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 可以基于几种不同的 时间 概念来处理数据。
- 处理时间 指的是执行具体操作时的机器时间(大家熟知的绝对时间, 例如 Java的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事件时间 指的是数据本身携带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在事件产生时的时间。
- 摄入时间 指的是数据进入 Flink 的时间;在系统内部,会把它当做事件时间来处理。
本页面说明了如何在 Flink Table API & SQL 里面定义时间以及相关的操作。
像窗口(在 Table API 和 SQL )这种基于时间的操作,需要有时间信息。
时间属性声明
- 在CREATE TABLE DDL创建表的时候指定
- 在 DataStream 中指定
- 在定义 TableSource 时指定
一旦时间属性定义好,就可以像普通列一样使用,也可以在时间相关的操作中使用。
时间属性的传递和物化
- 只要时间属性没有被修改,而是简单地从一个表传递到另一个表,它就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时间属性。
- 时间属性可以像普通的时间戳的列一样被使用和计算。一旦时间属性被用在了计算中,它就会被物化,进而变成一个普通的时间戳。
注意:
普通的时间戳是无法跟 Flink 的时间以及watermark等一起使用的,所以普通的时间戳就无法用在时间相关的操作中。
Table API 程序需要在 streaming environment 中指定时间属性:
final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ProcessingTime); // default
// 或者:
// 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IngestionTime);
// env.setStreamTimeCharacteristic(TimeCharacteristic.EventTime);
处理时间是基于机器的本地时间来处理数据,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时间概念,但是它不能提供确定性。它既不需要从数据里获取时间,也不需要生成 watermark。
共有三种方法可以定义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属性可以在创建表的 DDL 中用计算列的方式定义,用 PROCTIME() 就可以定义处理时间,函数 PROCTIME() 的返回类型是 TIMESTAMP_LTZ 。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
user_name STRING,
data STRING,
user_action_time AS PROCTIME() -- 声明一个额外的列作为处理时间属性
) WITH (
...
);
SELECT TUMBLE_START(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ing
ing
事件时间允许程序按照数据中包含的时间来处理,这样可以在数据乱序或者晚到情况下产生一致的处理结果。
它可以保证从外部存储读取数据后产生可以复现(replayable)的结果。
为了能够处理乱序的事件,并且区分正常到达和晚到的事件,Flink 需要从事件中获取事件时间并且产生 watermark(watermarks)。
同样事件时间的指定也有三种方式
事件时间属性可以用 WATERMARK 语句在 CREATE TABLE DDL 中进行定义。
WATERMARK 语句在一个已有字段上定义一个 watermark 生成表达式,同时标记这个已有字段为时间属性字段。
Flink 支持和在 TIMESTAMP(不带时区) 列和 TIMESTAMP_LTZ(带有本地时区) 列上定义事件时间。
如果源数据中的时间戳数据表示为年-月-日-时-分-秒,则通常为不带时区信息的字符串值,例如 2020-04-15 20:13:40.564,建议将事件时间属性定义在 TIMESTAMP(不带时区) 列上: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
user_name STRING,
data STRING,
user_action_time TIMESTAMP(3),
-- 声明 user_action_time 是事件时间属性,并且用 延迟 5 秒的策略来生成 watermark
WATERMARK FOR user_action_time AS user_action_time - INTERVAL '5' SECOND
) WITH (
...
);
SELECT TUMBLE_START(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user_action_time, INTERVAL '10' MINUTE);
当源数据中的时间戳数据表示为一个纪元 (epoch) 时间,通常是一个 long 值,例如 1618989564564,此时建议将事件时间属性定义在 TIMESTAMP_LTZ 列上:
CREATE TABLE user_actions (
user_name STRING,
data STRING,
ts BIGINT,
time_ltz AS TO_TIMESTAMP_LTZ(ts, 3),
-- declare time_ltz as event time attribute and use 5 seconds delayed watermark strategy
WATERMARK FOR time_ltz AS time_ltz - INTERVAL '5' SECOND
) WITH (
...
);
SELECT TUMBLE_START(time_ltz, INTERVAL '10' MINUTE), COUNT(DISTINCT user_name)
FROM user_actions
GROUP BY TUMBLE(time_ltz, INTERVAL '10' MINUTE);
Epoch Time 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时间表示方法,它以秒为单位从一个特定时间点(通常是1970年1月1日午夜UTC)开始计算时间,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中跟踪和比较时间戳。
ing
ing
本文讨论了flink sql中时间属性的指定方法,其中有几点细节:
- 普通的时间戳无法用在时间相关的操作中,需要进行时间属性的定义
- 通过PROCTIME()或WATERMARK关键字可以在create语句中分别定义处理时间和事件时间类型的时间属性
- 时间属性定义好后,就可以像普通列一样使用,也可以在时间相关的操作中使用
- 一旦时间属性被用在了计算中,它就会被物化,进而变成一个普通的时间戳。也就无法进行时间相关操作。
参考:
https://nightlies.apache.org/flink/flink-docs-release-1.16/zh/docs/dev/table/concepts/time_attributes/#%E5%9C%A8-ddl-%E4%B8%AD%E5%AE%9A%E4%B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