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数据肯定是金矿。如果你只能依赖服务器去存储和传递数据的话,数据的所有权是被该服务器所属的服务商控制的,你无法真正的掌握数据。”
受访者:陈晖,PPk技术社区发起人
采访&撰文:李画
区块链是一幅未完成的拼图,我们在做的是寻找可能正确的拼图块,并试着把块与块组合到一起。有的拼图块引入注目,它占据中心位置并主导着其周边的图案;有的拼图块却相对生僻,但它们可能带来新的思路与线索,帮助我们去完成对区块链的探索。
PPk技术社区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拼图块:不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区块链,而是用区块链去改进互联网本身。把一个依赖服务器提供中心化服务的网络进化成一个对等可信的网络。在这种网络中,用户不仅作为客户端存在,也作为服务端存在;在这种网络中,用户能拿回自主权和对数据的所有权。
陈晖是PPk技术社区发起人之一,曾任职北邮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专注于网络管理领域的科研工作。PPk技术社区认为区块链技术有着成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潜力和价值,也正在以开源项目的形式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网络通信领域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01 互联网本身需要进化
问:互联网本身在进化,它为什么需要进化?
陈晖:互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它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没有想到网络会发展的这么快。最初的网络是基于当时的有线固定电话网来设计的,节点很少且节点位置固定,但伴随万维网的普及,节点数量迅猛增长,2000年以后无线移动网络又大规模发展并成为了目前的主流网络,这样一来,既有的IP网络体系架构会面临着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动态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举个例子,在无线移动网络下,每次换个连接的WIFI路由器,你的IP地址就会发生变化,你没法拥有一个固定不变的IP地址作为具有全网唯一性的标识。
问:IP地址变动会带来什么问题?
陈晖:以我们所在的星巴克咖啡馆为例,你的手机连入星巴克的WIFI路由器,会动态获得一个子网IP地址。你作为客户端往外访问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如果别人想要主动访问你就有问题了,因为不知道你的新获得的子网IP地址,即使知道,在路由器不做特别设置时也无法顺利访问到。
因此,普通用户的网络设备像手机只能做为客户端而不能作为服务端存在,只能依赖服务器提供的中心化服务。问题就在这里,这就相当于你是不对等的,是被控制的,你的行为是受限的。你现在发布一条微博,是发到新浪的服务器上,你一旦脱离它,没有中心化的服务器帮你中转,别人就访问不到。
在大家熟悉的传统互联网业态下,不对等是常态,传统IP体系的问题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现在新的趋势是要往对等的方向走,简单地说,就是将来你的手机既是一个内容访问端,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被直接访问的内容提供端,在这种需求下,传统的IP体系架构特别是IPv4支持起来很难。
02 我们需要对等网络,对等是关键
问:为什么要往对等的方向走?
陈晖:你有没有比特币,有没有把它提到自己掌握私钥的钱包地址里,这一步是关键,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了解比特币到底有什么好处。如果你是放在一个交易网站的账户里,那跟你放在支付宝里的法币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提到自己的钱包,才是真正完全自主的控制,因为只有你有私钥,别人无法剥夺你对财产的拥有权,这才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比特币为什么被人追捧,除了一些投机炒作者,那些最坚定的信仰者在信仰什么?就是对等的、去控制的自主选择权。
问:这是比特币的例子,如果我们延伸到网络,是不是说在一个对等网络,我们产生的内容以及我们的数据是属于自己的,我们拥有对它们的自主权?
陈晖:是的。
问:所以对等网络的发展与大众的自主意识是相关的?
陈晖:对,就像区块链,它要真正落地使用也是要个体自主意识起来才行。这是一个博弈,你要享受方便就要牺牲权益,你要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你就要付出更多的行动,或者你要舍弃一些方便。
比特币能发展起来就说明它符合了一些人的信仰,或者说匹配了某种趋势,如果大家都不想改变,谁会想到需要比特币呢。
问:你们是在有区块链这个概念之前就开始研究对等网络的,还是在有区块链之后?
陈晖:之前。PPk的最初思路在2008年就有了,就是想给个体一个在网络上自主对等的身份,让个体拥有信息的控制权和数据对应的价值回报。就数据来说,你肯定要先确定所有权,因为确权后的数据才能给你回报,简单地说,就是你的数据要关联上你的标识,有了可验证的标识才能确定所有权。
在未来,数据肯定是“金矿”。如果你只能依赖服务器去存储和传输数据的话,数据的所有权是由服务器来决定的,也就是被该服务器所属的服务商控制的,你无法真正的掌控数据。
问:除了大众的自主意识,对等网络与网络自身的进化方向有关吗?
陈晖:其实互联网的设计初衷就是一种对等网络,只不过IP地址的局限性导致个体逐渐丧失了网络中的对等性。因为没有静态IP地址的话就只能受制于路由器分配给你的动态IP地址,只能依赖服务器去达成信息交换,于是个体变成了不对等的客户端。IPv6其实是想给出一个永久有效的IP地址的,但IPv6还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它还停留在IP作为点对点传输通道的层次,没有更好地解决应用的新问题。
另外,从失控这种发展趋势看,对等网络也是自然的发展方向。比特币是一种失控,网络也需要失控。失控是自然的本来要求,或者说是进化的需求,因为受控的进化会走入多样性日趋贫乏的死胡同,只有失控才能保障多样化。失控的前提是什么?是个体拥有自主权,只有对等网络才能给个体更好地自主发展空间。
自主的个体组成对等的网络,对等的网络满足自主、失控的发展趋势。而不对等的中心化网络走向的是封闭,越来越受控,越来越丧失自主性。
问:如果我们提下一代互联网的话,对等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
陈晖:光有对等还不行,还要有可信。对等、可信加起来才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特性。这个可信是指用户是可信的、可自证的。用户拥有一个对等可信的标识,因而能够延伸出来对更多信息的对等可信的自主自证能力。
03 从面向主机到面向内容的寻址
问:在对等可信的网络中,每个设备或个体可能同时作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所以变动的IP地址是不适合作为唯一标识的,别人很难通过这个变动的IP地址来主动访问它。
陈晖:对的。现在的互联网是基于IP数据包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来它会改变为基于内容标识的数据包。也就是说应用在获取内容时,从面向主机转变为面向内容,以内容标识来获取内容,不再需要关心数据的具体存放位置。
问:NDN似乎在做这件事。
陈晖:NDN(Named Data Network,命名数据网络)是美国政府主导的一个未来网络发展研究项目,它的思路就是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互联网架构,我们会把它的思路跟区块链技术融合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编者注:互联网目前主要用作信息平台,但这并非 IP 作为点对点传输通道的强项,通信网络应该允许用户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不必指定内容取自哪个实际位置/主机。NDN的目标在于从现今以主机为中心的IP网络架构演进到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架构,这一转变将对人们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网络以及应用程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
问:从面向主机到面向内容,需要改变IP协议吗?
陈晖:原来的协议不用变,IP该做什么还是继续做什么。我们是在如今的应用层之下,网络层之上,设计一个基于内容的传输协议层。
以NDN为例,网络使用者在应用层直接使用这个协议就行,至于NDN是把它翻译成IP协议还是别的协议你不用关心,底层网络怎么去实现被透明掉了。只要告诉NDN需要什么样内容,它就能给你取回来。
问:那么PPk做的工作是什么?
陈晖:我们主要通过两个协议来实现NDN的突破思路。第一个是ODIN标识(Open Data Index Name),它是基于区块链的命名标识协议,解决映射问题,与传统DNS服务类似。第二个是PTTP协议(Peer Trusted Transfer Protocol),它是对等可信的传输协议,解决数据获取传输问题,与传统HTTP协议类似。
(编者注:DNS为互联网提供域名解析服务,主要是网站域名与IP地址的相互转换,这样一来访问者能够通过域名实现对IP地址的访问,这种服务需要借助于网络上的某台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器才能实现;HTTP协议是互联网数据通信的基础,它规定了一个客户端终端和服务器端的请求和应答的标准。)
问:为什么需要把DNS变为ODIN,把HTTP变成PTTP?
陈晖:传统的DNS承载在中心化的DNS服务商的服务器里,但ODIN是基于区块链的,我们用区块链把中心化的服务器代替掉,ODIN能够提供更好的自主性、开放性、可信性和安全性。
ODIN标识可以映射到任何服务上,可以是一个网站服务,可以是ETH或EOS游戏,可以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可以是你手机上的图片。每一个采用ODIN标识定义的内容资源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会被解析映射到一个或若干个AP(Access Point,数据访问点)上,由AP节点按照PTTP协议进行中转路由或提供具体内容服务。
PTTP协议就是AP向外提供数据内容的访问接口标准协议,与HTTP的不同在于HTTP是基于域名发生作用的,PTTP是基于ODIN标识发生作用的。你发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里面带上一个ODIN标识,PTTP协议就按照这个ODIN标识给你返回一个对应的数据。
04 对等可信网络的意义
问:我们刚才讲到了区块链在对等可信网络构建中的作用,反过来,对等可信网络,或者这一套通信协议对区块链网络有什么作用?
陈晖:现在有多种彼此分隔的区块链平台,跨链协议是在这些异构区块链“局域网”之间建立价值转移、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而PPk开放协议是在这些区块链网络之上提供一个命名协议和一个传输协议,上层的应用层可以通过PPk开放协议更方便地访问到底层区块链互联互通网络的各种信息,而不用关心底层区块链平台的实现细节。
同一个ODIN标识,你可以把它映射到以太坊上,也可以把它切换成映射到EOS上,都没问题,但对于访问者来说访问入口是不变的。按照ODIN标识协议,访问者就知道该去哪条公链上取数据,而PTTP协议具体负责去取回数据,当然,PTTP协议也可以受益于跨链底层协议的发展来更方便地对接更多样公链。
问:对等可信网络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吗?
陈晖:去中心化只是表象,我们真正要的是对等。用户在面对多样化服务时,是可以对等选择的,是自主的、不受控的,这才是关键。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中心化的服务来达成你的需求,也没有关系,这只是某一次的选择结果,下一次你仍然可以灵活选择其它服务。
问:你说对等可信网络可以实现“网络即平台,网络即数据”,这是什么意思?
陈晖:这个是指你不用关心你想要的服务在哪里,或者你想要的内容在哪里,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接到网络,然后把你的需求广播出去,网络就会返回你所需要的内容。
就像比特币交易广播一样,你可以完全开放的去广播需求,这个广播可能通过若干条路径,这个路径是完全开放的,不像滴滴打车只能经到滴滴指定的若干服务器,差别就在这里。
当你的需求广播出去后,网路中会有很多服务节点接收到,你的使用场景不是被一个有限的中心点控制,你的业务模型是完全开放的。网络将是唯一的平台,而这个平台是大家共同组成的,没有谁控制谁,大家是对等的。
传统的互联网业态是一定要存在“控制”的,因为它是注意力经济,控制你的注意力到互联网巨头所控制的狭窄信息通道里来,这样他们的通道才值钱。所以会存在一个有控制力的大平台位于信息流的中间,位于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比如滴滴打车,打车的人和驾驶员之间必须通过滴滴平台达成服务。那在未来,希望能削弱甚至去掉这些“控制用户”的传统平台,只留下一个平台:网络即平台。
问:对等可信网络和Web3.0是什么关系?
陈晖:Web1.0的代表是雅虎,门户网站,访问者浏览网页,只是从网站服务器读数据。
Web2.0,用户的自主权多了一些,可以产生数据了,但产生的数据是依附于中心化的服务器的,用户并没有真正拥有数据的自主权,虽然现在欧盟制定数据保护法,但那只是政策层面的,从技术层面而言,数据的控制权跟你完全没有关系,数据仍然是放在别人的数据库里受服务商支配。
按这个趋势往下走的话,Web3.0就是对等,用户不仅能产生数据,还完全拥有数据的所有权。用户不仅可以作为数据的生产节点存在,也可以作为数据的发布节点,或者说有能力直接扮演内容服务端,我认为这是Web3.0的核心特征。
05 结束语
一幅盛世图景,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互联网时代。“服务器运营者们”不仅聚拢了巨额的财富,也攫取了人们的注意力和数据,而注意力和数据比财富意味的更多。
互联网盛世之下是涌动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互联网巨头们的贪婪、来自于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技术的发展,也来自于人们自主意识的觉醒。危机带来的是互联网变革的希望。
也许再过5年、10年,或者需要更久,但总会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就会看见真正的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