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正当行为的背后,都藏着需要被理解被接纳的心,你不知道吗

很多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他们的性格都会各有不同,老大独立,老幺宠溺,孩子尽管在同一个家庭原生背景里,但长大后的性格很迥异。一般爸妈用养育第1个孩子的方法来教育第2个孩子,容易失败告终。

我带的学生有一位叫海棠同学,她曾经有一段时间跟父母的关系很差,主要是为了争夺手机的使用权。妈妈想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尝试过几次抢夺孩子的手机,抢完后孩子偷偷趁妈妈不注意,翻柜子找回来,拒绝妈妈再次抢手机,那段时间孩子基本回到家就呆在房间了,和父母O沟通,有些冷战的苗头。

我听完后,约了家长过来开家长会,从家长角度去了解家里孩子们的状态,海棠是家里的老二,跟哥哥距离8岁,哥哥目前已毕业在深圳工作,几乎几个月都不回家,近乎处于逃离原生家庭的状态,父母打电话给他,几乎不接,他晚上玩游戏玩到很晚,第2天上班也是懒洋洋的,存在消极抵抗的状态。

我第2次约海棠聊天,聊起他哥哥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海棠不希望自己得到哥哥的结果,希望自己能拥有独立生存的空间和自己选择的权利。海棠学生在小时候目睹了父母对哥哥的一些干预行为(在学科目专业、择校、选择工作上)。哥哥小时候成绩很好,初中升高一时,想去艺考学校但没有是被录取,后来父母想借用人际关系将哥哥送到民办学校,但哥哥拒绝了。哥哥高考时想择有美术专业的大学,但素描方面十分薄弱,父母帮他安排了跟爸爸同样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海棠跟我提到哥哥在大学里面的状态是很被动消极,对父母选的专业是不太感兴趣。当哥哥毕业出来工作时就想在深圳找与美术有关的工作,但父母帮哥哥托了人脉关系,物色了一个稳定待遇好安定的工作,在保安公司里。

我们国家里,有多少个家庭也像这位海棠同学那样,父母想帮助孩子在每个人生重点环节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孩子却想抗拒且逃离父母的控制。

哈哈哈,其实我们只看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抗拒行为,却少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孩子当下需要的东西。

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都呈现愿意听取父母的安排和命令,去完成对应的任务。但是孩子年纪增长,开始到青春期时,他们开始定义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归属感,开始探索自己,离开父母后,会是一个有怎样价值的人。

在孩子青春期,父母越干预孩子的成长空间,和孩子的沟通节奏越不顺利、频率越少,孩子呈现的叛逆行为越明显,例如出现单纯的“抵抗行为”,面对父母的唠叨也是抗拒,或者消极对抗。

那我们作为老师,要如何理解和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呢?

第一:面对行为不当的孩子,要摆正自己,调动积极的心态,行为不当的学生其实比普通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的关注和理解,要去学家庭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学生出现不当行为的背后,是为了想得到什么重要的东西。

行为不当的孩子,背后的初衷都不是以伤害别人目的而行动的,他内心希望能够凸显自己、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个人地位,寻求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当使用积极主动、有用有效的方式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开始转变其他的方向,例如消极性,破坏性,无用的方式来获得同样的东西。

第二:协助家长深入了解,家长是在孩子行为不当的这件事情里,是有“助攻”的情况,只是家长无意识而已。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拥有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儿童心理学知识的,大部分家长凭自己的"多年的生存经验"下意识来参与孩子的成长,甚至经常出现“指挥江山”的控制欲和“假优越感”。

作为老师,需要协助家长意识到自己过往已存在的问题,不要归咎于他人,而是和老师站在一边,帮助孩子迈向解决行为不当的冲突。

第三:行为不当的孩子,经常拒绝父母的不良行为,也会拒绝来自家长、老师的正面鼓励。我们要持有长久的耐性,在一段冷静期之后,再次尝试鼓励,不要放弃孩子。

总而言之,孩子各种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重要需求,我们作为老师、家长,需要在孩子的行为上进行解码,帮助自己、帮助无意识的孩子重新理解底层需要的,选择有用且正向的方法来替代无用且消极、破坏性的行为。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最好的父母陪伴,就是言传身教!

我是小玉儿Cici,绰号“育儿小字典”,喜欢我就关注、评论、转发和收藏,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分享更有趣的育儿小知识,跟紧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不正当行为的背后,都藏着需要被理解被接纳的心,你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