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第五十八章 国有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第五十八章 国有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法度齐民”。“齐”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就是谷穗整齐,后引申为整治、整理等。“齐”字很能体现中国人内敛、谦虚、相和的思想,我们听说过见贤思齐,从没有听过见贤思越,甚至是在神话故事里也是“齐天大圣”,而不是胜天大圣。“齐天大圣”这样的称呼,一是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孙悟空再厉害也是天地的造化之物,本事再大也不能超越天地。

其实,从甲骨文到汉小篆“齐”字中的三支谷穗都是不整齐的,有点像三角形的形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自然的尊重,天地本不全,怎么可能有一样齐的谷穗呢?这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到了汉楷书时“齐”才演变成一点下一横的齐,也许这与中央集权制在汉代正式形成有关系,圣贤们也希望有一人能结束天下混战,成为一国之君,齐治国家。当然,这也是圣贤的美好愿望,君主依法治国,臣民同齐。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不可能谷穗同齐,臣民也不可能同齐,这从另一面也说明法治的重要性,依法治国可以尽可能治齐,没有法可依可能就是杂草丛生。

谷穗同齐,那是先民希望田里的谷穗与那一株长势强劲的一样,这是对丰收的期望,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能通过规范种植与田间管理。从我们驯化第一株野稻开始,就一直在探索规范的种植技术以便提高产量。我们就此能看到“法度齐民”的根本目的是国富民强。君主立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自己的统治,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民众的富强。

韩非子所讲的一切,都是法治的具体体现和确保法治权威的办法,上一章的“法之所外,民无私名”就是要确保君主依法行“赏”,保证君主的权威与律法的威严。民众的一切功名皆出官法,这既是治国的需要,也是君权权威的体现(唯一性)。君主依法通过赏罚与诽誉尽民能劝沮为。

《八经之主威》的最后韩非子总结道“名号、�赏罚、法令三隅。”意思是:名号、赏罚、法令是三位一体的。前几章我们一直在讨论“赏”要物质与荣誉一同奖励,也就是“赏誉同轨”,“罚”要财富与名誉一起处罚,也就是“非诛俱行”,这样的赏罚才是以人为本。之后韩非子进一步论述了为什么要这样,就是要让臣民敬畏或畏惧律法,才能禁止恶行,国家才能治理好。所以说名号、�赏罚、法令必须三位一体,才能让国家律法有威严。

只有名号、�赏罚、法令三位一体了,才能“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意思是:因此,大臣有所作为的话,就在于尊君;民众有了功劳的话,就在于利君。这就叫做有法度的国家。有法度的国家,具体体现在臣子有为尊君,民众有功利君,君主与臣民的利益是一体的。臣子尽职,既是将尊君作为前提,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君尊贵。民众努力劳作,既是将利君作为前提,其目的也是为了有利于君。“有道之国”的“道”既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国家治理的表现,方法就依法治国,表现就是尊君利君。

【名号、�赏罚、法令三隅。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

“名号、�赏罚、法令三隅”的原则,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社会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公司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原则不能丢,要继续坚持。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对于“尊爵重禄”、“赏誉同轨,非诛俱行”、“民畏禁,则国治”、“法之所外,民无私名”、“功名所生,出于官法”等理念要继承与发展,这是“法度齐民”的具体作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主威》第五十八章 国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