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这思维盲点,你的决策错误会越来越多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盲点》。


这本书是由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瑟夫·哈利南所写。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支撑,收录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精心剖析的思维盲点和谬误,提供了13个让我们容易出错的思维陷阱,帮助我们独立思考,清醒行动。


这次我们分享书中关于视觉错误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在所难免的视觉错误、天生的局限性、减少错漏的方法。


在所难免的视觉错误


安检员 、放射科大夫、视频监控员,在这些岗位上的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找“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检查X光片的放射科大夫,发现肿瘤的概率通常只有0.3%,在99.7%的情况下,他们找不到任何异常的东西。而美国机场安检部门发现枪械的概率,比这还要低。据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统计表明,美国年乘飞机出行的乘客有6.5亿人次,但发现枪械的情况只有598次,概率为百万分之一。


不是说人们的身体都很好,也不是携带枪支的人非常少。数据显示,放射科大夫的失误率一直都在30%左右,更重要的是,他们错过的那些x光片,有90%是可以清楚看到肿瘤的。因此,即便很多人都在体检,可是直到癌症晚期才会被发现。机场安检员的工作情况也没好多少,在芝加哥国际机场,联邦政府用炸弹测试,结果安检人员放行了75%装有爆炸物的行李箱。


类似这样的视觉错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便你很小心,努力想消除这些影响,还是一样容易上当受骗。在上述案例中,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有如此高的失误率,换成普通人,结果可想而知。


天生的局限性


“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那是一个穿帮镜头吗?我真没看到。”


想要解决为什么我们的眼睛总是受骗,就必须了解眼睛的基本工作原理。


眼睛不是摄像头,没有办法拍下某个场景的相片,清晰地记录每个角落,它只能看清楚其中的一部分。


对我们而言,清晰的视觉区域不超过25美分硬币的大小。也就是你把手伸向前方,手握成拳头,伸出大拇指,这个大拇指的距离就是你的清晰视距。除此之外,眼球每秒大约有三次转动和停止。所以人会通过不停地四处张望来突破这些局限。那些在班级里四处张望的小朋友,就是最好的印证,因为他们想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除了眼球的基本功能外,性别对人的观察也有局限。看电影时,同样是小偷偷钱包的场景,女性会更关注那个被盗人的外貌和行为,男性会更留意偷东西的小偷。仅仅这一个场景,男女的观察点就给双方制造了观察漏洞。


好莱坞的史诗巨片《宾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片在当年获得了11项奥斯卡大奖,但仍然有非常致命的穿帮镜头。即便有很多非常专业的电影纠错师和连贯性剪辑师帮他们“找茬”,错误仍然没法避免。有限的视距让我们无法关注太多的东西,密度有限的检查,让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不少纰漏。 


减少错漏的方法』

二战期间,美国许多新手飞行员迟迟不能操作一些复杂动作,急坏了美国军方。为了加快新手的适应速度,他们优化了培训方案,细化了训练模块,制作了更精细的训练清单。结果大大加快了新手飞行员的成型速度。这三个优化方案,对我们同样适用。


001 专业视野。不管是安检员,还是放射科大夫,具有专业视野的人,洞察力始终更强。在我们的工作中,想要减小视觉上的错误,就一定要自己变得更专业。因为专业人士和初学者在看待事物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冷静观察期”。前者对细节能保持更长的耐心,能更聚焦。


002 目的是种意识。两张有细微差别的图片,放在大街上,不会有人太留意。而一旦把这两张图片放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中,就会有很多人能精确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带有“目的意识”观察的表现。这对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看什么都不要走马观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观察,你的收获会更多。


003 细分模块。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中,高手往往都是“区域化观察”的行家。他们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或者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用有限的视距仔细对标每一处不同,避免疏漏。把你需要观察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模块细分,就能有限降低错误率。


总结一下,虽然我们总在强调要观察,但观察可不是眼睛直勾勾盯着看就完事了,关键在于你能够用有限的视距,扫过所有细节。你对眼睛习以为常的使用方式,很可能就是给你思维埋下的陷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盲点》[美] 约瑟夫·哈利南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不到这思维盲点,你的决策错误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