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一些人担心这样做太费时间。通过了解分歧来解决问题确实颇费时间,但你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才叫物有所值。
关键是你要对花时间干什么、和谁花这些时间进行排序。
很多人都会和你产生分歧,但你不应该考虑所有人的观点。
跟任何人都头脑开放不一定有好处,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如果你们发现讨论陷入了僵局,就商定一个你们都尊重的人,让他帮着主持讨论。
最没有成效的方式是你在自己脑子里试图把事情想明白(这是大多数人的倾向),或者在讨论收效已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继续浪费时间。
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你们应该转向更有成效的方式——达成相互理解,这不等于达成一致。例如,你们都同意保持分歧。
为什么人们通常不用上述方式来讨论?因为大多数人本能地不愿表达分歧。
不愿表达分歧的原因是,“较低层次的你”误以为分歧是冲突。所以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并不容易:你必须自学这种技艺,在交换意见时努力让你和对方都不出现这种反应。
观点错误并据其做出糟糕的决策,而不是奉行深思熟虑的意见分歧,这是人类的最大悲剧之一。
笔记
分歧是天然存在的,每个人都要面对分歧,如何应对冲突以及和什么样的人合作解决分歧是最关键的。
面对分歧时,我们的本能会将其当做冲突,第一反应是掩盖冲突以维持和睦关系。
或许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开始时同意你的一切决定,什么都好,什么都可以。
但随着事情的进展,越来越能感受到对方那种发自本能的抗拒。
这就是有分歧但不愿意互相理解分歧的后果,如果一开始就可以说开,会少很多麻烦。
不愿意表达分歧是一个极端,过分追求分歧的统一是另一种极端。
要求对方的想法和自己完全一样,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这是一种精神控制。
其实分歧并不是冲突,只是天然的不同观点而已,而且大多数非原则性的分歧不需要统一,反而可以看成是我们学习和增长见识的机会。
我们应对分歧时,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走了这两种极端。
更重要的是,分歧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需要讨论分歧的对方也具有和我们一样的开放态度 。
这要求我们与生活中那些更可信的人进行讨论,而不是浪费时间在那些不可信的人身上。
与那些在解决分歧中走极端的人相比,可信的人往往更开放和理智。
与可信的人讨论,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情绪,拓宽自己的认知。
这个世界太过于复杂,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梁宁老师说,她年轻的时候会苦口婆心的去劝一个人做出改变,比如放弃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放弃那些没有结果的感情,而随着她的阅历不断增加,5分钟劝不动的人,她就不会再坚持了。
改变一个人太难了,你需要改变的是他的一整套认知系统,思考框架和价值观。
我现在也越来越不爱和人争论了,那些涉及到原则,涉及到利益的事,还值得争论;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觉得争论起来既没有意义也没有成效。
真正可信的人不关注这些低价值的事物,执着于这些低价值事物的人往往不可信。
我们能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就是决定去问谁。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