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刚看第一眼时,我跟各位的反应是一样的:
这啥呀这,怎么那么多“一”?“一”是啥意思呀?“谓”又是啥意思呀?看了下面的注释,才知道原来“一”在这里是指“道”。我恍然大悟。虽然我在这里是从后往前讲,但是我看书的时候可是从前往后看的。《道德经》里也有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为“一”?《易经》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对应的就是“无极”,就是宇宙连混沌都没有的状态;“一”对应的就是“太极”,太极就是阴阳交合的混沌的状态。以此类推,“二”就是两仪,也就是阴和阳。到了这里就比较特殊了,老子在这里做了简化。
《易经》的“四象”是指由阴和阳分别组合产生的老阴、少阴、少阳、老阳四种状态,中国古代天文学里的“四象”是指“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而老阴、少阴、少阳、老阳分别再加上一阴或一阳,就组成了基本卦。
太极演化出来的两仪看见了吗?那连着的或断着的就叫“爻(yáo)”,左面的“阳”就叫阳爻;右面的“阴”就叫阴爻。而最上面的八卦,从左到右所代表的卦象依次是:天、泽、火、雷、风、水、山、地。是不是忽然发现,这八个元素概括了这个组成地球的东西?没错,这就是我们祖先的经验之谈。当然,这个八卦还可以更抽象一点,比如乾卦代表广阔、刚健的意象;兑卦代表滋养的意象;离卦代表活泼、向上的意象;震卦代表动荡的意象;巽卦代表运动的意象,坎卦代表陷、向下的意象;艮卦代表静止的意象,坤卦代表厚重、宽容的意象。然后这八个卦两两组合,就有了64卦,就可以表示万物了。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是怎么解释这个演化过程的呢?前文说道“二”就是两仪,那“三”呢?三就是指由三个爻组成的八卦,也就是说老子直接跳过了四象,说两仪直接组成八卦,其实也没毛病。你说孙子是爷爷生的,听上去也有道理吧?
好了,我们再说回文章本身。有人这时就会说:如果这样算的话,那老子所谓的“道”应该是“无极”,而“一”指的是太极,怎么能说“一”就是“道”呢?这个也对不上啊!其实这恰恰就是老子的道家哲学的智慧所在。
我们看看前面的八卦演化图吧,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从无到有,从一到无穷,对吧?那无穷的尽头是什么?“物极必反”,一个事物不是孤立静止的,它必会走向它的反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这一点是道家先提出来的。所以无穷的尽头就是一,也就是单纯的有——也就是太极,对吧?那太极的尽头呢?无极,也就是无,对吧?
你说你还是看不懂?那我换一种表述方法吧。这个宇宙里,小到一个细胞、一只蚂蚁,大到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管这个周期叫生,也叫活,那么相对应的,离开这个生命周期的状态叫死,也叫亡,这两者是相对的、相反的。因此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点,这叫“无”,也可以叫“死”。然后奇点爆炸了,坍缩出了一个宇宙,这叫“从无到有”,也可以叫“无中生有”。自此,宇宙开始了它的一生。宇宙也有生命,它也会扩张,也会缩小。经过了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生命长度后,宇宙内的星体也死亡的差不多了,宇宙也缩小的差不多了。最后在一场爆炸中,宇宙又回到了奇点,准备开始下一次生命。以上,都是中外天文学家对宇宙的勘测和预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而它恰好和道家对“道”的描述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知道了,“有”和“无”、“生”与“死”虽然相对,但是它们总会变化成对方的样子。有会变成无,无又会变成有;生会死,死又会导致生,两者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就是辩证法,这是我们的智慧。可是西方文化只有对立,没有统一。他们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这是两种状态;无就是无,有就是有,这也是两种状态。从生到死的过程依然属于生,从有到无的过程依然算是有。这就是他们文化的局限性。可是我们不一样,我们认为虽然“有”和“无”是相对的,看似中间隔着厚厚的一堵墙,其实不过是层窗户纸罢了,它们迟早会到对方的位置上去。无中包有,有中包无,这就是太极图的意象。
因此看似无极和太极是两种状态,其实它们就是一体的。无极生太极,而太极最终又会归于无极。因此老子的说法一点错都没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两者会互相转换,但这仍然是两个东西,要记住这四个字:对立统一。
OK,我们终于能翻译全文了。
曾经得道的:天得道了就会清明;地得道了就会安宁;神仙得道了就会灵验;山谷得道了就会充盈,万物得道了就会生长;侯王得道了就会成为天下的准绳。由此可得,天不停地清明下去,恐怕会裂;地不停地安宁下去,恐怕会崩塌陷落;神仙不停地灵验下去,恐怕会失灵;山谷不停地充盈下去,恐怕会枯竭;万物不停地生长下去,恐怕会灭绝;侯王越来越尊贵、越来越高高在上,恐怕会倾覆。所以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根基。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是以卑贱为根本吗?不是的。所以招致过多的赞美反而没有荣誉。因此圣人不希望像美玉一样的尊贵,而希望像石头一样坚硬粗劣。
这一章首先阐述了“道”和“德”的关系:得道了才会有德。换句话说,“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天有德的表现是清明,地有德的表现是安宁,神仙有德的表现是灵验,山谷有德的表现是充盈,万物有德的表现是生长,侯王有德的表现是成为一方表率。为何人们都厌恶没素质的人?因为一个人不道德证明了他丧失了做人的根本。道家认为儒家的“礼”是虚伪的,不是因为道家不讲礼仪,而是因为道家认为一个人的礼节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意诚即可,礼节是否到位都不重要。而儒家恰恰相反,儒家注重表面的流程,认为一个人的言行能给别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所以用表面的流程反哺内在的粗俗。但是这就是一场豪赌,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被礼节教化,于是就产生了伪君子。
为何做人做事要何乎道呢?逆天而行又有什么坏处?说实话,逆天而行的人我看过不少,很多人打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名义行忤逆之事。要知道,“道”不是神,道家虽然也算是唯心主义,但它跟主观唯心不一样,主观唯心是有神论,而道家是客观唯心,是无神论。因此“道”的解释就是自然规律。什么是自然规律,上文已经讲了。“道”在民间还有一个词汇,那就是“老天”、“老天爷”。因此逆天而行=背道而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自然规律要往东,你偏往西,那么等待你的结果就是终食恶果。是自然规律要你死吗?也算是吧,但更多的还是你自己作死。你看,那些反抗“道”的人最后还是逃脱不出“道”的范围,所以让你合乎道德就是为了让你得到善终罢了。
其次,这一章还讲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清明过头了就会裂,安宁过头了就会崩塌,灵验过头了就会失灵,充盈过头了就会枯竭,生命过于茂盛就会灭绝。上文已经提到,万物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而且会运动到自己的反面。“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该如何才能避免“物极必反”的结局呢?老子的答案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当你尊贵的时候,当你高高在上的时候,不要忘了下面的人,他们才是支撑你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没有他们,你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说不定比普通人还惨呢。当你有钱的时候,当你富贵的时候,别忘了你的财富是怎么来的,你的财富是别人给你打工来的,尤其是那些老板、厂长,特别要记得这句话。中国人的心里永远有别人的一席之地,处处想着,事事挂念着,这才叫尊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身处高位、腰缠万贯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老子的这句教导,在你下面的人才是你长久的根本。
然后,老子认为过多的赞美反而没有荣誉。这就是老子的又一个智慧。所有的标准、概念、观点,不过是人类创造的。丑的概念是跟美相比而产生的,高是和矮相比得出来的,前是和后相较而言的,所以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人类出现以前有这些概念吗?其次,赞美是相对于谩骂来说的,当所有人都开始赞美你的时候,这些赞美还有意义吗?当所有人都赞美你时,就没有人赞美你,当所有人都站起来时就没有人站起来,当所有人受到奖励时就没有人受到奖励。政治也是一样,“中国人站起来了”意味着还有一部分中国人没站起来,这样才能得出“中国人站起来”的结论。内卷也是这个道理——当所有人都在争相往上走时,结果就是每个人之间的差距根本没变化。这就是内卷的本质:看似每个人都努力了,实则差距还是那些,除了让标准提高了以外什么成果都没有。差别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便没有差距。
最后,老子说出了圣人的又一个品德:追求朴实、淡泊名利。道家认为万物最初的样子才是最合乎道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就离道渐行渐远了。人类也是一样,刚出生时没有受到红尘的污染,所以天真、朴实,这才是合乎道的。所以圣人的品格就应该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朴实。小孩子不知道钱的概念,也不知道名声的概念,更不懂得人类社会的高低贵贱,所以小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在乎名利地位的。老子说,圣人也应该这样,遵从内心最初的朴实,面对众生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平等对待所有人;面对名利时不在乎世人所强加的概念,而是像对待花草树木般的对待它们。因此圣人面对荣华富贵时宁愿像石头般坚硬粗劣朴实,也不愿像美玉一样尊贵浮华。
现代人离朴实无华究竟有多远?
几天前,我看了一个视频。为什么现在音乐变得越来越烂?
这个视频里面说到了现代流行音乐烂的原因:由于电子乐器的普及,导致音色多样性大幅下降;和声和节奏的同质化太严重。而这些原因的原因,就是“曝光效应”和无脑压缩动态对比度。
电子乐器的出现,本来是利好编曲的,可以让他们不用特意买那么多的乐器、找一支乐队、或者会全部乐器的,而是用一个键盘搭配一个软件,甚至一个电子乐器就可以做出很多乐器合奏的效果出来,同时电子乐器和混音软件带来的电音效果极大的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按理来说现在的音乐艺术之花应该更加繁茂,可为什么会变成如今垃圾满天飞的现状呢?
电子乐器和混音软件不过是工具,真正决定一首音乐的好坏的,应该是使用工具的人。
作曲家胡伟立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说,“那时候电脑不发达,没有像今天这么方便的混音软件混音软件,脑子里想好了就写在纸上,要确保最终演奏的效果和你脑子里预想的是一样的。那时候时间很紧,这面一写完就得立马送到录音棚里录。我一听,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以前的作曲家有一种匠人精神,他们创作出来的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品,哀者如泣如诉,喜者活泼灵动,宏伟者荡气回肠,听众无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且作曲家本身就能力超群,起笔便是一锤定音。可是现在呢?作曲人不再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在和弦部分奉行”拿来主义“便能糊弄绝大部分听众,一个乐器、一个效果反复用便能应付了事,再随便找个出品公司就能上市捞金。为了掩盖如此随便的作品,把动态对比度一压缩就能蒙混过关,反正压缩后的音量足以盖过所有细节,听众觉得沸腾就完事了。而听众对歌的喜欢更是无厘头,一首疯狂堆砌效果、毫无技巧、毫无内涵的歌曲就能让大部分人反复播放聆听,一首毫不考虑原作内核的二创的DJ作品就能吸引一群低级趣味的土嗨开始疯狂,就更别说完全是抄袭来的歌了。不是某些音乐形式不好,而是那些抄袭的、胡乱使用效果的歌曲本身就是电子垃圾,为何还要像信徒一样地维护并暴露自己的品味呢?
有时候我不得不感叹,在音乐工业化之后,连捞钱都能工业化了。所谓的“工业化”,讲究的就是一个糊弄,不糊弄效率上不来。出品公司随随便便,作曲随随便便——反正就是捞钱的,作品好坏重要吗?反正听众也随随便便,只要听着顺耳就行,什么内涵、来历,都不重要。影视也同理,能随便的就随便,选角也随便找个流量小生就行,反正他的粉丝会买账的,捞的也是粉丝的钱。至于这个流量小生怎么来的,也是按照造星流程糊弄来的。造型公司不看重个人能力,因为他们可以批量造星,就能大规模快速捞钱,自然不会考虑个人能力。短视频也一样,短视频就是视频的工业化产物。拿抖音说吧,一个视频15~30秒(两年前的抖音,现在的抖音最长可播放20分钟),怎么捞钱?自然是疯狂做15秒的视频,一投就是一千多个,总有一个能成爆款。有了爆款,你是带货还是等平台激励就看你自己了。抖音怎么赚钱?15秒的视频刚好符合了人们没有耐心看长视频的现状,自然圈住了一大群用户。抖音就拿这一点招商引资,钱就来了。而用户呢?没耐心看长视频,那就只能看短视频了,长此以往就被禁锢在用碎片化信息铸造的信息茧房里了,他自己还觉得某些视频挺有道理的。
把捞钱工业化的,何止是音乐和影视?汽车、咖啡、虚拟货币、手办、文创产品、电子产品……哪个不能把捞钱工业化?如今的世界,想来钱快点,那就想一个唬人的点子糊弄股东,再随随便便把产品做成武器的样子糊弄消费者就行,剩下的就等资本见钱眼开、趋炎附势就行了。收割完消费者的韭菜后,长成产品的武器便开始收割消费者的生命,再把投资人的钱一卷就可全身而退,什么道德良心,能比钱有用吗?
所以现在知道工业化的本质是啥了吧?工业化无非两点:第一,效率要高;第二,规模要大。只要满足这两点,啥都能工业化。所以曾老说”凡是后头带个‘化’的都是极端,工业化是工业的极端,商业化是商业的极端。我们要工业不要工业化,要商业不要商业化“是非常正确的,可惜就在去年还有人针对这一点进行人身攻击,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鼠目寸光和堪忧的道德素质。至于工业化和商业化到了极端又会如何,我道行浅,猜不出。不过能预料的是,”物极必反“,工业化和商业化带来的肯定不是啥好果。
而造成这一切的,究竟是百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国耻,还是这只是一个幌子,真实原因是人性的恶?研究道家思想越深,展现在眼前的越是人类的黑暗,对”道“的渴求便会愈发的强烈。人类离”道“真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