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需做好榜样,成长的重任,就留给孩子吧

今天,是他们游泳课的最后一堂,一周打鱼两周晒网下来,八节课只去了一半。眼看着别的持续游泳的小朋友都能自如地在水里钻来钻去,他俩却还在岸边观望,不肯独自下水(虽然这其中有客观原因,比如来游泳的时间间隔太长,中间本来已经可以自己下去了,两周不来又一夜回到解放前),但老母亲内心仍是五味杂陈。多希望他们也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至少不怕水能下去。


图片发自App

没办法,只能自己穿上游泳衣,陪他们一起下去了。中间有几次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但稍一停下来,又跑到我身边来找我。我努力安慰自己,好歹今天下水啦,还一起玩啦,中间还呛了两次水,也没使劲哭,算是有很大的进步了!

游完泳带他们洗澡,深知又是一项挑战。他们从小怕水,尤其是水流到头上,眼睛里。所以,每次在游泳池沐浴洗头,都是一次拉锯战,说破喉咙也不肯上来冲,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冲,大哭一阵了事。

直到两岁多,糖糖突然有一天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自己站着,像大人一样冲头发。但果果还做不到,一打湿头发,他就跑得老远。今天也一样,顶着一头的泡泡哭着往门边躲得远远的,叫半天也不肯过来,我的耐心也一点点消磨殆尽。想让他勇敢一点,但又觉得他确实是害怕,很难这样去要求他。

好说歹说劝了他几分钟后,只能放弃。真感觉挺绝望的,每次游泳洗澡都以杀猪般的嚎叫收场,搞得我精疲力竭。按照以往,我已经把他拉过来,说:对不起啦果果,妈妈只能给你冲啦,一会儿就好了,冲完就可以吃酸奶饼干了。

但今天我没这么做,只对他说:算了,你就站旁边吧,等会儿可能你只有带着泡泡出去了。

看着他缩在旁边,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又有害怕,又好像挺想过来的。突然转念一想,我应该故意做给他看看。

于是我叫果果,“果果,妈妈要洗头了,我需要你的帮忙,帮我拿一下毛巾好吗?”他走过来,帮我拿了毛巾。

“你看妈妈也是这样洗头发的,我很喜欢这样洗头发。”接着故意把水弄到眼睛上:“快帮我拿一下毛巾啊,我要擦眼睛啦。”

他赶紧又帮我拿了他自己的毛巾。“嗯嗯,这下就好了!擦干了就不会不舒服了,你说是不是啊?”

他没说话。

我接着继续自己冲头发。我根本没期待,说完这些会有什么变化。但我总相信平常一点一滴的铺垫,都是在起作用的,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就在你不知道的一瞬间。

接下来我已经打算好,只能又硬上给他冲水了。

我让他帮我拿着花洒,我好擦头发。

他蹲在地上。突然间,他学着我刚才的样子,把花洒指向了自己的头发!没控制好,弄得满脸是水。

What!他这个举动吓了我一跳,突然愣住了。幸福来得太突然,老母亲简直老泪纵横,差点没哭出来!

我把毛巾递给他,“果果快把眼睛擦干!再冲一下!”

他又自己冲了头,我帮他控制了花洒的方向,很快头发就冲干净了。

我难掩心中的兴奋,立马戏精上身,无比兴奋地冲上去抱着他:果果你自己冲的头发啊!真的!你自己冲的!你看你,都已经长大了,可以像妈妈一样自己冲头发了!是不是,是不是?

他也腼腆又开心地自己笑着。说“真的,我都自己冲了!”

我赶紧扩大舆论影响力:“果果长大了,可以自己冲水了,糖糖你看是不是?”

“是的,妈妈,哈哈,果果也自己冲了,我也是自己冲的。”

“是的,你们两个小朋友都长大了,都像大人一样洗头了!!”

整个游泳池都充满了我们的欢笑。


我的感受

这充满戏剧性的一幕,太让我意外,也着实发人深省。

我们常常都计划着我们的期待和孩子的行为,期望他们能在“应该”的时候做到应该做的事。尤其是当别的孩子都很容易就做到了,自己的孩子还做不到就很容易气急败坏。

我还能记得果果躲在墙边时的眼神,如果我冷静下来一想,会觉得那眼神里充满了两种情绪:害怕和自责。

害怕的情绪,来自于对水的恐惧。外国孩子好像天生就不怕水,可以在水里滚来滚去,中国孩子一般都不行。我们常说孩子就是胆小,但这并不是天生,胆量其实是锻炼出来的,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在水公园里跑来跑去,而从小我们看到孩子玩水就会让他们离远点,别把衣服弄湿了,游泳的时候要带上脖圈,别把耳朵进水了。保护得那么好的孩子,当然不敢和水痛快地做朋友了,但现在我们却为了省事,要求他别怕水,这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吗?

自责的情绪,应该来自于我对他的要求,言语中夹带的不耐烦和责备。以及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的糖糖都可以做到了,为什么他还不能做到,这样的比较。这种自责导致他一直在观望,很想能上前冲水,可是却又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

以往强行冲水,是没办法而为之,但确实也加剧了他对水的害怕。可能我今天没有强行冲,也没有责备他,只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期间给了他充分的时间,给自己打气,终于他才能鼓起勇气,自己来尝试。

正面管教中常说:做给孩子看比说教孩子重要;鼓励比要求重要。尤其是当孩子自身已经有情绪的时候,大人的情绪化反应往往只是自己的宣泄,在促进孩子思考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想想道理也很简单,凡事都有原因,许多事情的原因不是一天造成,而我们往往却希望一天改变,但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孩子的成长,总有自己的轨迹。不如从自己做起,我们想让孩子做什么,就做给他看。我们想让孩子克服困难,就让他看看我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我们想让孩子控制情绪,我们自己更要做好榜样,不随便发脾气。

成长,就是这么一个随时随地,不按计划发生的事。让我们做好榜样,静待花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只需做好榜样,成长的重任,就留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