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安迪的过程,一方面自己小心翼翼,想给小家伙最好的养育;一方面会突然发现千仔细万小心,还是掉进了坑里。
近期就发现了一个大坑,小家伙几乎经受不了半点挫折,什么原因?记得他小时候很多事情还是勇于挑战,去试一番的,可是近期这小家伙几乎半点挑战也不肯尝试,遇到问题马上哼哼,让爸爸妈妈姥姥帮忙,完全一个伸手派。
我和他爸爸仔细回忆,渐渐理清了事情的起因了,我最早接触的育儿知识,就是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所以我从一开始就非常在意安迪的任何感受,再细微的需求,我也会及时满足他,所以他一直被满足的很好,全家人在我的影响下也都采取了和我一致的育儿方式,加上我老公本身就是那种很体贴的类型,所以对安迪更是不在话下。结果可想而知,小家伙几乎生活在一个没有挫折的真空环境,每次遇上困难,都被我们及时解救了。
所以,当他长大点了,我们期望他可以自己搞定一些事情,或是我们认为他踮踮脚就可以“够”到的东西,小家伙拒绝努力,比如他要爬上床,很久以前他抓着床单就可以爬上去,现在,我说:“你试试,用手抓床单呀。”早已被我们帮惯了的他磨蹭了半天,最后掉头走掉了,留下我在原地凌乱。这时候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于是以后,我们开始有意的不及时满足他需求了,可是小家伙依然采取的是放弃策略。怎么办呢?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集TED演讲,认识到了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潜能的开发。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在不经意间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孩子,最终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及能发挥多大潜力。而婴幼儿至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思维模式的关键时期,所以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件事。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概念由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不变的,既然是不变的,他们就害怕失败,被证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足,因而害怕面对困难和更大的挑战,自身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提升,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所以他们更愿意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每一次困难和挑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随着每一次全身心地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大脑中关于这个部分的神经元会联结的更强,长久下去,这种人会不断成长,越来越聪明,潜力得到无限开发。由此可知,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该如何建立呢?我们今天想分享的是有技巧地表扬孩子。不是简单地表扬孩子说你真棒!你好聪明!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心里面一定有疑问,这有什么不同吗?有很大不同,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长期研究表明不同的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差异巨大,通过实验将孩子分成两组,被表扬聪明的一组孩子害怕挑战,抗挫折能力差。被肯定努力的一组孩子敢于挑战,积极面对失败,勇于解决问题,有强大内驱力。
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大家想一下这个问题:经常被夸聪明是怎样一种体验?孩子感受到了什么?聪明是一种天赋,孩子会为了保持这个形象,这个标签,而不敢尝试、挑战更难的任务。他们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意味着被证明自己是笨的、不聪明的。为了不失败,孩子们会避免挑战困难,选择做容易的事,因而潜力被抑制,渐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无疑这个后果是可怕的,一个畏惧一切挑战、困难的人很难有所作为。
想想我们家安迪,从小到大为了增加他的自信心也是寻找一切机会表扬他,无论多小的事情都表扬他,伸出大拇指告诉他,你真棒呀,以为这是为他赋能,原来这样竟也害了他呢?内心无比汗颜。这应该也与他不喜欢挑战有关系了。所以现在要抓紧时间转变策略了。
表扬努力有什么作用呢?表扬努力强调的是过程,被表扬努力的孩子会认为他是因为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而获得了成功,努力的行为值得肯定。如果失败了,他会认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愿意继续尝试和接受挑战。他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做的更好、更成功,孩子获得了自信。孩子学了会评估自己的进步,有做事的欲望。渐渐会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而自身潜力得到不断开发。无疑一个自身潜力得到不断开发的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由此可知,沟通中一个小小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将来完全不同的走向,既然互动如此重要,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做呢?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
•表扬后天的可以改变的行为而不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特质,表扬他们的努力、策略、专注、坚持、进步、认真、仔细,有助于形成成长型思维。如可以说: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你摔倒受伤了依然坚持完整个赛程,你的坚持到底的行为很棒,妈妈为你骄傲!
•表扬可以描述具体的事实和细节而不是空洞的评价,可以说:宝贝,你做的这个仙人掌真漂亮,有红色,黄色,好多颜色。颜色搭配的很好,妈妈很喜欢。孩子会因你的表扬而更加注重这一点。你希望他哪里好就表扬他哪里,这和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类似,我们会因为有意识地表扬对方,而让对方具备某种品质。
•表扬侧重于采用的方法及感受,帮助孩子回忆起做到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可以说:哦,宝宝你把《弟子规》背下来了,你一定很努力的去记住它才做到的,能背下来,你是什么感受呢?或者说:小家伙,你好棒呀,你是怎样帮助姥姥找到钉子的?一定是很仔细地看才找到的吧?这时小家伙便开心地说:很仔细地看才找到的。他自己也会为自己的仔细而高兴。
•表扬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避免与他人对比,恰当的表扬不仅仅可以有助于形成成长型思维,还有助于形成合作和感恩意识。比如,可以说:宝宝你好棒呀,你可以帮妈妈擦桌子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有你的帮助妈妈可以多休息一会了,谢谢你。而避免说:宝宝你好棒呀,可以帮妈妈擦桌子了,比爸爸(或隔壁小明)好多了,你真棒!前面的表扬表达了合作和感恩,肯定了孩子行为的价值。后面的表扬会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攀比上,失去了做一件事的内驱力。
如何表扬是一门学问,我们在日常中通过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三言两语地就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模式了,所以当父母想表扬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关注积极的行为而不是人先天的特性,关注事实而不是评价,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关注孩子自身而不是别人。用心的帮助孩子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勇于面对困难,热爱挑战的思维模式,父母的养育至关重要,爸爸妈妈们加油哦,我们一起实践起来吧!
PS:今天依然让大家放松一下,一天姥姥放了一个屁,然后安迪开始说:姥姥放屁。姥姥不好意思了,便问安迪:安迪放没放屁?安迪说:安迪不放屁,妈妈不放屁,爸爸不放屁。后来安迪大概在和姥姥的互动中意识到姥姥不喜欢安迪说她放屁了,所以以后小家伙想起这件事来会这样说:姥姥没放屁,安迪没放屁,妈妈没放屁,爸爸没放屁,大家都没放屁。安迪好体贴呀。
碎碎念:育儿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安迪现在26个月了,我虽然百般用心,可是发现依然犯了很多错,有许多不完美,安迪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和安迪的挑战,我会把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反思后分享给大家,用成长型思维来看,虽然我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相信我可以做的越来越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