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另一半 “Half the Sky”

“19世纪,核心的道德挑战是奴役制度;

20世纪,则是对极权主义的抗争。

我们相信在迈入21世纪后,最重要的道德挑战将会是全球对性别平等的奋力追求。”

                        ———“前言:女孩效应” 《天空的另一半》


    紧随现今自媒体潮流,不难发现,现今呼吁女性权利平等和自由等此类主题已经成为了主流,女性要如何在当今社会、家庭、事业甚至情感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平等权利等等…这本书不同的是,它的着眼点跳脱出了我们现在所身处的安全范围,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彼端。在那里依旧还生存着超出我们认知的,每时每刻备受摧残的女性们,而我们能通过这本书中所了解到的,也仅仅是其真实境况的冰山一角而已。我们所认识的不再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它的主角是每天徘徊在边缘的人们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黑暗与彷徨。这不是布道般的故事,作者在作品中竭尽其所能将每一段遭遇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科学论点相结合,让我们了解到天空的另一半的阴霾以及为了驱散这些阴霾所作出的努力和尝试。

    在21世纪,“奴隶”这个词好似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可在这开化文明的光鲜世界之下却依旧涌动着我们无法企及的黑暗深渊。在黑暗里的人们每时每刻都挣扎在恐怖、暴力、饥饿、战争、奴役之下。而在同样的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却要远比男性的低下百倍。因此除了在文明社会所面临的有关女性问题(如职场职位薪资不等,家庭分担不均等)之外,人类还要面对迫切且不可忽视的世界女性议题:1. 性贩卖(sex trafficking)及强迫卖淫;2. 性别暴力(包括荣誉谋杀及集体强暴);3. 孕产妇死亡率。

    当慢慢深入阅读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在过去,甚至在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这一刻正在发生的可能远比我们眼前的文字来得更加血腥和残酷。

战斗才是唯一途径

“在妓院工作的是从尼泊尔、孟加拉国或印度贫穷村庄是所买来的少女奴隶。只要这些女孩是像米纳这样未受教育,低种姓阶级的乡下人,社会就会可以忽视他们—就像南北战争前的许多美国人刻意忽视奴隶制度的恐怖,只因为被鞭打虐待的人看起来跟他们不同。”

“但是只有牺牲这些女孩,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良家妇女才能安全。”

“但他们是农村女孩,完全不识字,是从乡下来的,所以印度中产阶级的好女孩就能安全了。”

“人们对于奴役乡村女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跟200年前大家容许黑人当作奴隶的原因是一样的:受害者从不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人。”

    这些冷漠的字眼,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些都也都仅仅是作者的转述而已,每一个字眼都浸透着卑劣自私的人性和事不关己的冷漠。诚然,自我保护机制是一切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受这种本能的驱使,我们下意识地会去主动牺牲掉一些所谓“下等”或“更低级别”的,这是大自然血淋淋的进化法则。沾沾自喜,自以为如此便可规避掉伤害,却可悲地忘记了,这些伤害本身就如同现今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一样,每一个个体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断尾求生也就只能换来一时的苟延残喘,这是人类在几千年来的伤痛中都未曾真正学会的道理。唯有与其作战斗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没有任何的胜利是通过委曲求全换来的。

    无论是为了力求减少未成年少女被迫卖淫而采取的严令打击的”大棒式”还会希望通过法令而进行的“合法式”都是开始人类对性贩卖宣战的第一步,至于哪种方式更加切实有效仍然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探索,并且永远都不会有一套标准答案。虽然我们的目标是“所有”,但显示又告诉我们这是美好的“理想”,但即便如此,至少对于我们眼前帮助的人是绝对有用的,而帮助者总会比需要帮助的人要多得多…

教育与赋权训练

    在作者夫妇多年救助受迫害女性的过往经历中,他们发现,筹款、人道主义援助等等都只是暂时缓解现状的手段而已,这些受害者们真正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其长久饱受奴役的认知和对女性自我的曲解。教育和赋权训练是目前发现针对此最为有效且性价比最高的方式。通过教育和赋权训练能够让女孩们知道,女性气质不等同于屈服和顺从,妇女也同样可以为自己发声。当然,这种来自受害者的自我觉醒一开始的力量往往是脆弱的,尤其是所要对抗的是来自沉积了几千年的认知、文化和信仰压迫。就像文中写道的一样:“像我们这样的外人坐而论道当然很容易,毕竟大声抗议而承受可怕风险的人并不是我们。但是当一名女子挺身而出时,外人的声援拥护是绝对必要的,我们也必须建立制度来保护这样的人。”这份脆弱的力量,是需要所有人保护的,让它可以在贫瘠的土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因此为了追求更加有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帮助现在正受压迫的女性,现今出现了新废奴主义的新模式:第一及第三世界联盟合作的雏形——“社会企业家”。所谓的“社会企业家”和大众所普遍认知的慈善机构有所区别,它是一种企业型的社会机构,在解决社会议题的同时,能够一直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它摒弃了慈善筹款的不稳定性和不透明性,通过第一世界国家的援助在第三世界播种,让那些深感压迫,已开始觉醒的女性在当地成为领导者或领跑者,成立自己的组织小团体来帮助唤醒更多受困的灵魂。

    如若曾经关注过相关的女性议题的话,想必一定对于2012年发生在印度的黑公交事件有所耳闻。英国广播公司(BBC)以此事为题拍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该片的英国制片人Leslee Udwin历时两年制作了这部63分钟纪录片,纪录片不仅仅再现了那天晚上案件受害者的恐怖经历,也纪录了事发30天后,席卷印度全国的抗议以及在性别平等和性暴力惩治上的法律改革呼吁。受害者和其家庭痛切心扉的眼泪,让很多人意识到,法律制度改革固然很重要,在文化和认知上的改革却也是重中之重。就如同在这部纪录片里,一位接受采访的男性说道的:“我们有最好的文化,但是在我们的文化里,女性没有一席之地。”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番言论竟然出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此案的辩护律师。在性别主义和厌女价值观的扭曲之下,不仅仅是男性在遵守这套丑陋的价值观,“这不是一个二分法的世界,并非男人施虐,女人受虐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更为杂乱的境地,其压制女性的的社会习俗是男女共同遵守的。”因此往往受害者除了原本受到的伤害之外,还要忍受着外界甚至是来自自身家庭对其的二次伤害和侮辱。面对镜头,其中一名凶犯甚至毫无悔意反而振振有词表示,“体面的女孩不会晚上9点还在外面闲逛…我们有权为她们上一课。”就像好像案件的第二位辩护律师也在纪录片中毫不掩饰的表示,如果他的姐妹或是女儿发声了婚前性行为,他会当着全家人的面,用汽油烧死他。面对如此可悲的现实,在书中作者不由得感叹:”荣誉谋杀的矛盾在于,道德规范最为严格的社会,却准许最没道德的行为:谋杀。”

    对于那些受害女性来说,人们看待她们的眼神更加刺痛她们,没有人追问那些施暴的男人为什么,却反过来质疑受害者。而“我们谈论的是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女性”,“其中有地球上最为颠沛流离,权利遭剥夺最为严重,最为贫困的人…” 而这些人们不仅仅要忍受性暴力和荣誉谋杀等等压迫,还要生活在孕产妇高死亡率的阴影之下。她们都是可悲的消耗品…当我们看到血淋淋的现实,并且也见识到了它们对于人类的伤害的时候,是否应该开始思考如何去解决呢?这同样也是这本书主题围绕最核心的一点,它不仅是为了呼吁读者认识了解到这些问题,还尽可能详尽地为读者介绍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迄今为止作出的尝试和努力,以及如何通过更有效途径来努力解决目前有关女性的问题。

    如果不是通过这本书,一定很难想象,提升一些贫困地区女学生的到课率,竟然会与帮学生们除虫有关。为孩子们建造学校鼓励他们接受教育只是个好的开始,如何让她们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很多时候,这是多种因素盘根错节造就的结果。“企业做慈善的诉求是提升其品牌的优质形象,因此往往倾向于采用吸引眼球却不一定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镀金原则。”抛开表面的装饰性,真正可以切实改变受难女性现状的方式,是需要大家不断去探索和斟酌的。书中作者为读者举例了的目前成果显著的援助计划:

    墨西哥的“机遇计划”(Opportunidades):直接由中央政府支付援助金,降低了地方政府贪污的机会;补助金是个给母亲的,而非父亲(数据显示,往往这笔钱到了母亲手里才会被真正用到家庭中,而父亲经常会挥霍掉),且有其配套的严格的评估程序。

   小额信贷的金融改革:往往几美金的借贷便可以改变一位女性甚至其背后家庭的命运。

    等等…

    除了通过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来改变女性在家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之外,我们也同样迫切寻找着合适的方式来呼吁那些被蒙蔽的人们主动摒弃那些早应被丢弃在过去的传统文化的糟粕,就如中国清代的裹小脚,又如索马里的外阴残切…

    很久以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沙漠之花》,是超模华莉丝迪里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为题材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索马里这个拥有复杂历史和文明的国度。华莉丝从匮乏的沙漠中逃脱出来,成为世界顶级名模,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她在索马里的沙漠出生,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污,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曾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大她将近五十岁的男人,赤脚逃婚在沙漠中差点成了狮子口中的食物。在伦敦作佣人时,被挖掘,成为了一名当红模特。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勇敢的把自己小时候曾受割礼的惨痛经历公之于众,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那片遥远的茫茫戈壁沙漠中,有多少女孩因为这一陋习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即便侥幸幸存下来,割礼给这些女孩带来的伤害是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当注视着电影中正在经受痛苦的小华莉丝清澈的双眼时,那里盛满了任何人永远无法切身体会到的痛苦和无助。稚嫩的她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要经历这些疼痛,为什么她无论如何哭喊呼救都没法挣脱母亲钳制和来自下体尖锐的痛?仅有简陋的针线和简单的处理,割除阴蒂和缝合外阴之后的几天对于这些女孩就是命运的审判。她们会被搁置在野外的,如果侥幸存活下来,就可以跟着母亲回家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排,如果没有挺过去就会永远腐烂在那片茫茫的沙漠之中。而在索马里的女孩们世世代代皆是如此重复着同样的命运…

    就如同凯瑟琳麦金农在《“Are Women Human?”》中为女性发声:

“女人是人吗?如果是,我们会被当成商品放在货柜里从泰国运送到纽约的妓院吗?…我们的阴部会被切掉好‘净化’我们吗?…女人什么时候才能变成人?什么时候?”。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审视这些传统的陋习时,我们前进的脚步也不再只停留在高高在上的呼吁和谴责上了,更多地而是去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种种陋习彻底被人们主动摒弃。因为如若掌握不好方法的话,国际社会对于外阴残切的谴责反而会引起一些国家和部落的团结一致的抵抗心理来捍卫所谓的习俗。

    作者认为,如根除天花,接种疫苗运动,以及对抗河盲症及麦地那龙线虫病等运动是从”树顶“指挥成功的案例,因它们都需要权威的研究,充足的资料,专业的知识作为首要前提。而当面对“外阴残切”等问题时,这些“高坐在树顶”的外国人所制订的计划基本上不可能会顺利地被当地人所接受,结果往往都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切身处地地站在同等水平线上解决此类问题,才能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和理解。

女性议题从来仅仅是女人的事情

    有幸所提及的和那些在书中还未被提及的,都不仅仅是女人的议题,它们都是全人类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一项国际性运动被称为‘女人的议题’,那么它就已经失败了。不幸的现实是:女性议题确实遭到了边缘化。无论如何,性交易和集体强暴都不该被视为女人的议题,就像奴役制度不应该是黑人的议题,或者大屠杀不应该是犹太人的议题。这些全是人道的议题,超越任何一个种族,性别或宗教信仰。”但是可悲的是,有关于女性的议题却多数只能吸引来女性的注意力,而很多男性会觉得还有很多其他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需要他们,而且这些女性议题也很容易被他们所忽略。

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复杂

    文章的最后作者也想告诉读者们,当我们真的想为这些饱受摧残的女性们做些什么的时候,其实很简单,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点小小的举动可能会牵动着某个人的命运。与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生活也可能会产生着变化。在书的最后,作者详细罗列了书中所提及到的全球各地的援助组织和相关讯息,让读者们知道,即便自认为做不了冲锋陷阵的前锋,我们依然可以组建出背后默默支持这些斗争者的高墙。

    合上这本书,再看到腰封上那一排眼睛,却是另一番感触涌动在心头,凝望着这些明亮清澈的眼睛的时候,我万分想问一句:“拥有这双美丽眼睛的姑娘们,你们是否也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那些苦痛和折磨…”


    最后的最后,如果您耐心地看到了这里,有幸让您有所触动,就已经实现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微薄的价值了。您可以选择买这本书看一看,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也好,或者想有所行动也好,书中推荐了两个网站给读者:www.globalgiving.org或www.kiva.org,这都是一对一(people to people)的援助。或者从我们的身边的开始也未尝不可,因为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想总是可以做的。感谢那些在茫茫书海中,选择这本书的人们,也感谢点开这个文章耐心读到最后的人们,感谢在这本书背后付出的人们,让更多人了解到不曾知晓的另一个世界,也感激那些为此曾经战斗过的,现在正在斗争中的,以及未来愿意加入到队伍中的人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空的另一半 “Half the Sky”)