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查理·;芒格说:“在商界有一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有两步。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爱默生说:“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有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境。”

乔希·;考夫曼说:“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最美妙的事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仅仅需要知道一些浓缩的核心原理即可。而一旦建立起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瑞·;达利欧说:“所有一切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刘未鹏在他的《暗时间》一书中写道:“看一个问题的解法,必然要看解法所诞生的过程,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否则这个解法就只是一个问题的解法,记住了也无法推广。”

商业顾问刘润说:“做任何一种商业,都需要找到其最本质的原理。

查理·;芒格口中的“道理”,爱默生所说的“原理”,乔ddot;考夫曼所说的“核心原理”,瑞·;达利欧所说的“原则和“因果关系”,刘未鹏所说的“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刘润所说的“最本质的原理”,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个那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底层逻辑。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世界虽然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其背后常常有着如同“看不见的手”一般的“道理”或“逻辑”在指挥着、主导着,而这些“看不见的手”就是“底层逻辑”。换句话说,底层逻辑就是万千“术”后的那个“道”,也是万千现象背后的那个底层规律。

由此,我们得出,“底层逻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

(二)简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

(三)动力来源: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

(四)通用性: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那么,为何看透底层逻辑如此重要?

如果说思考问题根源是在寻找导致某一特定问题发生的根源,那么思考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在寻找某一类问题或现象之所以出现的普遍根源。因为底层逻辑是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那个不变的规律,所以我们找到了它就等于是拥有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本领。同时,因为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因此一旦理解了底层逻辑,我们对于诸多现象的理解也会变得容易许多。

所以,思考普遍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能让我们拥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本领,在看问题时变得更加通透和准确,成为看透问题本质”的顶尖高手,从而拥有开挂的人生。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呢?

找到现象背后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做出假设,第二步是进行验证。

什么是先归纳后抽象?顾名思义,就是先进行归纳,再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推理方法。

什么是归纳?归纳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比如,科学家发现金能导电、银能导电、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锡能导电,于是,科学家就推理出一切金属都导电的结论。这就是归纳推理。再比如,你发现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然又发现,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的一半。于是,你就推理出:三角形的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也是归纳推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可能性的关系。所以,要想检验一个归纳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逐一检测定范围内的所有成员就是最可靠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也许我们可以逐一验证。可是,若想验证“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天鹅”这个归纳推理出的结论是否正,就得把天底下所有的天鹅都走访一遍,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白色的。这就太费力气了。

所以,归纳推理是由部分代替整体的推理,选取的样本越多,得出的结论就越可能准确。一旦发现一个矛盾,这个归纳推理的结论就得进行修正。比如,人们原本已经做出了“世界上的天鹅都是白天鹅”这个结论,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只黑天鹅,这个结论就被打破了。

所以,只要样本足够大,操作足够科学,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即便如此,归纳法也只能得出概率性的趋势,而不是必然的结论。虽然归纳推理无法提供必然性结论,但它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牛顿从无数次实验中归纳出了牛顿三大定律,成为一代宗师;经济学家从人们的交易现象中归纳出了供求理论。事实上,几乎我们所有的知识都起始于用归纳法建立的假设。

所以,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写道:“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导出的命题看作完全正确的,或者是非常接近于正确的。”他非常强调观察和归纳在科学中的作用,认为这是科学建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演绎建立完整的理论。

然而在这里,仅有归纳推理还并不够,因为我们对事物根本属性的定义、类比或比方都是非常简洁明了的,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有时会有点长,有时会有些具象。这时,就需要“抽象”这一有利武器。

什么是抽象?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特征的思考过程。比如,我们会将苹果、柑橘、菠萝、樱桃、草莓称为“水果”;将可乐、雪碧、柠檬茶称为“饮料”。这些都是抽象的过程。

物理学则会将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现象通过数学的方法进行抽象,变成一个个的物理学定律和公式,比如,杠杆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所以,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考过程,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具象的,所以还需要抽象这一思考过程。举个例子来说,到底该如何进行先归纳后抽象法。

请你先思考一个问题:全世界为何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企业?只有一家企业或是每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这是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交易成

本会不断上升,当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上升到超过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停止扩张。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企业的原因涉及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交易成本。

不要小看“交易成本”这个词,它能解释很多现象。比如,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即用成本较低的企业内部交易代替成本较高的市场交易。因此,我们可以说,是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对比,确定了一家企业的边界。交易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内部化。

同时,交易成本理论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企业并购会有很多失败案例。这是因为,并购失败这件事从根本上来看,往往都是由于并购虽然让外部市场的协同效应上升,但同时也会让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上升。

这就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你知道他是如何提出的吗?科斯先是做了很多企业研究,调查了一批美国企业“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在什么情况下自行制造”的实例。然后,他对这些实例进行了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企业为购入要素自己制造而支付的费用,低于它直接从事产品买卖的费用,企业就制造;反之,企业则购买。最后,科斯从这个结论中抽象出了一个可以用来解释更大世界中

企业行为的经济学概念,那就是交易成本。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科斯正是用先归纳后抽象法得出交易费用这个底层逻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