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而后“现” 20190720 晨间日记

图片发自App

【反思日记335】“生活中不是确实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的名言。这个美可以包括很多的方面,比如说每天晨间日记中写到的感恩部分,其实生活中值得感恩的地方太多,小到一杯水一餐饭,大到某人救了你性命,缺少的是发现感恩的眼镜。最近还在做的就是亲子的成长记录,每天都要写孩子的闪光点,早上回忆前一天情况的时候,一些当时让你生气的举动被淡化,反而去关注孩子仅仅做的好的一项,比如给弟弟穿鞋子,弟弟主动分享水果给哥哥等等,不缺少闪光点,缺少的是发现闪光点的眼镜。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发现”这个词很有意思,把它拆开“发”是把你有的一种能力或者一种需求“发”出去,它才能“现”出来。就好比蝙蝠的天生技能就是发射超声波,然后通过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世界在它“大脑”中“现”出来。其实从唯物的角度来说,无论你发不发出信号,世界就在哪里,只是没有展现给你而已。阳明先生的“山中花树”的解读,其实也跟这个道理很像。

回到前面发现值得感恩的事情,这些事情真实就在在身边发生,每天我能喝到干净的水和食物,我们觉得习以为常,就是理所应当。其实这个后面有太多的人在后面默默付出,只是现在社会化大分工,我们不能直观的感受到而已。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太多时候我们要求太完美,甚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坚持练习某个技能——钢琴,自问没有人监督,自己能天天主动去练习吗?会有懈怠吗?会有叛逆吗?其实都会有,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孩子成长中的孩子凭什么这么快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找到孩子的闪光灯,先是存一个孩子在成长的“心”,“发”一个寻找的闪光点念,肯定有,如果没有说明我看得不够仔细,“现”就是自然而然产生。

【下一步行动】

“发现”的眼睛,应该是纯粹又纯净的,就像人们说的“空杯”的心态,经验太厚,概念太深,成绩太大,欲望太杂……都会让眼镜迷蒙,而看不清看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而后“现” 20190720 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