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篇:学会做个好母亲(3)

(三)我得帮帮他

最近收到老师的很多投诉,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出乎我的意料。

“六一”没完成家庭作业后,竟再也没完成过家庭作业;单元考考了个不可描述的分数;今天打死都不愿意上篮球课。

这不仅仅是分数的问题了,那个不可描述的分数让我感觉到这应该是信心的问题。

想起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读书早别人一年多,所以总是跟不上,小学的数学基本没有及格过。邻居有时会给我父母说“你家小妮儿脑子确实不好用”、“别人当天学当天会,她等几天才学会”,而我的父亲每次都会回应“她开窍晚,等到开窍学习就没问题了”。我自己则认为我脑子确实笨。

比别人笨的观念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工作中我依然会刻意地比别人多几分努力,万事计划在前、演练在前,就为了跟得上别人。

事实上,在工作中我的能力和职位已远远超过我的预期。

原因始于没自信,却也受益于自己不自信下的努力和父母对我一路的鼓励及领导的鼓励。

我的孩子最近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了。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对数学第五单元方程式竟一无所知,我讲了几遍他还是不太理解。而且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老师对他批评得多了一点。可以断定,他目前的心境除了不自信还有些迷茫(尽管他不理解迷茫的意思),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

与我小时候不同的是,我那时就想着多努力就可以了(事实上我那时的努力也没多大作用,小学数学永远都学不会),而他只能消极应对,他内心应该压力挺大的。所以,我得帮帮他。

因为他作业完成得不好,最近我们关注他作业比较多,见面就问作业写完了没有。我想他一定不太期望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关心”他,所以,最近我家硝烟四起,孩子一提到作业就吼起来。端午节放假三天,我认真得观察了他的行为。他是既不想学也不敢放开玩,行为上就演变成了抢手机玩、抢电视看。设想一下,假如我有一堆工作要做,而自己又不想做还担心领导的责罚,这样一种状态应该挺不开心。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给他一种安全感。见面就谈作业而不顾及他的感受,这样会不会给孩子一种我们不关心他只关心他的学习的误解?前两天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被老师留堂,他一定也很伤心。我当时没有骂他,也幸亏我没有骂他。如果他在学校受了罚回到家我们再凶他、骂他,他会不会产生恐惧?产生在学校挨骂回到家还是挨骂的感觉?我们应该给他的应该是无条件的爱,放学回到家应该问他有没有遇到开心的事,彼此分享下在学校、单位遇到的趣事。

孩子有时会抱怨作业太多了,没时间玩。我想是我们没有对他做好责任感的教育。小时候父母教育我,先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玩。放暑假想去外婆家,也是做完作业了才被允许。那时,我并不了解不喜欢但非做不可的事叫责任,只知道那是我家的纪律。我要通过生活里的一件件事,让孩子明白“责任超越兴趣,凡是该做的事,不论有无兴趣都得做,因为它是责任。先把该做的事做掉,才有时间做喜欢做的事”。

在时间方面,小学还好,孩子并没有太多的事与学习相冲突。但迟早有一天他会遇到,比如忙着准备中考而不去上兴趣班了。我要教会他管理好时间的习惯,尽管我是35岁以后才对时间应对稍显自如。因为,孩子在学生阶段所面对的考试,成年后就转型成责任重大的工作或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在多数的情景中,我们都不能停止生活的其他事务只面对一种状况。

昨天晚上孩子因为看电视的事情和爸爸闹得很凶,对爸爸大吼起来。什么原因我不知道,反正再一次看到了他情绪失控。于是,在卧室的我叫他进来帮忙叠床单,我说我一个人叠床单非常困难,已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迫切需要他的帮助(稍稍夸大了困难)。他一改刚刚的怒色,认真得配合我叠起了床单,我还借叠床单讲起小时候邻居间一起合力叠床单的事,边叠床单边交他怎样做才能叠得漂亮,在互动中他竟然露出了笑容。他应该是感觉到了被家人需要的成就感。《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一书提到,劳动是教育孩子品德很好的方式。这几周我也在实践,每周都带着孩子做饭、买菜、做家务,看得出来他很开心,也乐于在我后面当个小跟班,交流也多了起来。我想,做家务这一项应该保留下来,因为不流汗、不吃苦就不懂得珍惜,做家务本身也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记得小的时候冬天很冷,春节时要包饺子就必须剥蒜苗、大葱,零下几度的温度使葱蒜变得又凉又硬,我很不愿意剥。到父母说了让剥就要剥,于是一家人围坐在炭火旁一起剥葱蒜,一剥就是十几斤。虽觉得苦,但看到自己剥的葱蒜变成了饺子馅还是很开心,现在我还会时不时想起当时的画面,倍感温馨。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0篇:学会做个好母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