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赶不上变化
2010年6月,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找工作。
我大学四年学的是计算机。按照原先计划,我出来后应该做一个“IT男”或者“程序猿”。
但我老家不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当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大。
我去企业应聘,对方大多以为我是修电脑的。找了一个月,颗粒无收。
我正满心焦虑时,天降良机,一家知名大企业要招一个写材料的。而我家又与这个企业颇有渊源,我很有希望被选中。
我知道机不可失。但我擅长的是“修电脑”啊。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1997年,银泰的创始人沈国军拿到了一些投资,开始做房地产生意。
创业者当然最希望在创业的第一周,就拿到一笔大生意。沈国军很幸运,他真的碰到了。
有一个带写字楼的商厦,拥有者想退出,而且很急,所以开出的价格很低。
刚好沈国军知道有个人想租一个类似的商厦,而且也很急。他立刻跟进。
沈国军算了一下,要价和出价之间相差两三千万。第一次创业,一星期之内就能净赚两三千万,你说幸运不幸运?
但要命的是,有一个员工玩忽职守,没有按照他的嘱咐盯住那个买家。
结果隔了几天,买家说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卖家,这个商厦就不要了。
最要命的是,沈国军已经从银行贷款,把商厦盘了过来。第一次创业,就从炒房变成了房东。你说他该咋办呢?
二 踌躇胜过筹划
亚马逊的CEO杰夫·贝佐斯有一个踌躇哲学。什么意思呢?
你发现没有,“踌躇”这个词很妙。既有踌躇满志、成竹在胸的意思,又有踌躇不前、垂头丧气的意思。
一个词,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贝佐斯说,这两种状态,就是一个走向成熟的企业家应该有的状态。
当年我找工作时跟沈国军创业时,就处在这“两难”状态。
我们都是初来乍到,有斗志有想法,但按照这个想法做事时,又没办法,因为现实在否定你的想法。
像我筹划了4年的计算机专业,他筹划的大赚一笔,在现实面前全部泡汤。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
首先我们不能放弃,我总不能一毕业就失业吧,他总不能让商厦砸在自己手上吧。要活下去,就不能放弃。
其次我们不能执着,不能被所学的专业、所作的筹划,以及之前的准备和自己的情绪所绑架。要走出去,就不能执着。
最终我们选择了踌躇前行。
我当时想,写材料就写材料呗,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这样写了10年之久。
沈国军当时可能想,快钱挣不到那就挣慢钱呗,我自己来经营这个商厦总行吧。
然后他就慢慢做了起来,有了百货商店、写字楼,后来就成了中国银泰,北京长安街上最高的楼就叫银泰中心。
踌躇前进,有点像“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是进三步、退两步,但只要不放弃、不执著,总归是在前进。
三 莫以成败论英雄
我大学辛辛苦苦学了4年计算机,结果出来没做程序猿,做了个码字男。
那是不是说我4年苦学彻底失败了呀?毕竟专业和工作八竿子打不着边。
当然不能这么说!
你听过“互联网思维”没有?学习计算机就给了我这种思维,让我受益无穷。
我写作,用的就是互联网思维,它让我更懂得跨界思考。所以我没什么条条框框,也比一般人更有洞见和想象力。
比如我的公众号文章,都是用互联网思维写出来的。现在你说我学计算机的经历,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
有时候做成一件事,跟你不知道的种种储备有着密切关联,所以不要轻易下判断:这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就像李嘉诚讲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我们要做智者。
要知道,在一个更长的故事线里头,有用、无用、成功、失败会发生反转。
再说了,就算我一开始不会写,难道不能边写边学吗?谁规定了学什么专业,就非得从事什么行业吗?
更进一步看,我们做事情,是规划好了再做,还是边做边规划?
扎克伯格说:“产品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哪怕你事先有规划,但这个规划主要是用来修改和迭代的。
好比你要学会游泳,当然是下水以后才能学得会,而不是学会了再下水。
“踌躇”的哲学,就是即便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筹划,也应该时常进行各种摸索和尝试,且不放弃、不执著。
谁知道柳暗花明藏在哪个洞口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