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牛姐喝彩

为牛姐喝彩 (随笔)

文/刘艳珍

(一)

我和牛姐的友谊,源自知青下乡插队的年代,至今快五十年了。那是遥远的回忆,1973年夏季,做为知青,我只在原来的集体户劳动生活了半年,就转户来到了向阳村插队,在向阳三队集体户与牛姐不期而遇,似曾相识,一见如故。户里有男女生二十多人。牛姐刚来不久,她是老知青,用口头语说,就叫做老生,我可算是新生。

向阳村地处半山区,山高水长,山尖浮在云雾里,显得很神秘。那浓厚的乡土气息,村民淳朴善良的情怀,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抽调回城,一想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心里就充满了向往。

牛姐啥农活都会干。她手把手地教我磨锄头、磨镰刀、割稻子、扎稻捆子。她为人热情爽朗,和气可亲,充满了人格魅力。

牛姐名字叫牛玉芝,细高个,鹅蛋脸,俊眉秀眼。她1968年下乡插队,在永吉县五里河公社小屯集体户劳动生活了五年。由于小屯集体户管理不善,公社知青办就将其解散了。户里的成员,也都分到了其它集体户。牛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分到距离小屯集体户几十里地的向阳三队集体户。

想想,是挺巧合的,若是没有这次转户,我和牛姐怎会相识呢,这是一种缘分。 说来,我调转集体户的情况比较特殊。小时候,我家就住在吉林市。由于母亲病逝,父亲就将工作和户口调转到了敦化投亲。从此背井离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渐渐长大,思乡心切,常常对月默念,要回到亲爱的故里。直到高中毕业后,于1973年2月初,我随着敦化的同学下乡插队,来到了敦化官地公社成记号三队集体户。在这个小村劳动生活了半年后,托亲戚办理了调转手续,千里迢迢调转到了吉林周边的农村——永吉县五里河公社向阳三队集体户。决心好好劳动,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待抽调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里吉林市。

牛姐赞成我调转集体户的做法,说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她给予我很大安慰。它乡遇知己,彼此以姐妹相称,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胜似亲人。

牛姐下乡前,父亲就去世了,只有母亲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地生活。牛姐在家排行第二,姐姐出嫁了,弟弟刚参加工作。只有她还在农村劳动。在原来的小屯生产队,她还有个知青恋人小姚。小姚是单插队的知青,没有进集体户,住在亲戚家。那时,两人下地干活,互帮互助,由此产生了感情。牛姐来到向阳三队集体户后,小姚遥遥相望,特别惦记她。冬天打柴,集体户每人都有50捆任务。小姚顶风冒雪赶着牛车,给心爱的人送来一车柴禾,犹如雪中送炭,让牛姐倍受感动。

(二)

无论是在集体户或是在生产队,牛姐人缘都特别好,人气很旺。在集体户,她和户友们团结友爱,做事先人后己。在生产队,她和社员们相处得都很融洽。下地干活,样样农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吃苦耐劳,深受社员们的好评。每当她从城里探亲回到乡下,总是想着给社员们带回些礼物。那时物资很贫乏,她就从家里带些省下来的面粉和舍不得吃的食品带给大家。她还把礼物送给一位女社员,女社员深受感动,还亲手为她缝制了一条棉裤,厚厚的板板整整。牛姐非常珍惜这条棉裤,都舍不得穿。社员们待她的好,她总是念念不忘。她是个做事凭良心的人,踏踏实实端端正正地做人,体现了她美好的品格。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她给人带来的是正能量,是轻松愉快的氛围。我很喜欢牛姐做人做事的风格。跟她在一起,她能给你安慰,用知心话打开你的心结。在牛姐和社员们的帮助下,我度过了劳动关,学会了各种农活。在知青插队艰苦的岁月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迈开了坚实的步履,得到了历练的机会,获得了纯真的友谊。

1973年,对我来说,是记忆犹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有幸认识了牛姐,成为最知心的朋友。送走了1973年,迎来了1974年。过年了,集体户男女知青都回城里和亲人团聚了。只有我没去处,只好留在集体户看户。牛姐同情我,就主动留下来和我作伴,我不会担心害怕、孤单了。亲爱的牛姐,你不能回家过年,你的亲人该是多么牵挂你啊,这让我很愧疚,很愧疚!大年三十晚上,村庄上空响起了鞭炮声,传来了村里人的欢笑声。牛姐和我守岁,我突然牙疼起来,疼得受不了,牛姐很为我着急。正在这时,社员家的姑娘桂琴来了。牛姐想着什么偏方能治牙疼。桂琴说含一口白酒能麻醉神经。她跑回家去,让她爸给倒了一杯酒,端来了。牛姐从桂琴手里接过酒,给我喝一口,含在嘴里的酒麻醉了神经,减轻了疼痛感。牛姐说:“得回桂琴来了,才想出了办法。”桂琴笑了。我说:“这个年,有你们对我的关心,我真幸福啊!”屋子里热闹起来了,我们三人说说笑笑,喜气盈盈。

大年初二下午,牛姐带我乘坐大客车回城里。临近傍晚,到了她家位于热电厂的住宅楼一楼,走进门,她妈妈一个人在家,她弟弟上夜班了。这一夜,睡在她家的床上,感到很温暖。我羡慕牛姐有自己的家,有母爱,有姐姐和弟弟,有亲情的关怀,这是我所没有的。我其实就是个流离失所的人儿啊!早晨,我还在梦乡,隐隐约约听见牛姐和她妈妈在厨房做饭唠嗑,提到我,牛姐对她妈妈说我的命苦,引起了她妈妈的同情心。

早饭后,牛姐的男朋友小姚回来了,这时的小姚,已经从农村抽调回城了,在工厂上班。我离开了牛姐的家,牛姐送我到我姑姑家去。我不让她送,已经给她添了很大的麻烦,在她家又吃又住,只能日后报答了。

(三)

牛姐下乡的第七个年头,在朝阳水库山上当炊事员。我随着生产队的社员们,在山下挖土方,抬大筐。水库工地劳动的号子震天响。春寒料峭,干起活来也不觉冷了。到了饭口,大家都回到山上伙房去吃饭。伙食几乎都是粗粮。但牛姐花费功夫,粗粮细作,真是饭香菜美手艺巧,让大家都吃得很饱,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牛姐还同知青带队老师关系处的很好。三位带队老师都愿意吃金黄的苞米面饼子,是牛姐亲手做的,很受她们的夸奖,牛姐就越发做得好吃。带队老师们离开家多日,生活方面,都由牛姐细心的照应,还时长为她们热洗头水,带队老师们都很受感动。秋天招工名额下来了,向阳大队只一个女名额。在带队老师们的提议下,牛姐有幸被推荐添了招工表,是吉林市火电厂。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举改变了牛姐的命运,终于回城工作了。

牛姐回城时,带着行装,乘坐大客车,集体户的男女生都送她,依依惜别。我真为牛姐高兴,也感到了失落,她不能和我作伴了,但我们的友谊会地久天长!

牛姐回城后,就和小姚结婚成家了,相继有了一双儿女。兴旺的事业,幸福的家庭生活,是牛姐莫大的福气啊!

后来,知青们都陆续返城了,我也有幸回到了吉林市,在吉林市制刷厂上班,有了家庭,整天地忙来忙去,与牛姐见面的机会少了。每当我经过松江那边的立交桥一侧,我就会不由地想到,牛姐家就在那一带,在她家住宿的那一晚不曾忘却,历历在目,是一种情愫,牢记心间。

退休后,和牛姐来往的频繁了,常常到大润发二店见面,边逛边聊,气氛和谐、亲切,如同是亲姐妹。牛姐送我礼物,我捧着礼物,暖在心里。日后,我到她家串门,以礼相回。和牛姐在一起,话题离不开在农村那几年的劳动生活,村里的人和事,都让我们很感兴趣,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经历的。

在微信里,我和牛姐常常聊天,谈起个人的兴趣爱好,她对我说:“妹妹,把你写的文章发过来,让我看看。”

“我写的不好,是丑媳妇难以见公婆。”

“你干的都是正事。”

“牛姐,你也写吧。”

“好,有时间,我跟你学学。”

我真希望牛姐也能加入到文学群体中来,以她人生的经历,写出多姿多彩的作品。牛姐说她上学的时候,作文写得很好。

牛姐天资聪明,人又勤劳。自从退休后,她和丈夫小姚,不,应该是老姚了,做起了生意。老姚有会做裤子的手艺。老两口就在早市挂上一溜裤子出售,生意红火。收摊后,回到家,老姚就当裁缝,剪裁裤子,老伴就码边,做裤子。辛勤是传家宝,巧手绘新图,生意越做越好,挣了不少钱,买了三处楼房,姑娘儿子各一处,老两口一处。人才兴旺,儿孙绕膝。真为牛姐喝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牛姐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