肆无忌惮,学生也只有忍!忍!忍!直至熬出头的那一天的到来。

学校的顾虑

导师压榨学生,难道学校不知情吗?要是你这样想的话,就太天真了,学校对于此事是一清二楚,但是恐怕也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师是学科建设的主心骨,你学生走了没事,毕竟还有其他学生来代替,但是导师走了,对学校的一些学科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这不是危言耸听。

图片发自App

你想想,导师走了,短时间內是不可能找出代替者的,那在这段时间里,学科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停滞,很容易被其他院校超越,甚至直接一蹶不振,这样就麻烦大了,接下来论文发不了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没了、学科补贴也没了。

学校是很懂得权衡利弊的,只要导师不犯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学校必定是会偏袒导师的,毕竟导师只有一个,学生有一群。

图片发自App

我觉得这四点是寒门学子自杀的共同诱因,其他的诸如“导师品行不端”、“学生心理脆弱”等,要么缺乏事实依据,要么不具有共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恶果不是一日结出的,破这个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也同样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协作与社会全体公众的支持。

制度的改革尚需时日,希望那些苦命挣扎的学生能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源:网络综合、视觉中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门学子自杀,是多重因素作用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